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與安全依戀的關係

2025-04-27 14:20:02 字數 4658 閱讀 4744

依戀關係可以分成安全依戀和不安全依戀?

1樓:網友

正確。親子依戀的型別有2種區分:安全型依戀及不安全依戀。

繼bowlby提出依戀理論之後,以美國心理學家maryainsworth為代表,依戀研究進入了乙個新階段。通過精心的家庭和實驗室觀察,通過對多個樣本的分析,**了影響母子依戀質量的因素,並根據陌生情境下幼兒與母親分離與重聚時以及陌生人在場時的表現,將幼兒的依戀型別劃分為典型的三類:安全型依戀、焦慮一回避型依戀、焦慮一反抗型依戀。

main(1990)的研究又提出了一種新的依戀型別一混亂型不安全依戀。這類依戀是一種最不安全的依戀型別。在陌生情境下,其行為表現為雜亂無章,缺乏目的性、組織性、前後不連貫。

在這種依戀型別中,前述三種型別的依戀行為以非同尋常的方式複雜地結合起來。

2樓:_西瓜分你一半

這句話是正確的。

1.安全依戀。

安全依戀的嬰兒把母親看作保障自己安全的人,在陌生環境裡一般為求安慰而轉向母親,但又試圖探求環境;在母親短時離去時很少顯現焦慮,母親回來時會顯得很高興,並要求與母親有緊密的身體接觸。

2.不安全依戀,分為兩種情況:

1)迴避依戀:有迴避行為的嬰兒不喜歡與母親進行身體接觸,母親在房間裡時,嬰兒很少注意;母親離開房間時,嬰兒無所謂;母親回到房間時,嬰兒不加理睬,或猶豫地靠近母親。這種情況與母親對嬰兒的不關心和忽視有關。

2)焦慮依戀:有反抗行為的嬰兒喜歡依偎母親,期待母親的擁抱,而母親卻不能滿足其要求。當母親返回房間時,嬰兒的表現似乎很矛盾,既尋求又反抗與母親的身體接觸。

這種情況與母親對嬰兒反應遲緩以及與嬰兒感情交流的總體匱乏有關。

3樓:山東中公

1.安全型依戀。這類嬰兒與母親在一起時,能安逸地操作玩具,並不總是依偎在母親身旁,只是偶爾需要靠近或接近母親,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親、對母親微笑或與母親有距離的交談。

母親在場使嬰兒感到足夠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環境中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操作,對陌生人的反映也比較積極。當母親離開時,嬰兒的操作、探索行為會受到影響,嬰兒明顯表現出苦惱、不安,想尋找母親回來。當母親回來時,嬰兒會立即尋找與母親的接觸,並且很容易經撫慰平靜下來,繼續去做遊戲。

這類嬰兒約佔 65%~70%。

2.迴避型依戀。這類嬰兒對母親在不在場都無所謂。

母親離開時,他們並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緊張、不安的表現;當母親回來時,也往往不予理會,表示忽略而不是高興,自己玩自己的。有時也會歡迎母親的回來,但時間非常短暫。因此,實際上這類嬰兒對母親並未形成也別密切的感情聯結,所以,有人也把這類嬰兒稱為無依戀嬰兒。

這類嬰兒約佔 20%。

3.矛盾型依戀。這類嬰兒在母親要離開前就顯得很警惕,當母親離開時表現的非常苦惱、極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會引起大喊大叫。

但是當母親回來時,其對母親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既尋求母親的接觸,但同時又反抗與母親的接觸,當母親親近他,比如抱他時,他會生氣地拒絕、推開。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遊戲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時地朝母親這裡看。

所以這種型別又常被稱為矛盾型依戀。這類嬰兒約佔 10%~15%。

4樓:捲毛

依戀,一般被定義為幼兒和他的照顧者(一般為父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它產生於幼兒與其照料者母子依戀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和紐帶。

依戀型別劃分為典型的三類:安全型依戀、焦慮一回避型依戀、焦慮一反抗型依戀。

安全依戀的幼兒當母親在場的時候急於探索遊戲室。但母親離去時表現出不安。當母親回來時,幼兒會主動發起與母親的互動,尋求與母親的身體接觸,很快從不安中平靜下來,接著開始探索行為。

對陌生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警覺與怕生,但有時也能試圖接近並向陌生人表示友好。

焦慮一回避型依戀的幼兒和母親進入遊戲室後立即開始玩耍,沒有注意或很少注意到母親的離去,在母親離去後仍能繼續玩耍。母親回來時,表現出對母親的迴避行為,不注視母親,而是尋找玩具。對待陌生人甚至比對待母親的迴避還少一些。

焦慮一反抗型不安全依戀的幼兒一進入遊戲室就表現出「痛苦」,對新奇環境相對沒有興趣。整個過程都擔心著母親的去向,母親離開後十分沮喪,母親回來時表現出矛盾行為,即尋求接觸與接觸抗拒,不容易平靜下來,整個過程都表現出不安和痛苦。對陌生人不主動接近,社會適應上表現消極。

依戀路徑和分離焦慮的相關行為

5樓:

摘要。依戀,即某個體對另乙個體產生的,長久持續的情感傾向。而分離焦慮,指的是嬰幼兒和某個產生親密情感聯絡的個體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等一系列消極情緒以表示拒絕分離的現象。

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與聯絡呢?下面我們便來看看,依戀和分離焦慮的區別與聯絡。

依戀,即某個體對另乙個絕塵體產生的,長久持續的情感傾向。而分離焦慮,指的是嬰幼兒和某個產生親密情感聯絡的個體分離時並瞎禪,產生的傷心、痛苦等一系列消極情緒神派以表示拒絕分離的現象。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與聯絡呢?

下面我們便來看看,依戀和分離焦慮的區別與聯絡。

1、安全依戀即嬰幼兒在和母親相處的過程中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並不一定依賴在母親的身邊。當母親離開去別處的時候,嬰幼兒表現出明顯的苦惱神情。當母親再次出現的時候,嬰幼兒會積極尋求和母親的接觸,並在短暫的情感聯絡後,恢復到最初正常的狀態。

2、不安全依戀(迴避型)這類嬰幼兒母親在身邊或是不在身邊差別不大,他們對母親的依戀性並不是很強。母親的離開或出現或許會引起他們的橘啟反應,但這種反應並不強烈。3、不安全圓攜如依戀(抵抗型)這類嬰幼兒和安全依戀的嬰幼兒有相同之處,即母親離開後他們會表隱衡現出明顯的苦惱。

但與安全依戀不一樣的事,他們的痛苦會伴隨著激烈的情緒抵抗,這種情緒抵抗在母親回來後,也難以立馬消除。

依戀關係可以分成安全依戀和不安全依戀嗎?

6樓:遊戲人生說遊戲

依戀關係可以分成安全依戀和不安全依戀。

其中不安跡槐全依戀分為反抗型依戀及迴避型依戀。安全依戀是積極依戀,反抗型依戀是矛盾型依戀,迴避型依戀是缺乏依戀,即未建立起來親密的感情聯結。

依戀的意思是留戀、捨不得離開,一般是幼兒和他的照顧者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人類社會中,依戀是喜歡的開始,也是在家庭生活中建立起親情感受的一種心理表徵。幼兒的依戀型別劃笑頃分為典型的三類:

安全型依戀、焦慮——迴避型依戀、焦慮——反抗型依戀。

依戀關係

最初的研究者把對依戀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母嬰之間關係如何隨幼兒的成長而豐富和變化上。

到了現在,一般研究者普遍認為,依戀是人類適應生存的乙個重要方面。因為它不僅提高個體生存的可能性,而且建構了個體終生適應的特點,並且幫助個體終生向更好適應生存的方向發展(孟昭蘭2000)。

依戀理論是乙個畢生發展的理論,依戀關係是在幼兒期為了個體的生存而建立起來的,並在個體以後的人生中不斷發生著作用。因此,依戀理論自本世紀六十年碰州陸代興起至今,一直得到研究者的關注,成為西方社會性發展和個性發展領域的重要理論之一。

如何應對分離性焦慮?

7樓:真實永夜星空

分離焦慮是兒童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問題,孩子在離開父母或熟悉環境時,會出現情緒激動、哭鬧、拒絕離開等反應。同時這種反應的就是一種孩子比較焦慮難過的一種狀態,而出現這種狀態的話,家長一定要去進行重視面對。

1.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孩子應對分離焦慮,建立信任關係:家長應該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會被拋棄,家長會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和支援。

2. 逐步分離:家長可以逐漸讓孩子適應離開自己的環境。可以從短時間開始,讓孩子離開自己,然後逐漸增加時間,讓孩子逐漸適應離開自己的情況。

4. 安慰孩子:在孩子離開自己的時候,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安慰和支援,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會被迅稿肢孤立和拋棄。

5. 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家長可以通過肯定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等方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從而減少分離焦慮的發生。

6.家長應該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逐步分離、預告離別時間,安慰孩畝世子並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應對分離焦慮。如果孩子的分離焦慮嚴重,影響了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建議家長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總之當面對孩子這種分離焦慮的情況出現的時候,一定要適時的進行乙個情緒上的安撫以及要訓練他敬搜們,培養一種習慣,就是隻要親人不在自己身邊的時候,也要學會獨立,自強的自己關心自己和保護自己的安全,等待就在這種小方法下,孩子才可能更安全的獨立成長。

影響安全依戀形成的因素

8樓:望正德

安全依戀(secure attachment)是指由安斯沃斯描述的一種依戀型別。根據嬰兒在陌生環境中的表現,將依戀的性質或依戀的安全性分成三類:安全依戀、焦慮依戀和迴避依戀。

安全依戀的兒童把母親看作保障自己安全的人。在陌生環境裡一般為求安慰而轉向母親,但又試圖探求環境。在母親短時離去時很少顯現焦慮,母親回來時會顯得很高興,並要求與母親有緊密的身體接觸。

1]見到陌生人有一種好奇心,有時有短暫的躊躇,但很快活躍起來。焦慮依戀的兒童在陌生情境中顯得很焦慮,即使母親在場也如此,母親暫時離開時顯得更焦慮和苦惱。對重回的母親顯得又愛又恨,可能先纏住母親,後又推開她。

迴避依戀的兒童相對說來對母親缺少依戀,在單獨留下時很少有焦慮或苦惱,在母親重回時也沒有什麼反應,甚至不理會或迴避母親。這類兒童並未形成對母親的依戀。安斯沃斯認為,安全依戀是一種健康的依戀模式。

9樓:愛攝影的橘子

影響這個安全依戀的因素,有可能是來自於家庭的原因,也就是從小生活的環境。

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感,如何建立寶寶的安全依戀情感

安全感源自信任!首先建立信任!那當然是互相信認為基礎忠誠對待方為久!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感 如何建立寶寶的安全依戀情感 如何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是很重要的一種心理感受.是指做任何事情,都抱有的一種心態 是積極的,正面的,塌實的,穩定的心理感受.安全感需要自己給自己,因為別人不會在任何一個時刻知道你的需...

《我的小尾巴》中就分離焦慮熱烈討論,你如何看待分離焦慮?

最近在我的小尾巴這部電視劇集中講述了乙個大家都沒有注意過的教育問題,而這個問題主要就是講分離焦慮,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成長見證官對於分離焦慮的討論非常熱烈,而且都會分離,焦慮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其實在我看來,分離焦慮是乙個非常正常的行為,而且這種現象會出現在每乙個人的身上,非常普遍,也很正常,但是大部分會...

犬得分離焦慮症的原因有哪些

金毛犬 詳情介紹 所謂的分離焦慮,在百科上的說法是 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 不安 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其實不僅僅是嬰兒,只要是關係過於親密,一方對另一方過於依賴,在分離時都會有這種現象,只是 大多都要自己的交際圈,可以很好的釋放這種壓抑和焦慮,在心理學上這個叫補償。其實分離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