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什麼古怪的生物鐘嗎?

2025-05-09 10:35:15 字數 3610 閱讀 5380

1樓:網友

我是比較嗜睡,養成的生物鐘就是每天五點一定要眯一會,不管什麼情況,這個習慣從來沒改變過的。

2樓:緋攻

我一般就是晚上八冊絕點犯困睡覺,然後十點醒過來再也睡不著那州含姿種老螞,在宿舍能嗨到兩點才睡的,現在依然有這種趨勢。

3樓:猴97272何戰

晚上十二點吃東西算麼,應該是聖誕節那一陣形成的,每天晚上起來吃蘋果,後來就形成了習慣。

4樓:雙若曼

我是形成了個奇葩的生物鐘,每天吃早飯的時候必定想去廁所大號,真的是夠夠的,不知道怎麼養成的。

5樓:回憶

我可能就是深夜去廁所吧,真的形成習慣了,每天晚上十二點之後肯定要去廁所,每天自己要嚇死啊。

6樓:宰靖兒

唉,也就是大學的時候養成了很多奇葩的生物鐘,就像我每晚上準時醒,然後玩手機一小時再睡,真的超級準。

7樓:1515滅韓諞白

之前大學的時候,每天晚上12點準時上廁所,雷打不動,我們廁所是在宿舍外邊的樓層裡,作為女孩子,真的嚇死啊。

8樓:純美又熾烈灬餅乾

嗯,我比較奇怪的就是每天的大便是在中午飯空,真的服了,為什麼大家都是早上,而我要到中午的時候才去蹲坑。

9樓:沉夜孤星

這個我必須要說一下,我是每天晚會泡腳的時候必須吃著東西,真的是形成習慣了,要是不吃東西就會渾身難受。

我們身邊有哪些生物鐘現象?

10樓:另耒

豬、牛和羊:

在白天活動。夜晚開始入睡。

貓:在白天睡大覺。夜晚開始活躍。

鼯鼠:白天呆在樹洞裡,夕陽西下後才鑽出來活動。

時鐘花是生長在南美熱帶雨林的常綠藤蔓植物,它的形狀很像時鐘上的文字盤 ,所以被稱為「時鐘花」。自古道「花開花落自有時」,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裡,你隨處可見一種黃色小花,每到開花季節,每天早晨太陽昇起時,大約九點鐘左右,花朵就綻放,下午太陽落山時,大約六點鐘左右,花朵就閉合,每朵小花每天都是這樣,大約要持續一星期左右才凋謝。

這種美麗的黃色小花,就是時鐘花科的草本植物時鐘花。它來自遙遠的南美洲。時鐘花有多個品種,常見的有黃色時鐘花和白色時鐘花。

它具有生物鐘,生物鐘是長期進化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變化而形成的,也是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狀。其實,植物、動物和人都有生物鐘。

時鐘花的花開花謝非常有規律。早上開晚上閉,更有意思的是,它的花幾乎同開同謝,奇特無比。有研究表明,時鐘花的開花規律與日照、溫度的變化密切相關,同時受內在體內一種物質——時鐘酶的控制。

這種酶調節著時鐘花的生理機能並控制著開花時間。日出後,隨氣溫逐漸公升高,酶活躍起來,促進了花朵的開放,當氣溫上公升到一定程度,酶的活性又漸漸減弱,花朵也就自然凋謝了。經觀察,時鐘花開花所需的溫度在18℃~20℃,凋謝時溫度在28℃~32℃。

晴天常在上午9~11時開放,下午3~4時謝落陰天午間12時左右開放,下午5~6時謝落;若氣溫較低,則花朵開放時間常要延遲到下午3時,且只是「迎風戶半開」而已。若逢陰天,花朵會遲至夜間才凋,有時甚至第二天早晨方謝。

18世紀,英國著名的植物學家林奈對植物開花時間作了很多觀察和研究,然後在自己的花園裡培植了一座有趣的「花鐘」,這個原理就是根據每種花開的時間有一定的規律精心培植的。

我們身邊有哪些生物鐘現象?(動植物)

11樓:網友

菊花在秋天開放,公雞準時打鳴。

12樓:邊佁夷冷荷

如貓頭鷹夜裡醒來抓老鼠。

13樓:仌尨

一種生物薄薄的,撞在我們身邊或是手上也不會有感覺,我只是一次偶然間發現我老公睡覺時臉上黑色幾條,就開燈看一下,就怕他半夜流鼻血什麼的,後來開始到處都看見這個蟲,只是這種蟲以來都是隱身狀態,用手機一照就跑了。

人體中神奇的生物鐘是什麼?

14樓:小木匠影視

在20世紀60年代,人類提出了生物鐘的概念,並且生物鐘週期可能因人而異。「雲雀」與「貓頭鷹」型別的人,他們的生物鐘的差異與其自身基因相關,導致每乙個個體對光的感知有差異。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生物鐘也會有差異,例如:小孩子的時間型別相對較早;青少年需要8-10小時的睡眠,但他們的體內時鐘會不斷推遲,最晚在20歲達到最晚值;隨著年齡的增長,妻子們的時間型別越來越早,會丈夫們感到難以適應,雖然男人的生物鐘也在變早,但趕不上妻子的速度。

時間型別以及個體睡眠需求明顯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職業選擇,並且與乙個人的個性行為有關。晚間型別的人可能更有趣,但有一點不耐煩,外向和神經質。晨間型別的人可能會更隨和,可靠,認真,但有點無趣。

決策者、發明家、科學家、商人們也許會認為睡眠完全是浪費時間,或所認可的工作時間制度其實並不一定適合每乙個人。但每乙個擁有自己合適的生物鐘與生活、工作時間制度相符合的人,則會更隨和與舒適。

人體中神奇的生物鐘是什麼?

15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各種動物的生命活動都有固定的節律,這就是生物節律。因為它總是像時鐘一樣準確,人們又謂之生物鐘。

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和其它動、植物)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一直過著與大自然相適應的生活。自16世紀達爾文的「演化論」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學說問世以來,人與大自然的依存關係才逐漸為醫學科學家所重視。他們提出:

一切生物為了維持自己和物種的繁衍生息就必須遵循太陽系星球執行的規律,最顯著的就是要適應地球自轉一週需要24小時的晝夜節律。於是在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提出「時間醫學」這一新興學科。認為生物體記憶體在著一種或多種類似時鐘樣的時間裝置,用來調節生物的生命活動規律。

29年前,前蘇聯和歐美醫學家,不約而同地提出「生物鐘」這一概念。生物鐘又名生命之鐘,顧名思義是指一切生物共同具備的裝置。但人體內的生物鐘,其形成機制和內在結構,較其它動、植物則複雜得多,因為人類屬於高階靈長類哺乳動物,其生命活動本身已形成了生理、心理和社會活動三者的互相影響,內外交織的有機體系。

人體的生物鐘在對比之下更具有種族性、遺傳性和適應性。

我們常說的生物鐘指什麼

16樓:晴晴

生物鐘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通過研究生物鐘,目前已產生了時辰生物學、時辰藥理學和時辰**學等新學科。

可見,研究生物鐘,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並對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起著促進作用。

人體隨時間節律有時、日、周、月、年等不同的週期性節律。例如人體的體溫在24小時內並不完全一樣,早上4時最低,18時最高,但相差在1℃以內。人體的正常的生理節律發生改變,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險訊號,矯正節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

許多學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體力活動的生物節律,來安排一天、一週、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成績,減輕疲勞,預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所謂智力生物節律,就是人一天中有時記憶力好,有時則差,有一定的規律,如有的人早上5—9時記憶力好,而另一些人則是晚上記憶力好等等)。反之假如突然不按體內的生物鐘的節律安排作息,人就會在身體上感到疲勞、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適等。

17樓:奇趣知識

人體為什麼會有「生物鐘」

怎樣才能改變生活中的「生物鐘」?

你所說的你的這些症狀不屬於正常生物鐘的規律,或者說,你現在的正常的生理活動已經被打亂了,但是這種被打亂以後的表現不能稱之為生物鐘的調節造成的,而應該叫做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你的這些表現是由於你的生活不規律造成的,所以如果想調節,只能靠糾正不正確 不規律的活動,你說的夜裡十二點睡覺是典型的失眠表現,如果...

生物鐘破壞有什麼危害,打破生物鐘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人體生物鐘 科學家日前確認,人體器官中的幾乎所有細胞都擁有第二生物鐘,按照太陽的升落來製造蛋白質。科學家稱,如果強迫一隻實驗鼠連續數天由晚間進食改為白天進食,其肝臟生物鐘就會逐漸放慢製造幫助消化的解毒酶的週期,以適應新的作息時間。程式的顛倒只會發生在肝臟 腎臟和胰腺中,因為人體主生物鐘仍然按照最初的...

什麼叫生物鐘,什麼叫「生物鐘」,它的作用是什麼?

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 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叫生物鐘。生物鐘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 時鐘 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人體隨時間節律有時 日 周 月 年等不同的週期性節律。例如人體的體溫在24小時內並不完全一樣,早上4時最低,18時最高,但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