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圍棋規則
1樓:
摘要。古代圍棋一般白先黑後,現代圍棋一般黑先白後。古代圍棋的下法分為敵手棋、饒子棋、先兩棋。
位尊的,水平相當的(敵手棋),一般執白先下;水平高的與水平低的下(饒子棋),高手執白,水平低者執黑先下。2、棋子數量不同現在的圍棋要貼目,原來貼目和都有過,現在中國是目,南韓和日本是目,應氏杯比較特殊(應昌期辦的比賽,採用應式規則)貼8點也就是8目。古代不貼目(當然,如果是雙方棋力有明顯差距,也可能貼一些目數來下,但就有讓子棋的性質了),實際上,直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還有很多不貼目的對局,貼目成為規則也就是那時在日本出現的。
3、佈局形式不同古代圍棋是座子制,就是先在對角星位分別放黑白兩子古代採用的是座子制,即對局時先在棋盤角上四顆星的位置分別擺上4個子,黑白各兩個,類似的對角星佈局。
古代圍棋一般白先黑後,現代圍棋一般黑先白後。古代圍棋的下法分為敵手棋、饒子棋、先兩棋。位尊的,水平相當的(敵手棋),一般執白先下;水平高的與水平低的下(饒子棋),高手執白,水平低者執黑先下。
2、棋子數量不同現在的圍棋要貼目,原來貼目和都有過,現在中國是目,南韓和日本是目,應氏杯比較特殊(應昌期辦的比賽,採用應式規則)貼8點也就是8目。古代不貼目(當然,如果是雙方棋力有明顯差距,也可能貼一些目數來下,但就有讓子棋的性質了),實際上,直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還有很多不貼目的對局,貼目成為規則也就是那時在日本出現的。3、佈局形式不同古代圍棋是座子制,就是先在對角星位分別放黑白兩子古代採用的是座子制,即對局時先在棋盤角上四顆星的位置分別擺上4個子,黑白各兩個,類似的對角星佈局。
希望能幫到你。
圍棋基本原理
2樓:無雅詩
圍棋的基本原理:是指在下棋的過程中的乙個棋局,在下棋的時候我們處處都和對方的棋子有著很大的聯絡,如果棋子的局面走成與對方的棋子失去了聯絡,就說明這時的情況不是主動就是乘對方的形式來走棋子的狀態。就是通過包圍方式形成許多不同的棋子,而方形的棋局是一種特殊的棋形,在遇到這種棋形的時候,就必須要點它,不管對手做出怎樣的應付,遇到方形的棋子佈局就必須要點。
下圍棋的時候要經過仔細的判斷才走出一步棋,這個方法說的是乙個很好的判斷方法,我們的下一步棋該怎麼走,可以站在對手的立場上來思考,對手要佔領的點,也是自己這一方要佔據的點,按照這個方法可以有助於下贏圍棋。
圍棋使用長方形格狀棋盤(看上去像正方形)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因為黑方有先行佔地之利,故而人為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圍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因為黑方先走佔了便宜,所以人為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
要想在圍棋對局中成功地完成「吃子」,發動進攻作戰的一方,就必須掌握一些在區域性戰鬥中「吃子」的基本技巧。例如抱吃,是把對方的棋子往自己棋子多的地方趕,像懷抱一樣把對方的子圈起來;門吃,是找到對方的斷點,像門一樣把對方的棋關在裡面;徵子,是從兩邊連續打吃,使對方只剩一口氣,直到最後把對方都吃掉;此外還有雙吃、枷吃、撲吃等技巧。
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態,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
1 國有 公田 或官田,國家經營,用於封賞或對百姓授田,版舊制度遺存,越來越 歷史時期 土地制度 表現 du形式 原始社會zhi 土地公有制 奴隸社會 商周 國王dao所有的貴族 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封建社會 戰國以來 以私有制為主體的多種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農土地所有制 中...
中國古代民俗,中國古代民俗有哪些特點
中國古代民俗,指從夏王朝建立到鴉片戰爭之前這段期間的民俗。它可以大略分為兩個階段,漢末以前為一階段,這是中國的主體民族 漢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國古代民俗系統的形成期。漢代以後為一階段,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民俗的發展與繁榮期。066000.wang minsuxue 851.html 中國古代民俗也是中國傳...
中國古代史初中中國古代史初中
變法中國古代史開始於我國境內人類產生,結束於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夕,歷經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發展階段。中國境內至少在170萬年前已經出現了人類活動。經過漫長的歲月,原始人類完成了從氏族 部落到國家的發展。公元前21世紀,夏朝的建立標誌著早期國家的產生。自夏 商 西周,到春秋 戰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