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呼延泰初
可以的。皈就是以我們的身、口、意三態穗業皈向。依就是依傍、依靠的意思。
依靠佛、法、僧三寶學習佛的行為。皈依就比如去攜胡學校註冊一樣。註冊了你就是在冊生,沒皈依去學佛法等於旁聽生。
皈依不是皈依哪個人,而是皈依佛、法、僧三寶,帆隱卜也稱佛教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十方佛)、皈依法(皈依如來法)、皈依僧(皈依賢聖僧)。
2樓:夜夜唇香
一、共同乘皈依法:
以誠信佛為本師、法為道、僧眾為修道助伴的方式來皈依。
這是顯宗的皈依。就像乙個人去印度的話,首先要找個有經驗的嚮導,以前曾去過那裡,或對各凱或方面比較瞭解;然後需要有道路,要麼是空中的航道,要麼是地上的公路等;還需要有同伴,在路上可以彼此照顧。
同樣,眾生若想得到圓滿正等覺的果位,首先要依止佛陀,佛陀相當於是嚮導,指引我們該怎麼走,這個叫皈依佛;然後佛陀是依靠修法而得道,故他所宣講的法,就是我們要行的道,所以要皈依法;在漫長的菩提道路中,沒有可靠的助伴或道友,乙個人可能會害怕,擔心路上遇到種種違緣,沒辦法獨自前往菩提之路,因此就要皈依僧眾。
不過,有些人跟道友出去時,因為很多觀點不同、想法不同,回來就不說話了。你們要注意啊!以前就有這樣的,出去旅遊或朝聖時,剛開始兩人關係特別好,錢全部合在一起,但到了後來,由於好幾次觀點不合,錢就分開了,最後都不理對方了,這樣就不好。
這是共同乘的皈依三寶。
二、不共同密乘 皈依法:姿畢。
通過三門供養上師、依止本尊、空行為助伴的方式而皈依。
皈依時要以三門供養上師,因為上師是一切加持的**;依止文殊菩薩、觀音菩薩等本尊,因為本尊是一切悉地的根本;要以空行為助伴,因為空行是一跡孫芹切事業的根本。上師、本尊、空行稱為三根本,以此對境而作皈依,就是不共密乘的皈依。
3樓:斂殊利
聲聞緣覺屬於小果羅漢,是小乘果位。聲聞,【聲】是聲音,【聞】緩信是親耳聽。是聽佛講理性、聲聞緣覺屬於小果羅漢,是小乘果位。
聲聞,【聲】是聲音,跡慧【聞】是親耳聽。是聽佛講理性、聲聞緣覺屬於小果羅漢,是小乘果位。聲聞,【聲】是聲音,【聞】是親耳聽。
是聽姿哪答佛講理性。
可以多次皈依嗎,可以皈依三寶2次嗎
那麼學佛從 學起?章嘉大師告訴我 戒律很重要 戒律是什麼?我們在 淨業三福 看到了,就是我們前面所讀的。這個是佛陀對 最根本的教誡,必須要遵守,這個三條是最高修學指導原則。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這是佛對 要求的基本條件。沒有這個條件,不能做佛的學生 做佛的學生,必須具備這個...
人的一生可以皈依幾次,可以多次皈依嗎
今世因前世佛緣道緣皈依 屬於因果 因果不在於大小 差別 時間跨度道理說皈依類別方式形式多 性皈依 形式儀軌法事皈依 等等如果說前世有佛緣的一般的在前世都已經皈依啦 今世只不過是前世的結果 前世佛緣的後續到今世 再說修行學習和皈依可有可無的關係 一般的出家人 或是已成就的佛菩薩在沒有進入佛門之前都和佛...
未皈依持戒的人可以念楞嚴咒嗎,皈依藏密的人可以念大悲咒和楞嚴咒嗎?
當然可以,只是如果能皈依持戒功德利益會更大 當然可以 的 自願的 皈依就是認可 贊同 加入 戒律是規範人的行為一種方法 他只是不在造新殃 之後還要隨緣了舊業 不是佛門 只是在家沒皈依佛又被身上的附體,那麼念楞嚴咒可以嗎?清理附體的唸誦這個 先給冤親債主做皈依 每天一次 連續5次 一般唸誦幾次就好了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