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集三國的各國首席謀士,要以歷史為主,總拿演義來說事的閃開

2025-05-01 03:00:11 字數 1063 閱讀 5293

1樓:匿名使用者

支援樓主,樓主說的很對,諸葛亮差不多就是個政治家,7樓的別出來自取其辱了。

出師表在文學造詣上並不高,它貴在能表達作者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要說文學家建安七子隨便拿出乙個來寫的都比察姿諸葛亮文采好,要說他是文學家,不夠資格。

諸葛亮6出祁山。卻一無所獲,軍事應該為國家經濟發展而服務,和魏國打消耗戰,要知道整個北方都是魏國的,有的是人口,跟人家拼兵力,實在不是乙個軍事家應該有的判斷,要說它是軍事家,不夠資格。

要說揣摩人心,舉個例子,他連和他相處多年的馬謖的性格都不瞭解,還談什麼心理學家,可笑。

要說他在三國時期周旋在其他兩國之間是個人能力的體現,更是大錯特錯,正史都說得很明白了,說服孫權聯劉抗曹的是魯肅,為孫權指出曹操是可以戰勝的客觀事實的是周瑜,根本沒諸葛亮什麼事,他周旋什麼?三國演義中的舌戰群儒,智激周瑜都是虛構的,七樓的不知道?

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有空多研究三國志吧,出來現眼丟大臉。

另外樓主的問題,曹操的首席謀士應該是郭嘉,此人善於根據敵人的性格而後定計,可謂對症槐清下藥,且不按常理出牌,人稱「鬼才」。

劉備的首席謀士應該是龐統,龐統雖然在大局觀上略遜於諸葛亮,但臨陣出奇謀,帳中獻妙計的才能是諸葛亮所不能比的,舉個例子,當初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只是對劉備總的戰略方針做出了規劃,但具體怎麼做,沒說。而劉備在請教龐統的時候,龐統一下就出了上中下三條奪取益州的妙計。最後死於意外,在攻打雒城的時候被流箭射死,使得這位「鳳雛」沒有了過多表現的機會,令人遺憾。

孫權的首席謀士應該是魯肅,在諸葛亮還沒有隆中對策的時候魯肅就提出了「先三分後二立再一統」的戰略方針,即先和曹操,劉表鼎立,然後找機會消滅劉表,攻下益州,徹底完成整個長江防線,從此戰略不難看出魯肅不僅大局觀很強,而且善於隨機應變,這點從他後來主張聯劉抗曹以完成長江防線的主張就可以看出來,可惜東吳朝廷內部矛盾重重,鉛沒前難以實施魯肅的大計。但這並不妨礙孫權對魯肅的信任和鍾愛,這點從魯肅多次在孫權為難的時候為孫權指點迷津就可以看出來。完畢。

2樓:匿名使用者

荀彧、荀攸、劉曄、程昱、賈詡、郭嘉、許核鋒野攸、張昭、顧改喊雍、田豐、審配、逢紀、郭圖、諸基鉛葛瑾、魯肅、陳宮、龐統、法正、馬良。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時期的謀士你又知道幾個?

東漢末年的謀士可謂是相當多。以曹操陣營來講的話,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孫權陣營來講的話,有魯肅,周瑜,黃蓋,呂蒙。劉備陣營可有諸葛亮,龐統,徐庶等等。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有荀彧 郭嘉 陳宮 戲志才 周瑜,孔明以及龐統等。謀士 荀攸,郭嘉,賈詡,龐統,沮授,田豐,法正,魯肅,張昭。明明是統帥卻經常被...

三國著名謀士諸葛亮當時的官職能拿多少俸祿?

諸葛亮的大名,相信你都聽過,你覺得諸葛亮是個非常厲害的人,因為無論是當時的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荊州,還是到最後的六出岐山北伐,可以說都是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但是其實諸葛亮並不窮,你要知道這一點。諸葛亮本身是乙個大官,別的不說,他其他的官職,什麼司隸校尉之類的,我們就不考慮了,也不考慮他什麼世襲的...

三國演義中是謀士的有誰,三國演義裡的前十名謀士和武將有哪些

蜀國的著名謀士 諸葛亮 龐統 徐庶 法正 費褘 孫乾 馬謖 姜維 糜竺 蔣琬 楊儀 馬良 譙周 黃月英 董允 向寵 許靖 董和 諸葛瞻 陳震 向朗 閻芝 吳國的著名謀士 張昭 周瑜 魯肅 虞翻 諸葛瑾 陸遜 顧雍 濮陽興 張溫 程秉 步騭 嚴畯 諸葛恪 陸抗 駱統 張紘 呂範 張承 呂蒙 闞澤 吾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