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授學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025-04-26 13:25:46 字數 3101 閱讀 3993

1樓:冬夏

陶淵明退歸田園隱居後,有不少讀書少年向他求教。一天,他家裡來了位少年,這少年行禮之後,非常誠懇地說:「小輩非常敬仰先生的知識,有心向先生討教讀書妙法,望先生指教。」

陶淵明一聽這話便皺了眉頭,他想責備少年幼稚可笑,在做學問時竟想找捷徑。轉念一想:少年是虛心討教的,對晚輩應當循循善誘嘛!

於是他嚴肅地說:「年輕人,常言說『書山有路勤為徑』,你可理解其中含義?」

少年聽了似懂非懂,不很明白。陶淵明拉著他走到一塊稻田邊,指著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說:「你聚精會神地瞧一瞧,看禾苗是不是在長高?

少年目不轉睛地看了半天,眼睛都酸了,那禾苗卻仍然和原來一樣不見長高。他失望地對陶淵明說:「沒見長呀!

陶擾昌鍵淵明又把少年帶到溪邊的大磨石前問題:「你看看那塊石頭,那磨損的馬鞍一樣的凹面,它是在哪一天被磨成這樣的呢?」少年想一想,說:「不曾見過。」

陶淵明耐心地啟發誘導說:迅脊「要你看禾苗,是想讓你知道,雖然眼睛觀察不到,但禾苗的確是每時每刻都在生長的。如同我們做學問,知識的增長也來自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我們自己也沒有覺察到。

但是隻要持之以恆,就可以見成效。所以人們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少年點緩巧點頭,說:「我明白了,這磨損的刀石是年復一年地磨損才成馬鞍形的,不是一天之功。先生,我說的是不是?」

陶淵明讚許地點點頭,接著說:「從這磨石,我們可以悟出另乙個道理,『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學習一旦中斷,所學的知識會不知不覺中忘悼。」

少年一下子豁然開朗,叩首拜謝道:「多謝先生,小輩明白了『勤學則進,輟學則退』的道理,從此再不妄想學習妙法了。」

陶淵明高興地對少年說:「我給你題個字吧」。揮起大筆寫道: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少年恭恭敬敬地接過字幅,一直把它當作對自己勤學苦練的告誡。

陶淵明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2樓:野半下獨

田園詩人陶淵明。

不為五斗公尺折腰」的故事,一直傳為美談。詩人堅持高原理想和志趣,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成為後世正直文人的人生目標。

詩人是個生性熱愛自然,不喜拘束的人。正如他《歸園田居》

中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這樣的人去做官,每天逢場作戲官場的生活,定是難受的很,當他真的拋棄了所謂的「功名利祿」之後,乙個無限舒展的世界向他了。從他的詩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他的精神 世界邁向了另乙個層次: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隨 口唸來,讓人心嚮往之。

陶淵明給我的人生啟示,人不光是要有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也非常重要。一天忙忙碌碌,就光為了賺錢,這種人很空虛。對我而言,做什麼事都因該從中收穫,否則做了也跟沒做一樣。

陶淵明的詩文代表了人的覺醒,人因該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當我們再次唸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詩的時候,便感到了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自由與舒展。

陶淵明長虧授學

3樓:成大文化

這個假期我閱讀了民間故事,這本書,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一篇是陶淵明長虧授學。

你可理解其中含義?少年聽了似懂非懂,不很明白。陶淵明就把少年領到田邊,讓他看看禾苗有沒有再長高。

少年目不轉睛的看了半天,眼睛都看酸了。也沒有看見禾苗長高。陶淵明又把少年帶到磨刀石前,問他:

你看看那塊石頭,那磨損凹面,是在哪一天被磨成這樣的呢?少年想了想說,不曾見過。陶淵明耐心的啟判叢發誘導說: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少年一下子豁然開朗。說自己明白了,勤學則進,輟學則退的道理。

讀了這篇文章,我從中明白了,學習沒有捷徑,只有一點一塵液滴,腳踏實地的學才會有所長進,春秋戰國時期的道家老子曾經說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學習若想取得成就,就得有乙個堅持和勤奮的過程。

我們學習要這樣,知識的增長是來自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更要持之以恆,就可以見成效。

陶淵明的詩詞告訴我們什麼?

4樓:北固山後石壁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中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活在都市的現代人,有幾人不羨慕、嚮往、陶醉於陶淵明的田園生活?

近幾年,人們對田園「歸隱」生活趨之若鶩,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我們似乎很難找到一種真正的寄託,更多的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回到鄉村田園,迴歸自然樸素的生活方式,成了我們的心之所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對現實生活中戾氣的迴避。

在凡事必言商,人情看利用價值的現代社會,對金錢的慾望使人們產生了一種錯覺:巨集清做任何事情之前蔽液前先衡量這件事情能否給自己帶來利益或者帶來利益的多寡。親人朋友之間為了金錢利益翻臉無情的比比皆是,乙個人的家庭地位、社會地位、他人的認可,都是以埋型金錢來衡量。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是最真實,也是最無奈的寫照。如此這般,人心浮躁。浮躁的後果就是無盡的焦慮。

我們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迴避這種戾氣。怎麼做呢?首先想到的就是迴歸田園。

也許,現實中的田園生活並非我們想象的樣子,但是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乙個自己的田園:那裡風景如畫,生活簡單,鄰里和諧,人心善良。

其次,傳統的意識的慣性使然。

中國在幾千年來一直是農業社會為主,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的時間並不長。有句俗話講「往上數五代,誰都是農民」,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生人的父祖輩們,對農村更是有極其深厚的感情。明朝著名文人唐伯虎有詩《桃花庵歌》雲: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下坐,酒醉還需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最後,一些人對田園歸隱生活的嚮往,是對自我的放棄。

現實生活中的諸般壓力,著實壓的人透不過氣來。大部分人選擇迎難而上,堅強的生活;也有一小部分人選擇了不負責任的退卻,甚至是對自我的放棄。放棄需要理由安慰自己。

所謂的「歸隱」就是最好的藉口。

我們無處歸隱,心安即是田園。相信我們所有人,都會找回自己的初心,找到自己的盛世錦園,過上嚮往的生活。我們無處歸隱,心安,既是田園。

陶淵明談讀書明白了什麼道理

5樓:無墨處眸

陶淵明:這根本毫無卵用。

杯弓蛇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杯弓蛇影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道理bai 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du,都要問一個為什麼zhi,都要透過dao調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實的專真相,求得正確解屬 決的方法。杯弓蛇影 讀音 b i g ng sh y ng 解釋 有人請客吃飯,掛在牆上的弓映在酒杯裡,客人以為酒杯裡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 見於 風俗通義 怪神 ...

軍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我理解 當短兵相接,勇者勝。該出手時,就應果斷出手。優柔寡斷,是取禍之道,永不可取。尼泊爾軍刀為何舉世聞名?一說到軍刀很多人立馬會想到尼泊爾軍刀,因為很多遊戲裡這把刀實在是太受歡迎了。不說各種998了,就單憑各種響亮的名字這把軍刀絕對是所有軍刀中知名度最高的了。說起這把軍刀,本名其實叫 廓爾喀軍刀 ...

這首詩歌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這首詩歌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黑暗並不可怕,只要你能勇敢面對他它,你就能戰勝它!爸爸媽媽幫助我不害怕黑暗。爸爸媽媽很愛我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1 題西林壁 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 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 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 原文 題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