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成大文化
白居易。瞭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覺得他們兩人命運相同,寫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驚人句,併為之淚溼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馬身份的標誌。
司馬青衫」表達的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桐帆唯的意思。因此,古代詩人常用此典故來表示由於內心痛苦而傷心流淚。宋司馬光《錦堂春》
席上青衫溼透,算感舊、何止琵琶。」是說「傷心事」還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吳激《人月圓》
從「南朝。千古傷心事」一直說到「江州司馬,青衫淚溼,同是天涯」也是指傷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還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句子。元白樸《奪錦標》在新亭眺望時觸目傷心,也說到「誰念江州司馬,淪落天涯,青轎慎衫未免沾溼」,這裡就是寫自己的悲局培痛了。
2樓:雲白天藍上善若水
詩人由景觸情,抒發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思想情感。
3樓:北靜秋梵
古詩《琵琶行》結尾詩人三聞琵琶聲,"悽悽不似向前聲。"的原因是作者和琵琶女感到臘洞了他倆都是天涯淪落人,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各自都有生活中的不如意和悲苦,吵局孫所以公升鏈才感覺到聲音不像以前那樣鏗鏘有力了。
《琵琶行》第二段賞析是什麼?
4樓:帳號已登出
第二部分從「轉軸撥絃三兩聲」至「唯見江心秋月白」,寫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體而生動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內心世界。先用「轉軸撥絃三兩聲」一句寫校弦試音,接著就讚歎「未成曲調先有情」,突出了乙個「情」字。
弦弦掩抑聲聲思」以下六句,總寫「初為霓裳後六么」的彈奏過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捻抹復挑」描寫彈奏的神態,更用「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樂曲所抒發的思想情感。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
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琵琶行》中,作者和琵琶女有什麼共同點。在全詩結尾處,詩人為什麼會「淚溼青?
5樓:流浪詩人之海角
琵琶女與白居易有著相似的不幸的命運,都有悲憤不平的情感。
他們都是從繁華的京城淪落到這偏僻處。詩人的同情中飽含嘆息自己的不幸,「似訴生平不得志」的琵琶聲中也訴說著詩人的心中不平。
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
兩人都充滿了因昔盛今衰而產生的種種哀傷。詩人自嘆經歷,處處以環境襯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寫了漂淪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悽悽的絃聲與哭泣聲相互照映,更是寫盡了詩人的悲痛之情。
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感情濃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淚,也為千古失落者觸發了一見傾心之機。
擴充套件資料。琵琶行》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
在中唐商業經濟發達、城市畸形繁榮的生活環境裡,在當時互相傾軋、仕途險惡的政治背景裡,琵琶女的形象和詩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現實的典型意義。
此詩用形象類比法把兩人之間的悲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進行類比,最後融合為一,從而推出兩個藝術形象都有懷才不遇、淪落天涯的感慨的結論。形象類比,抒情言志,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詩從「送客」起筆,繼而寫了「尋聲」,「邀彈」「詢問」「訴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關聯,層層推進的情節。這些情節分則各為乙個場面,合則是一篇完整、和諧的詩篇。
詩人通過對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藝的描寫和悲涼身世的敘述,表達了對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時抒發了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苦悶與感慨。全詩主題鮮明,脈絡清晰,情感真摯,文辭優美。
如何賞析《琵琶行》第三段的詩句?
6樓:載酒買花長安道
琵琶行》第三段(第三部分)原文: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賞薯塵析:《琵琶行》第三部分寫琵琶女自述身世。從「沉吟放撥插弦中」至「夢啼妝淚紅闌干」:
詩人代商婦訴說身世,由少女到商婦的經歷,亦如琵琶聲的激揚幽抑。正象在「邀相見」之後,省掉了請彈琵琶的細節一樣;在曲終之後,也略去了關於身世的詢問,而用兩個描寫肖像的句子向「自言」過渡:「沉吟」的神態,顯然與詢問有關,這反映了她欲說還休的內心矛盾;「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等一系列動作和表情,則表現了她克服矛盾、一吐為快的心理活動。
自言」以下灶慧,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抒情筆調,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譜寫了一曲扣人心絃的悲歌,與「說盡心中無限事」的樂曲互相補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異常生動隱手答真實,並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過這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藝人們的悲慘命運。
琵琶行中哪兩句表達了一種淒涼之意
7樓:前村村長
琵琶行中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表達了一種淒涼之意。《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長篇敘事詩。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全詩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塑造出完整鮮明的人物形象;語言流轉勻稱,優美和諧,特別是描繪琵琶的演奏,比喻貼切,化虛為實,呈現出鮮明的**形象。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聽到鄰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彈奏琵琶,細審那聲音,鏗鏗鏘鏘頗有點京城的風味。
我詢問她的來歷,原來是長安的樂伎,曾經跟穆、曹這兩位琵琶名家學習技藝,後來年長色衰,嫁給一位商人為妻。於是我吩咐擺酒,請她盡情地彈幾支曲子。她演奏完畢,神態憂傷,敘說自己年青時歡樂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淪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間飄零流浪。
我出任地方官已將兩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話卻使我有所觸動,這一晚竟然有被貶逐的感受。
琵琶行古詩
琵琶行古詩如下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
琵琶行寫作背景,《琵琶行》的寫作背景 ,詳細一點 ?
琵琶行 寫作背景 琵琶行 創作於元和十一年 年 白居版易任諫官時,直權言敢諫,同情民間疾苦,寫了大量的諷諭詩,觸怒了唐憲宗,得罪了權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鎮李師道派人刺殺。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請捕刺客,觸犯了權貴的利益,被指責越職奏事,貶為江州刺史 又進而誣陷他作 賞花 新井 詩 甚傷名教 再貶...
琵琶行是什麼詩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