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三個臭皮匠 賽過諸葛亮 那為什麼劉備不直接請三個臭皮匠呢?

2025-05-02 15:05:04 字數 991 閱讀 3528

1樓:匿名使用者

即使比得過諸葛亮,也沒有諸葛亮好用。這個只是用來安慰沒有好用的將領的一句話 可以假設諸葛亮是乙個賣菜的,他一分鐘能接待3個人。另外有三個賣菜的,一分鐘能接待乙個人。

那麼這樣看來,乙個諸葛亮和另外三個賣菜的在一分鐘內接待的買菜人是一樣的,都是3個人但是我們來看一下買菜人的等待時間:諸葛亮那裡,第乙個人用了20秒,第二個人用了40秒,第三侍困滾個人用了1分鐘但老餘是在另外三個賣菜的那裡,三個人都用了1分鐘你說以後他們尺瞎回去誰那買菜呢?

2樓:匿名使用者

同志,你仿陸先要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哦!「三個臭皮匠 賽過諸葛巧大昌亮」是指人團結後的力量比單個更厲害,事實上可能還是諸葛亮厲害。所以就。。。孝扒。。。

3樓:匿名使用者

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彎銀為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份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可高啦,高鬧雀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

孫權被難住了,急得面黃肌瘦。後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

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踱方步,高興得直搖鵝毛扇子。

那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他們面目醜陋,又目不識丁,大家都稱他們是醜皮匠。他們聽說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心裡不服氣,便湊在一起商議。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於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

然後,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乙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裡。這一著,果然一舉成功。

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訊息,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三個醜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三個普通的人智慧合起來要頂乙個諸葛亮。

其實,臭皮匠和諸葛亮是有絲毫聯絡的,「皮匠」實際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第「副將」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戚早 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乙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俗話說用英語怎麼表達,「俗話說」用英語怎麼說

as the saying goes最常用 the saying goes like this,也行 there is an old saying.as the saying is goes as the saying goes as the saying goes it is said that....

俗話說 「端午三不做,無災亦無禍」,這「三不做」指的是什麼?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乙個傳統節日,大家最開心的就是每年端午的三天假期,還有美味的粽子,那麼大家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實際上這個節日在我國由來已久,並且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端午節的涵義也越來越豐富。而古代人曾說過 端午三不做,財廣宅無禍 意思是說乙個人端午節不做三件事,就會財源廣進,家人平安,這是哪三件...

俗話說送魚不能送一條是什麼意思,俗話說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我想問下,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

你無奈只能往肚裡吞嚥 歲月流逝時有誰與你相濡以沫 顧客不是上帝顧客只是上當餡 不能送一條,要有來有回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將來的事業就能成就多大 送人一魚不如送人以漁 生生世世愛著你的我 完成科技節的作品收交 我也樣你也樣 是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俗話說 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我想問下,這句話說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