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姓的由來?誰知道李家姓氏來源

2022-12-15 21:40:08 字數 5414 閱讀 7183

1樓:戲悅欣

中華百家姓:全世界人口超過1億,李姓的由來卻萬萬沒想到。

誰知道李家姓氏**

2樓:南波屠

1 李氏**。

一、李姓**有三。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

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

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勳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3樓:快樂書蟲

據史載,李姓原是顓頊帝高陽氏的直系後裔。顓頊有一個孫子叫皋陶,做了堯帝的理官。理官,專管獄訟推斷,有些像當代的法官,當時盛行以官職為姓,皋陶也就以「理」為姓。

商朝末年,皋陶後裔有一個叫理徵的人,忠心耿耿,多次進諫紂王,當時紂王暴虐無道,沉湎酒色,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紂王對理徵的多次勸諫很惱火,便把他殺了。理徵的妻子契和氏聽到訊息後,便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

契和氏本是陳國(今河南淮陽)人,想逃回孃家,又怕連累家人,於是便逃往豫西。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經居住過而後已經荒廢了的地方)時,母子兩人飢餓難忍、疲憊不堪,小利貞已經奄奄一息。那裡荒無人煙,根本無法找到食物。

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的野樹還有一些「木子」(野果),於是採下來吃,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倆逃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戶。為了表示對「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紂王的追捕,自利貞開始改姓李。

這就是李姓的起源。

4樓:惟我襡樽

根據《姓篡》的記載,李姓是顓頊帝高陽氏的直系後裔。顓頊生了大業。大業生了女華。

到了女華的兒子咎繇,當了堯帝的理官。理官是一種相當於現代法官的官職,專掌獄訟推斷之事。當時,社會上盛行著以官為姓的風氣,於是,咎繇也不能免俗地以「理」為姓。

這個姓氏傳到了殷代暴君紂王的時候,他們的家長理徵因事得罪於紂,立刻使整個家族大難臨頭。理徵有一個兒子叫做利貞的,就逃到伊侯之墟避難,廢墟中無以為食,最後才找到一種長在樹上的「木子」充飢,而保住了性命。因此,當利貞脫難後,就變姓為「李」,一方面逃避暴君的追緝,一方面也對曾經救了一己之命的「木子」表示感謝之意。

據後世考據,當時利貞所食之「木子」,就是李樹的果實。

到了北魏和唐朝時期,李姓的組成分子就變得越來越複雜,不但有外族加入,連許多其他的姓氏,也因功被皇帝賜姓而改姓了李。於是,李姓在血緣上已不再單純。

李姓在日益龐大之後,大體上分成了兩大支系,一支在隴西(今甘肅省),一支在趙郡(今河北省)。根據朱彝尊李氏族譜序的記載,建立唐朝的李淵這一家人,是來自隴西,盛唐之後本支日繁,一共有三十九房。趙郡的那一支系,又分為東南西三個組,族人非常之多,在河北一帶,人數多過當地的望族張、王、劉、趙諸姓。

也許是由於族大人眾的緣故,李氏在歷史上的名人,真是多得不勝列舉。從著道德經的李耳開始,到早期的抵抗匈奴名將李牧、在四川鑿都江堰以灌溉諸郡的水利工程學鼻祖李冰、漢代名將李廣、以及以一篇「陳情表」迄今仍膾炙人口的晉朝太子洗馬李密等,都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傑出歷史人物。

到了唐朝,是歷史上聲威最為遠播的一個朝代。對外則四夷來貢,唐太宗被四夷尊稱為天可汗;對內則政治修明,文教發揚,人民皆能安居樂業。貞觀、開元之治名垂史冊。

像這樣一個具有輝煌功績的**,正是由姓李的人主持的,這豈不是李氏的共同殊榮。

李家姓的**

百家姓李家的**是什麼?

姓氏「李」的由來

5樓:汪汪隊立大功

1、相傳李姓的始祖為皋陶,是為帝少昊的後裔。皋陶在著名古帝堯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為「大理」。

2、他盡職盡責,主持制定了五種刑罰。他有一頭獨角奇獸,能辨善惡真偽,見有罪之人,就用角去衝頂,見人說假話就發怒。

3、有了這樣一個好幫手,皋陶斷案子從不出差錯,威震朝野,名揚天下。他的子孫世襲大理職務,歷經虞、夏、商三代,以官職為姓,被人稱為「理氏」。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孫理徵因執法如山,剛正不阿,得罪了暴君商紂王,被處死。

4、理徵的妻子契和氏在家奴的幫助下,帶著兒子利貞逃往伊侯之墟。當時正值果實成熟季節,沿途的李子樹上掛滿了李子。母子倆一路逃命,飢餓不堪,只得摘了路邊的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

為了紀念這段蒙難的歷史,感謝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倆便決定改姓「理」為「李」,這就是李姓的由來。

1、《古下仕登伯彬隆侃房譜》載:李德輔(生於北宋乾德二年甲子歲)從撫州赤南門遊教虔寧,遂成家焉,為寧都古下始祖。其後四世孫李興析居寧都縣衙後孝友坊(現名李家巷)。

2、《東龍李氏翊俊翁墓》載:李子魚後裔由琳池徙江西石城半逕,傳至李翊俊,於北宋乾德五年從半逕遷寧都田埠東龍開基。《新田李氏十二修族譜》載:

李十五郎於北宋天聖丙寅年從吉州砂羅缸谷村遷新田定居。

3、寧都李氏人口為全縣之冠,遍佈各鄉、鎮、村,俗稱「無李不成村」。據《石城縣誌》載:李姓是唐至五代南遷為石城的43個姓氏之一。

據福建、廣東李氏族譜載:李氏後裔於宋代由贛南遷往汀州、寧化、永定、武平、始興、連平、平遠、大埔、興寧、蕉嶺、南雄等地。

4、又據史志譜牒資料記載,宋代名相李綱之子李孟、孫李珠,因避宋元之亂,經浙江、江西石城入福建,定居汀州寧化石壁李家坊。其後裔李火德從石壁入長汀,復下上杭定居豐朗村。李火德第三子李坤培(千三郎)生五子。

李千三郎移永定湖坑,14代李崇文、嵩文兄弟於清康熙年間東遷臺灣。

5、李千三郎兄弟散居福建永定、長汀,廣東梅州、興寧、五華,江西信豐等地。李金德留居寧化,李木德、李土德遷長汀河田,李水德遷邵武。李孟、李珠為汀州始祖、一世祖,後裔散居閩、粵、贛、湘、桂、臺及南洋群島。

據統計,李姓既是全國第一大姓,也是客家第一大姓。

6樓:楊子電影

1、源出嬴姓說。即認為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贏姓),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為理氏,後為李氏。得姓始祖為李利,李耳為十一世。

2、李樹圖騰說。即認為李姓起源於圖騰崇拜, 以李樹為圖騰。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 後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

因其所食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為家生李樹, 並以李樹為神樹, 亦即圖騰樹。故凡李氏子孫, 常於宅旁種李以為象徵, 至今還儲存這個習慣。入李白家有桃李園, 唐朝皇宮苑園多植李樹。

3、源出姬姓(虎圖騰)說。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後裔,名巴人,居鍾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

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

有一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陸李姓是第一大姓。

李姓為了區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2023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氏為第二大姓氏。

李氏的祖先起源

7樓:雙幼絲蒲妃

李姓是當今中國頭號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據統計,全國漢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約佔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即世界上姓李的超過8700萬人。

那麼,李姓源於何時何地何人,是。

怎樣形成的呢?

說來很有意思。李姓本來是以官職為氏的。臬陶是傳說中的東夷部落首領,活動地點在今天山東曲阜市一帶。

堯為炎黃夷聯盟首領時,臬陶擔任理官一職,掌管刑法,他的後代就因襲他的官職命族為理氏。臬陶以正直著稱,舜繼堯位後,繼續受到重用。

後人理徵在商朝為官,敢於直諫,得罪了商紂王,受罰而死。他的妻子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隱藏在那,靠採食木子(李樹果實)得以活命。於是從利貞起,改理氏為李氏,以此紀念使理姓保全下來的李子。

大名鼎鼎的老子,據稱就是李利貞的第11世孫。到了唐朝,李為"國姓"。唐朝初年,跟隨李淵、李世民打天下的諸將全部被賜李姓,大大擴充了李姓人丁。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稱皇三百餘年,李姓最為顯貴,李姓人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8樓:匿名使用者

李姓出自黃帝,其始祖皋陶是黃帝孫顓頊的後裔。《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出自嬴姓,皋陶之後,世為大理,以官命族為理氏。

」皋陶任理宮,即掌管司法的長宮。《史記》記載他主持制定了五種刑罰,並依照罪行的輕重來量刑治之,還對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皋陶之後,歷虞、夏、商,26世為理官。

按古人以官為氏的習慣,故稱呆陶及其後裔為「理」氏。

以理為氏,後來為什麼又變成了「李」呢?原來,以官為氏的理氏,傳至理徵時,任商紂玉的理官,時紂王昏庸無道,理徵執法不阿,為紂玉所不容。理徵罹難,理氏家族將面臨滅族之災。

理徵之妻帶幼子利貞逃至伊侯之墟(今河南)避難,飢餓不堪,只見樹上結有「木子」,便採來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後,利貞為防追捕,不敢姓理,感念「木子」救命之恩,遂改為「李」氏。「木子」,正是李樹的李子。

史籍記載,李氏郡望有13個,即:隴西、趙郡、柳城、略陽、雞田、武威、代北、高麗、范陽、渤海、西域、河南、京兆等。其中,隴西與趙郡這兩支郡望名聲最大,今天下李氏多出自這兩支。

「隴西」,是李氏的發源地,在今甘肅境內。據《人民**》(2023年8月27日)報道「李氏根基在隴西」,已正式批准在隴西修復李氏「隴西堂」。現在,泉州城鄉乃至臺灣、東南亞的李氏人家,大都在大門匾額上鐫刻著「隴西衍派」,以示不忘祖源。

二、李氏入閩。

李氏入閩,始於唐代,《漳州府志》記載:「李伯瑤者,固始人,隨陳元光開漳州」。臺北《李氏族譜》也載:

「先世光州固始人,唐末隨王潮入閩。」還有《燕樓派家譜》雲:其先世唐時居燕京東角樓,宋元間有李善浦到福建泉州做官,便把家安在同安(屬古泉州),這支李氏,在臺灣李氏中人數最多。

隴西李氏入閣,在宋代出了大名鼎鼎的李綱。李綱是宋代的著名的主戰派,官至丞相,作出重大貢獻。李綱的先祖是唐朝宗室,避難入居福建邵武,其裔孫有李珠者,生五子:

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其中李火德之後裔,人數最多,遠播於海內外,被尊為南方隴西李氏的一大始祖,亦被稱為閩臺始祖。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李氏入閩最早的一支是唐朝江王李元祥,據永春《官林李氏族譜》載,李元祥封於閩越,其後裔或居南安,或遷沙縣,至18世有一支派徙於永春,卜居官林。今官林李氏蔚為大族,並播遷臺灣、海外。

柳這個姓氏的由來誰知道啊,柳的姓氏由來

柳氏系承展禽 名人不絕史書 柳下惠坐懷不亂 是大家所熟悉的一個著名典故。這位被孟子讚譽為 聖之和 的聖賢君子,正是中國柳姓的始祖。柳下惠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是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後裔,則後世的柳姓,當然也是發源于山東的一個古姓了。關於柳姓的姓源,姓纂 上面是這樣記載的 周公孫魯孝公子展,展孫無駭以王父子...

鍾這個姓的由來,姓氏鐘的來源

關於鍾姓氏的來 檢視全部4個回答寫回答有獎勵 姓氏鐘的 一 要有姓氏 二 要有遷徙分佈 三 要有祖籍 四 要有歷史名人 注意 要大概有600字的,不要太多 我來答有獎勵 成為第nan位粉絲 中華姓氏之一。有三,始祖簡狄。發祥於今安徽省境內,而後則以河南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遷入潁川的鐘氏從一開始就著稱...

晉這個姓的由來,晉的姓氏來源

晉上古周武王將兒子叔虞,分封為唐地的首領,而唐地有條河流叫晉水,所以叔虞的兒子就將地名改為晉,並建立了晉國。晉國就在現今山西太原一帶。到了春秋時代,晉國的公族開始用國名代替姓。晉姓先人還有 晉騭,宋朝的州官,他到房州做州官時,遇上兵亂,百姓鬧饑荒,他令軍隊墾荒種田,豐收後,將糧食分給百姓。他還修建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