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知識之窗
傳統文化遺產既然是祖先留下的東西,就必然受到過去時代的侷限,有好有差。
1、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文化遺產認識到他的歷史繼承性。認禪洞如識到其歷史的重大戰略意義,正是他的社會價值。
2、辯證的看待文化遺產,既要吸取其合理的價值與優點又要剔出其缺點,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對待文化遺產。
3、保護本民族的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中華文化對促進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
4、弘揚民族文化並不意味著毫不加批判,全盤吸收。傳統文顫中化只有融合新時代精神,並且吸收其他文化的優點,才能保持生命力,才能放射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因此對於傳統文化我們因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5、對待祖先的遺產,要有熱情,也要有冷靜,賀啟冷熱結合。學習中要分出清與濁,弄清對與錯,這樣才能真正懂得什麼該繼承,什麼該捨棄。比如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都有偉大的思想成就,也有消極過時的主張。
讀諸子百家,就要學會分辨,全盤接受和一概否定都不對,同樣,對文學、藝術、民俗等,也是既要看到精彩的一面,也要思考、承認其不足。一味讚揚或是貶低,都不可取。
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2樓:冰野略識之無
如下參考:
1、青少年要自覺保護文化遺產,宣傳文化遺產,弘揚歷史文化,擴大中國影響力,做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精神家園的守護者。
2、要熱愛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融合多元文化,樹立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自覺承擔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
3、對待中國文化的態度:推陳出新,讓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繼承和發揚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做到古為今用。
保護和發展文化遺產的意義:
1、有利於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有利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3、它是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情感的紐帶,是增強民族團結、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石。
4、它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5、這是維護世界多樣性和創造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怎樣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3樓:曉淡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與原則主要有幾方面:
1.原封不動的儲存(凍結儲存):原封不動的儲存,保持歷史文化的原真性。這是聯合國提倡的標準。一般對文物古蹟應原封不動的儲存;
2.整舊如故。
謹慎修復:對於殘缺的建築(古遺蹟)修復應「整舊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憲章》
提出了世界各國公認的兩個修復原則:修復和補缺的部分必須跟原有部分形成整體,保持景觀上的和諧一致,有助於恢復而不能降低它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資訊價值;
3.增添部分必須與有部分有所區別,使人能辨別歷史和當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築的歷史性。此外,加固、維護應儘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則。
4.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築物因故被毀。
由於它們是地方重要的特徵、象徵,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紀念意義。但是,重建必須慎重,必須經專家論證,因為重建必然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性,又耗資巨大,還破壞了遺蹟。
5.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以續繼原有使用方式為最佳,也可以為博物館,作為參觀旅遊景點要慎重,防止被破壞;
6.保持歷史街區和古城的格局特徵。重點保護好歷史街區和古城的平面佈局、方位軸線、道路骨架、河網水系等;保護特色建築風格。
保護特色建築風格,包括建築的式樣、高度、體量、材料、顏色、平面佈局、與周圍建築的關係等。控制適當的建築尺度——高度、體量非常重要,切記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7.保護歷史環境:事物與其存在環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脫離環境而存在。歷史文化遺產環境的意義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與重要歷史有關的地形、地貌、原野、水體、花木及其特徵都要保護;<>
美國如何堡歷史文化遺產,美國如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1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情況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並將其寫入法律條文的國家,拓寬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課題組認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登入的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除了耳熟能詳的能樂 人偶淨琉璃文樂 歌舞伎之外,2013年登入的和食 日本傳統飲食文化 及其相應...
為何要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是珍貴的,不可複製的,它代表了許多國家的歷史與文化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支援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儲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範疇。世界文化遺產是珍貴的,...
農業文化遺產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三農」發展
一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 三農 發展 1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中華民族的祖先在歷史上所創造出的豐厚的農業文化遺產,不但使我們這個土地貧瘠 自然條件並不算十分優越的古老國度,在數千年間實現了超穩定發展,同時我們的祖先也通過利用施用農家肥 輪種 套種等傳統技術,基本上實現了對土地的永續利用。但是,隨著以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