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雲間》賞析

2022-12-08 13:20:06 字數 4873 閱讀 8611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夏完淳,原名復,字存古,別號靈胥,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生於公元2023年(明思宗崇禎四年),卒於公元2023年(清世祖順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詩人。

九歲善詞賦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稱。其詩詞或慷慨悲壯,或悽愴哀婉,「如猿唳,如鵑啼」(謝枚如語),充滿了強烈的民族意識。著有《夏內史集》及《玉樊堂詞》。

公元2023年,夏完淳(時年15歲)從父允彝、師陳子龍在松江起兵抗清。兵敗,其父允彝自沉於鬆塘而死。夏完淳與師陳子龍繼續堅持抵抗。

2023年夏完淳與陳子龍、錢旃飲血為盟,共謀復明大業,上書魯王(朱以海),魯王遙授中書舍人,參謀太湖吳易軍事。此時南京已陷落,身在義軍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滅敵人、恢復明朝的堅毅決心。為了抗清,義軍上下結成了同仇敵愾的情誼。

不久義軍兵敗,吳易被執,夏完淳隻身流亡,隱匿民間,繼續進行抗清活動。2023年(順治四年)夏間,夏完淳因魯王遙授中書舍人之職而上表謝恩,為清廷發覺,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後,夏完淳堅強不屈,頑強鬥爭,在接受變節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洪承疇的審訊時,採取反話正說、寓貶於褒的方式當面聲色俱厲地痛斥這個朝廷的叛徒、民族的敗類,令洪承疇面紅耳赤、顏面盡失。

在南京獄中,夏完淳給嫡母盛氏寫了絕筆《獄中上母書》,一方面以瑣瑣家事,諄諄囑託,流露出對家人的依戀不捨之情,一方面又將復明大志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後嗣為念,表示要「報仇在來世」,體現出視死如歸的氣節。最終不屈而死,年僅17歲。

《別雲間》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後,在解往南京前臨別松江時所作。上海松江縣,古稱雲間,即作者的家鄉。作者在此詩中一方面抱著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一方面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

詩作首聯敘事。其中「羈旅」一詞將詩人從父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鬥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詩人起筆自敘抗清鬥爭經歷,似乎平靜出之,然細細咀嚼,自可讀出詩人激越翻滾的情感波瀾,自可讀出平靜的敘事之中深含著詩人滿腔辛酸與無限沉痛。

頷聯抒寫詩人按捺不住的滿腔悲憤。身落敵手被囚禁的結局,使詩人恢復壯志難酬,復國理想終成泡影,於是詩人悲憤了:「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大明江山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衰頹破敗,面對這一切,詩人禁不住「立盡黃昏淚幾行」,流不盡「無限河山淚」。詩人一直冀盼明王朝東山再起,可最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巨集願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忍不住向上蒼髮出「誰言天地寬」的質問與詰責。

頸聯坦露對故鄉、親人的依戀不捨之情。無論怎樣失望、悲憤與哀慟,詩人終究對自己的人生結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

生命行將終結,詩人該會想些什麼呢?「欲別故鄉難」,詩人緣何難別故鄉呢?原來,湧上他心頭的不僅有國恨,更兼有家仇。

父起義兵敗,為國捐軀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敵手,自是凶多吉少,難免一死,這樣,家運不幸,恐無後嗣。念及自己長年奔波在外,未能盡孝於母,致使嫡母「託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念及讓新婚妻子在家孤守兩年,自己未能盡為夫之責任與義務,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

想起這一切的一切,詩人內心自然湧起對家人深深的愧疚與無限依戀。

尾聯盟恢復之志。儘管故鄉牽魂難別,但詩人終將恢復大志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家運後嗣為念,最終表明心跡:「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正如詩人在《獄中上母書》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後,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已知泉路近」的詩人坦然作出「毅魄歸來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堅決復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死後也要親自看到後繼者率部起義,恢復大明江山。詩作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鬥精神、盡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後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給讀者樹立起一座國家與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不朽豐碑。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詩作格調慷慨豪壯,令人讀來蕩氣迴腸,禁不住對這位富有強烈民族意識的少年英雄充滿深深的敬意。

2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023年,夏完淳(時年15歲)從父允彝、師陳子龍在松江起兵抗清。兵敗,其父允彝自沉於鬆塘而死。夏完淳與師陳子龍繼續堅持抵抗。

2023年夏完淳與陳子龍、錢旃飲血為盟,共謀復明大業,上書魯王(朱以海),魯王遙授中書舍人,參謀太湖吳易軍事。此時南京已陷落,身在義軍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滅敵人、恢復明朝的堅毅決心。為了抗清,義軍上下結成了同仇敵愾的情誼。

不久義軍兵敗,吳易被執,夏完淳隻身流亡,隱匿民間,繼續進行抗清活動。2023年(順治四年)夏間,夏完淳因魯王遙授中書舍人之職而上表謝恩,為清廷發覺,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後,夏完淳堅強不屈,頑強鬥爭,在接受變節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洪承疇的審訊時,採取反話正說、寓貶於褒的方式當面聲色俱厲地痛斥這個朝廷的叛徒、民族的敗類,令洪承疇面紅耳赤、顏面盡失。

在南京獄中,夏完淳給嫡母盛氏寫了絕筆《獄中上母書》,一方面以瑣瑣家事,諄諄囑託,流露出對家人的依戀不捨之情,一方面又將復明大志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後嗣為念,表示要「報仇在來世」,體現出視死如歸的氣節。最終不屈而死,年僅17歲。

《別雲間》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後,在解往南京前臨別松江時所作。上海松江縣,古稱雲間,即作者的家鄉。作者在此詩中一方面抱著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一方面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

詩作首聯敘事。其中「羈旅」一詞將詩人從父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鬥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詩人起筆自敘抗清鬥爭經歷,似乎平靜出之,然細細咀嚼,自可讀出詩人激越翻滾的情感波瀾,自可讀出平靜的敘事之中深含著詩人滿腔辛酸與無限沉痛。

頷聯抒寫詩人按捺不住的滿腔悲憤。身落敵手被囚禁的結局,使詩人恢復壯志難酬,復國理想終成泡影,於是詩人悲憤了:「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大明江山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衰頹破敗,面對這一切,詩人禁不住「立盡黃昏淚幾行」,流不盡「無限河山淚」。詩人一直冀盼明王朝東山再起,可最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巨集願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忍不住向上蒼髮出「誰言天地寬」的質問與詰責。

頸聯坦露對故鄉、親人的依戀不捨之情。無論怎樣失望、悲憤與哀慟,詩人終究對自己的人生結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

生命行將終結,詩人該會想些什麼呢?「欲別故鄉難」,詩人緣何難別故鄉呢?原來,湧上他心頭的不僅有國恨,更兼有家仇。

父起義兵敗,為國捐軀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敵手,自是凶多吉少,難免一死,這樣,家運不幸,恐無後嗣。念及自己長年奔波在外,未能盡孝於母,致使嫡母「託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念及讓新婚妻子在家孤守兩年,自己未能盡為夫之責任與義務,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

想起這一切的一切,詩人內心自然湧起對家人深深的愧疚與無限依戀。

尾聯盟恢復之志。儘管故鄉牽魂難別,但詩人終將恢復大志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家運後嗣為念,最終表明心跡:「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正如詩人在《獄中上母書》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後,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已知泉路近」的詩人坦然作出「毅魄歸來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堅決復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死後也要親自看到後繼者率部起義,恢復大明江山。詩作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鬥精神、盡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後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給讀者樹立起一座國家與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不朽豐碑。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詩作格調慷慨豪壯,令人讀來蕩氣迴腸,禁不住對這位富有強烈民族意識的少年英雄充滿深深的敬意。

此詩是詩人被清兵逮捕訣別故鄉時所作。全詩以質樸的語言,直抒胸臆,在對山河的一片深情中,抒寫了亡國之痛和壯志難酬的悲憤。

3樓:匿名使用者

詩作首聯敘事。其中「羈旅」一詞將詩人從父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鬥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詩人起筆自敘抗清鬥爭經歷,似乎平靜出之,然細細咀嚼,自可讀出詩人激越翻滾的情感波瀾,自可讀出平靜的敘事之中深含著詩人滿腔辛酸與無限沉痛。

頷聯抒寫詩人按捺不住的滿腔悲憤。身落敵手被囚禁的結局,使詩人恢復壯志難酬,復國理想終成泡影,於是詩人悲憤了:「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大明江山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衰頹破敗,面對這一切,詩人禁不住「立盡黃昏淚幾行」,流不盡「無限河山淚」。詩人一直冀盼明王朝東山再起,可最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巨集願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忍不住向上蒼髮出「誰言天地寬」的質問與詰責。

頸聯坦露對故鄉、親人的依戀不捨之情。無論怎樣失望、悲憤與哀慟,詩人終究對自己的人生結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

生命行將終結,詩人該會想些什麼呢?「欲別故鄉難」,詩人緣何難別故鄉呢?原來,湧上他心頭的不僅有國恨,更兼有家仇。

父起義兵敗,為國捐軀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敵手,自是凶多吉少,難免一死,這樣,家運不幸,恐無後嗣。念及自己長年奔波在外,未能盡孝於母,致使嫡母「託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 」,念及讓新婚妻子在家孤守兩年,自己未能盡為夫之責任與義務,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

想起這一切的一切,詩人內心自然湧起對家人深深的愧疚與無限依戀。

尾聯盟恢復之志。儘管故鄉牽魂難別,但詩人終將恢復大志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家運後嗣為念,最終表明心跡:「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正如詩人在《獄中上母書》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後,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已知泉路近」的詩人坦然作出「毅魄歸來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堅決復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死後也要親自看到後繼者率部起義,恢復大明江山。詩作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鬥精神、盡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後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給讀者樹立起一座國家與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不朽豐碑。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詩作格調慷慨豪壯,令人讀來蕩氣迴腸,禁不住對這位富有強烈民族意識的少年英雄充滿深深的敬意

賞析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決眥 二字尤為為傳神,生動地體現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前像著了迷似的,為了看夠,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現得更為形象鮮明。歸鳥 是投林還巢的鳥,說明已是薄暮時分作者還未曾離去...

賞析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體現了作者不畏前途艱辛,奮勇直前,積極向上的個性!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 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 友情深厚,江山難阻 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 送 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

《送友人入蜀》李白簡要賞析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兩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這兩句詩以鮮明的形象描繪了蜀道之艱難險阻,上 句寫山專勢之陡,下句寫山勢之屬高 山從人面前拔地而起,巍然屹立於前 一團一團的雲霧在馬頭旁邊升騰翻滾,飄然而去。詩句從人與馬的感覺上寫出了山勢的險要。起 生 二字用得極好,生動地表現了蜀道的險峻 狹窄 高危,氣韻飛動,境界奇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