怎樣寫好古體詩,怎樣學寫古體詩

2022-07-13 04:35:14 字數 5546 閱讀 6637

1樓:angel雨菡

平仄押韻格律的硬性規定是什麼 ?

上聯第一個字平,下聯第一個字就仄。。就是反著的。好像忌孤平調等等。就是說不能一句中只有一個平。。反正忌諱多,但是這樣太難了,有些重點的忌諱一下就是,其他不用管。

還有如何將自己的感情注入詩歌那?

就是多讀多背,自己寫詩要心有所感。你如果是應付而寫詩,不寫也罷。

2樓:匿名使用者

王力的詩詞格律先看掉,有個大概規則的瞭解。

平水韻記記熟,起碼入聲字別搞錯了。

然後把聲律啟蒙和格律概要背會吧,對仗對得不好很彆扭的。

剩下的基本就是多讀多背古詩詞,好好培養文學底蘊了。

沒有捷徑的。

3樓:還好不是你

多看多背古詩詞啦!

其餘的說不出來的

怎樣學寫古體詩?

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詩詞的格律,近體詩的格律是很容易講清楚的。絕句或者是律詩,第一個原則必須是押平聲韻,韻腳的字一定是平聲的,轉化成我們現代漢語來說,基本上相當於第一聲和第二聲。

第二,每一句當中的平仄聲字是相間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其實,近體詩--絕句和律詩,翻來覆去,就這麼四種格律。

但是,寫詩的時候,把合適的字嵌進去之後,整首詩能否呈現出一種詩的意境,能否把詩人的情感完美的表達出來,我覺得關鍵還在於練得是不是多,就是寫的是不是多,並且是不是讀了足夠多的古人的經典作品,把這些經典作品消化成自己詩的感覺之後,然後才能在格律的基礎上作出有詩的韻味的詩來。

其次要掌握我們現代漢語裡面,哪些字是平聲,哪些是上聲,哪些是去聲,尤其是我們現代的普通裡面已經消失了的入聲,入聲已經分配到現在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裡面去了,所以我們學寫近體詩的朋友,一定要把所有的入聲字,尤其是常見的入聲字,要有足夠的熟悉和了解,建議大家從韻律的書,或者直接從網上找到入聲字,看看哪些是常用的入聲字。

我們知道了漢字的平上去入四聲之後,才知道怎麼把這些漢字嵌入到詩詞既定的格律裡面去。當然掌握格律這還只是敲響詩詞之門的第一步,我們說第二步就是要找到詩詞的感覺,營造什麼樣的意向,營造什麼樣的詩詞的意境。

在這個基礎之上,第三步,是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當你的真情實感,情感足夠濃厚,足夠強烈之後,也許技巧反而退居其次了,

當然如果格律、情感、意境都夠了,那我們追求的就是詩的最高境界--立意。你的立意是不是與眾不同,是不是能夠推陳出新,那這是評價一首好作品和一首平庸的作品的最高標準,或者最高的區別了。

5樓:白蘭花豔

俗話說得好:

熟讀唐詩三百首,

不會做詩也會吟。

你只要多讀古詩,理解一點

然後自己就可以寫了。

6樓:老狐狸修煉中

首先熟讀唐詩宋詞。想試寫的話,可上網搜尋格律校驗,避免平仄格律出錯。

怎樣寫好古體詩

7樓:匿名使用者

其它的要求,如押韻等也都差不多,只是不容易寫好。畢竟字數少,難以形成意境於帶入感。就看你自己把握的如何了。 古體格律詩並不容易(那些介於牛a與c間

8樓:升級小王子

個人認為,要寫好一首古體詩,首先立意要高,表達的感情要真摯,這點是最基本的。沒有真情實感的詩詞寫得再華美也只能算得上是架空的詞語堆砌;其次語言要樸實之上要形象、有亮點,能夠出新意於法度之中,不要動不動就白雲明月什麼的;再次,結構要渾成,不能勉強拼湊,詩詞的意義應成一個整體;還有就是韻律一定要美,詩詞本來就屬於短小凝練的文學體式,而且古代詩詞多是合乎韻律可以入樂演唱的,仿寫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其實一言以蔽之,可以用聞一多先生說的話來概括「**美、建築美、繪畫美」。

古體詩怎麼寫好??

9樓:匿名使用者

看來你必須讀下王力的《詩詞格律》才行。別聽其他人說什麼,你的問題在《詩詞格律》裡面都能找到答案。

本書是王力先生講解中國古典詩詞格律的名作,自出版以來,已售出幾十萬冊。因作者的初衷便是將詩詞格律作為一種基本知識來告訴讀者,故而簡明扼要、深入

淺出、便於學習是其最大的特點,也是本書長期受到讀者好評的原因。全書共四章:第一章介紹詩詞格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韻、四聲、平仄、對仗等;第二章分

別講解律詩、絕句、古體詩的詩律;第三章講詞律,分為詞的種類、詞譜以及詞韻、詞的平仄與對仗三小節; 第四章講詩詞的節奏及其語法特點。書後附錄《詩韻

舉要》、《詞譜舉要》。此次再版又增加了一篇《詩律餘論》,是本書出版後,作者對詩律部分內容的補充。

10樓:鬼谷玄翎

所謂無律不為詩,古體詩對於格式,平仄,押韻都是非常嚴格的,如果你想學好古體詩,就必須懂得這些。如果你實在不想受這條條框框約束的話,建議還是放棄古體詩,學寫現代詩吧,不然寫出來了也是不倫不類。

11樓:匿名使用者

寫打油詩啊,壓下韻腳就可以來。對格律我也一竅不通,只要能表達出你想表達的意境就很好了。

怎麼寫好古體詩?

12樓:瑪麗隔壁

用詞儘量簡練,概括性強,字和詞都要思索再三在下筆,儘量文雅。 結尾要能讓人回味。 還有最重要不要脫離主題]

請問,要怎麼樣才能寫好古體詩?

13樓:殘燭老翁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從中領悟其藝術特點,再學點基本知識,然後從摹仿開始。

14樓:大漠夕兒

多讀古詩,讀多了自然寫的好

如何寫好古體詩,近體詩/詞?

15樓:匿名使用者

在詩詞寫作方面,這幾天看到太多人非議格律,似乎合格律便是食古不化,非高呼打倒格律不足以彰示進步與時髦。但是,舊體詩本來就是一種帶著腳鐐跳舞的藝術,如果一定要改變它的藝術形態,去格律化,那麼,就如下象棋以反對約束為名使車、馬、炮任意走,相過河而將軍出田字格,此時的象棋還可以名之為象棋嗎?

舊體詩是眾多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侷限處,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你不能因為覺得鶴足過長而去折斷它,也不能因為人的身高過於矮了就想強行拉長他。舊詩寫作也正是如此。

先守其規矩以入其室,而後才可以言及其他。

至於音韻方面,向來便有新舊韻的爭論,這個根據各人喜好和習慣。我個人習慣上用舊韻,當然有人願意用新韻也很正常。可是就算用新韻,也不能亂壓一氣,最好同時應註明用新韻。

新韻書一般指的是《中華新韻》(十四韻),但即便是編寫此韻書的中華詩詞學會,也指出新韻與舊韻書的關係是「倡今知古,雙軌並行;今不妨古,寬不礙嚴」,並特別說明:「詩韻改革不是要取消《平水韻》。學會方針中「知古」 的「古」字就是指的《平水韻》。

「雙軌」中的一軌,就是指的《平水韻》。詩韻改革是要「允用新韻」,提倡新韻,由「單軌」變為「雙軌」。千萬不要一談詩韻改革,便以要取消《平水韻》。

」同時,又指出:「詩韻改革不是要「改掉」《平水韻》,更不是要讓大家用今韻去讀古詩,而是要建立以普通話為基準的新聲韻系統。「知古」就是要 學習《平水韻》,懂得入聲字。

不但如此,為繼承古典詩詞的傳統,還要精研《平水韻》,精通入聲字。所謂「倡古知今,雙軌並行」,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使用新韻並不代表無視舊詩的基本格律,這是兩碼事。格律是舊詩的立身之本,連這個都要取消,那就真是真正的革命了——徹底要了舊體詩的命。

各位不願遵守格律的朋友,大多說格律太難學。其實,這個並不難,它不過是從四個基本句式中變化而來,說句不好聽的,大家少聽一首歌,少回一個貼子,就完全可以將這四個句式背下來。

16樓:延碧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怎樣寫古體詩?關於所有....

17樓:匿名使用者

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除楚辭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

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

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

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有歌、行、曲、辭等。

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

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

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

四、六、八言為主雜以

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

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化來避律。

古體詩是與「近體」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不拘對仗、平仄。押韻寬,除七言的柏梁體句句押韻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韻腳可平可仄,亦可換韻。篇幅長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齊劃一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也可雜用長短句,隨意變化,為雜言體。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雜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

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漢魏以來樂府詩原是配合**的,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摹仿前代樂府而作,有沿用樂府古題的如李白《蜀道路難》,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題的如杜甫「三吏」、「三別」、白居易《新樂府》,都已不合樂,實屬古體詩範圍。

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為單位的絕句,或稱「古絕句」,唐時也有作者,與講究平仄的近體絕句不同,也屬古體詩一種。

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有一部分詩作開始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體到近體間的過渡形式,或稱「新體詩」。

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如王勃《滕王閣》為古體詩,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聲律上近似分押仄、平兩韻的兩首七言絕句。唐代律詩格律定型之後,詩人們的古體作品中更常溶入近體句式。如王維、李頎、王昌齡、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頗有律句、律聯。

歌行體如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詩作者則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韓愈等均有所創造。後來明、清學者自覺注意到古詩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現象。

清代王士□更認為古詩有平仄,於是趙執信、翁方綱等人專門研究古詩聲調。他們的研究,對於詩歌創作時自覺區別古體、近體聲律不無貢獻,但由於忽視古詩實以自然音節為主,因此頗有牽強,以至被譏為「不見以為祕訣,見之則無用

古體格律詩怎麼寫怎樣學寫古體詩

古體詩與格律詩 不同 沒有古體格律詩一說 古體詩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除楚辭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 古風。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 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 五言 六言 七言體和雜言體。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 古 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

古體詩是什麼朝代開始的,古體詩和近體詩分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 古體詩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 七古。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 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雜言詩也是古...

仿古體詩大全我想自己寫一首仿古體詩,應該怎麼寫

如果你說的是五言或七言的絕句或律詩的話,建議 首先弄懂詩的平仄 其次找平水韻,按著韻部中的字結合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寫。ps 仄聲得注意入聲字 自己寫一首古體詩,拜託了!冬至北國大雪落紛飛,遊子紛紛從外回。萬物銀裝又素裹,又是一年要結尾。你知道的吧唧嘴上說說的我啊哈哈哈,你知道的啊哈哈哈,你都這麼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