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古代人用的課本都是啥樣的?

2025-04-28 20:25:03 字數 1295 閱讀 7871

1樓:舜嶺麻

我國最早的書籍出現於商代,它們是春大「簡冊」和「版牘」。那時還沒有紙,簡冊就是將細竹條或細木條編連在一起。一根竹木條叫「簡」,通常只寫一行字,把很多條簡用麻繩、絲繩或皮條串連起來,成為一策(冊),就是一篇文章,也就成了一部書。

我們現在還把一本書叫做一冊書,或把一部孝森褲書分為上下冊,這冊字巧簡就是這麼來的。

2樓:網友

四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純褲大學,中庸,孟子做褲唯,論語。史記,漢書等史書。還有諸如文心雕龍,全唐詩等等太多了,都是那時候會純培讀的書。

3樓:網友

有一種叫蝴蝶裝書豎缺籍。蝴飢纖衡蝶裝從外表看很像現在的平裝書,開啟時版心好像乙隻蝴蝶的身軀居中,左右的書葉恰似蝴蝶的兩翼向兩爛做邊張開,彷彿蝴蝶展翅飛翔,故名蝴蝶裝。

4樓:猴45371艙沽

經摺裝檔宴書籍是中國古書裝幀桐銀形式之一,由於是改造佛經卷子裝而成為互相連屬的褶子裝,故名經摺裝。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書籍的裝幀,完成了從卷子裝向冊頁裝的行輪銀轉變。

5樓:狐妖千年

那時候的書笨重極了絕察搭,秦始皇每天要看一百多斤重的簡策文書。據沒明說東方朔給漢武帝上一篇奏章,使用竹木三千根,由兩個人吃力地抬進宮並拿去。

6樓:三熙

版牘用的是很薄的木板,沒有數茄寫過字的叫「版」,寫了字的就叫「牘」。往薯含察往一塊老友版牘只能寫一篇短文章。那時寫字已使用毛筆和黑墨,寫錯了就得用刀子刮削。

所以,現代人寫文章時要去掉多餘的內容或修改時,仍然使用「刪削」這個詞。

7樓:誰能知也非真

紙書是從漢朝開始出現的,到晉朝便完全代替了簡策和帛書。最早的紙書是用一根細木棒做滲巨集野軸,將寫了字的長長的橫幅捲成一束,叫做一卷。雕板印刷術發明後,叢喊才變成為冊頁形式的各種書籍絕碼。

8樓:尹朶月

中國用線裝訂書籍大約慧物滑出現在唐末、五代時期,盛行於明代中期以後,線裝裝幀在中螞團國傳統裝訂技術史上最為進步。線裝書既便於翻閱,又不易散破,散破了也便於重灌。這種裝幀現前臘在依然流行,並被視為典雅的裝幀。

9樓:峰佘無敵

旋風裝是對卷軸裝的改進。在卷軸裝盛行的唐代,為使翻檢方便,將兩面書寫在頁子,逐返行頁相錯地粘在長條底紙上。開啟時可以逐頁翻閱輪世槐,收藏時從首向尾捲起,外表臘友仍似卷軸裝。

10樓:迪

有一種書,在春秋戰國時與簡策同燃或判時使皮改用,是寫在絲織品上的,叫做「帛書」,但**昂貴,不及簡團滲策那樣普遍使用。

古代人說你是誰怎麼說古代人問你是誰,都是怎麼表達的?

可以說 何人?或者 孰人?何 是疑問代詞,孰 指誰,哪個人或哪些人,這這樣的說法只存在書裡,生活裡就是直白的說的。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 口頭語言 口語 書面語言 書面語 來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 吃飯了嗎?而用書面語言進行表述,卻是 飯否?飯否 就是文...

古代人是怎樣過年的,古代人一般怎麼過年

1 置天地桌,這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之桌。一般無大祠堂之家特別重視天地桌,因為平時對先祖神仙供獻較少,到年終歲盡時對先祖神仙大酬勞一次,此外,這桌主要是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內容與常年祠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掛錢 香燭 五供 大供之外還要掛畫像,與拜偶像不同,大都是表達對先祖敬意,福祿壽三星畫...

中國古代人們是用什麼刷呀的,中國古代人用什麼刷牙?

秦漢時期 關於口腔 牙齒之清潔 健美 疾病 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 詩經 衛風 碩人 中形容美女牙齒 齒如瓠犀 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調飯後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