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非經過不知難。

2023-03-13 21:55:06 字數 3240 閱讀 9673

1樓:合夥人金林

釋義:到實際使用時才懊恨書讀得太少,沒有親身經歷過不知事情的艱難。

出自:《濟公全傳》第四十一回:「談了幾句閒話,又盤問些詩文,李文元對答如流,趙海明甚喜。

然後書僮研了墨,求李文元寫了一副對聯,寫完一看,上寫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白話文:兩人說了幾句話,又詢問了一些詩句,李文元的都非常得體,這讓趙海明非常高興。趙海明又讓書童研墨,讓李文元寫對聯,寫的是到實際使用時才懊恨書讀得太少,沒有親身經歷過不知事情的艱難。

2樓:鹿鹿小晗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諺語,出自於古代佳句集錦《增廣賢文》中的勉聯。

書:知識。 到:等到。 用:需要,有所用。 時:時候。 方:才。 恨:悔恨,後悔。

意思是到實際使用時才懊恨書讀得太少,沒有親身經歷過不知事情的艱難。

啟示我們平時應當勤學好問,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地去翻書。

《警世聖文》原名應叫《增廣賢文》,增廣賢文為中國古代兒童5261啟蒙書目。

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 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

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4102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1653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所以它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3樓:仝靚田華皓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這是一副勸勉聯,對聯雖淺顯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果說上聯是勸勉人們要「貴學」,那麼下聯「事非經過不知難」,就是強調「行」的重要性,光「學」不「行」終是無益。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雲: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明林鴻說:「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關係說得明白。

朱熹說:「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王夫之在《尚書引義》中雲:「知之非艱,行之唯艱。

……且夫知也者,因以行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說「知」「行」的關係,「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無以奏「知」之效,也無以知「事」之艱難,免不了落個「紙上談兵」的下場。

4樓:匿名使用者

讀音 shū dào yòng shí fāng hèn shǎo. 釋義 書:知識。到:等到。用:需要,有所用。時:時候。方:才。

恨:悔恨,後悔。少:只懂那一點點。

原意。比喻 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後悔自己讀的書太少了。

啟示 我們平時應當勤學好問,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地去翻書。

例句。作為學生,平時一定要多讀書籍,才不會「書到用時方恨少」。

出處。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陸游撰。

5樓:網友

學以致用。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陸游。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6樓:招秀雋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意思:所學知識只有用到了才恨自己懂得太少,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不知道這件事有多難。

7樓:南瓊思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陳廷焯。

大意:知識需要用到時候才知道自己不足,才知道自己讀的書太少了;事情不是經歷過便不能知曉其中艱辛、其歷程的坎坷!

8樓:親愛的熙熙媽媽

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感到不夠了,許多事不親身經歷就不知它有多難。

9樓:匿名使用者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書到用時方恨少:等需要這些知識的時候,才恨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學習。

是非經過不知難: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10樓:鹿lh夫人

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學的知識太少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生經歷,就不知道它有多那。是告訴我們平時應當勤學好問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就不會去手忙腳亂的去翻書。

11樓:閔煊

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12樓:原馳月

知識總是在運用時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13樓:劇玉華

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感到不足夠,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永遠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難。

14樓:泰雅容

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很少,許多事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15樓:**

我們的確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你要我去**玩玩而已。你要我去**玩。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是什麼意思?

16樓:文化永生

這句話的意思是:到實際使用時才懊恨書讀得太少,沒有親身經歷過不知事情的艱難。

出處:《濟公全傳》第四十四回。

選段:談了幾句閒話,又盤問些詩文,李文元對答如流,趙海明甚喜。然後書僮研了墨,求李文元寫了一幅對聯,寫完一看,上寫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17樓:仝妙晴

當你真正應用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學識不夠,很多事情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就不會知道它有多難

書到用時方恨少下一句是什麼,書到用時方恨少下一句是什麼?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非經過不知難。佚名撰 格言聯 鑑賞 這是一副勸勉聯,對聯雖淺顯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果說上聯是勸勉人們要 貴學 那麼下聯 事非經過不知難 就是強調 行 的重要性,光 學 不 行 終是無益。宋代陸游在 冬夜讀書示子聿 中雲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明周立說 一語不能踐,...

錢到用時方恨少下句是什麼,錢到用時方恨少。上句是什麼?

錢到用時方恨少,當家才知柴米油鹽貴。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非經過不知難 錢到用時方恨少,羨慕 貪得早。錢到用時方恨少,要賺錢來得趁早。錢到用時方恨少。上句是什麼?40 事非經過不知難 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真正到用錢的時候才知道自己並不富有。任何事情,在沒有經歷過之前,不覺得什麼,只有經歷了之後,才會懂得其...

情到濃時方恨少,有沒有前半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沒怎麼聽過前半句,這句話的意思個人理解的是 因為 情根深種 所以 總覺得 自己付出的不夠,總想再努力點再 給對方多點愛,如果 情淺的話 哪怕 我們只是付出一點 也會 錯覺的認為自己付出了很多。經常聽到的 有上下句 的 是 這首詩,納蘭容若的山花子 風絮飄殘已化萍,蓮泥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