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明月自結成緣
若眼中眾生皆佛,又**來的「眾生心」可隨?因此生活中,如果徹徹。
底底的用功夫把眾生都看成是佛菩薩的示現,也就沒有了「眾生心」可。
隨,如此豈不是墮了空?
答:甲以眼見狗如雞,狗也不會變成雞。眾生見他人皆佛,他人也不會變成佛。
心中有了這個嫉妒「我畝模」的某某,豈不是說明我心中有嫉妒麼?
但如果不見這個嫉妒,又如何隨順這個某某呢?
答:耳朵聽到惡人生心要去殺人,吾人心中也會產生殺人噁心嗎?
看見路邊小石子,難道會去吃它嗎?不去吃它,難道會不知那是小石子。
嗎?眾生心本來是假的,無論求什麼,想什麼,實際上都是真如在起作用。
答:是「妄」在起作用,不是「真如」在起作用。
乙個眾生心中想作惡,但是這個作惡的本原是為了要達到圓滿,如此,怎樣才算是隨順,隨順他作惡,算是隨順,阻止他作惡進而勸他行。
善,也算是隨順,那麼究竟什麼才算是隨順?
答:病人因為過敏住院,現在他要吃麵,醫生會先看這面會不會令他過敏?
不會才給他吃。沒有醫生愚痴到不先觀滑耐帆察病人的狀況,就給他吃麵。佛。
菩薩度眾生也是如此。
以最快速,能令這個呼求的眾生解脫,因此所得到的「綜合評斷結果」來隨順他,這就是信雹標準!
2樓:網友
若眼中橋旦眾生皆佛,本身即是法身,又還有什麼「眾生心」?
你本敏戚擾末倒置啦。
你先仔旅問問你是什麼心?
3樓:紫化宮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入海算沙徒自困。沒有智慧的人可憐啊。佛說汪蔽螞法全部只是度眾生方便法說。
為了讓人消除妄想進入清靜。而不是讓你這樣去進入思想的死角掙扎。當你想不通的時候,唸佛幾聲感覺一下,正念佛時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何必想個暈頭轉向不見出頭在**。記住:你心有凡,佛並沒就說聖,當你執著聖人,佛就說凡。
為了消除你的分別念,當下平衡。而你恰好相反,拿凡去對付聖,拿聖去看待凡。念困埋頭越來越大越多,離佛的智慧越來越遠。
沒有看到趙州禪師看人來參學不管說什麼都是:吃茶去!
4樓:網友
迂腐!眾生皆佛,非此解也,讀死書,死讀書,如何開悟?
5樓:網友
我是跑龍套的可以跳過我。。。嘎嘎。。
請佛學高手解釋一下「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 循業發現」
6樓:苦苦的掙扎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出自《楞嚴經》。原文是:「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意思是:眾生業力不同,心量就不同,心量不同,境界就不同。
7樓:珍奇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是說隨著眾生心,應其所知道的份量,按照他們所造的業而發生顯現出種種的身形和環境。
8樓:網友
這句話是講地水火風四大即堅暖溼動四性與生命本性的關係。堅暖溼動是生命本性所具有的能力,根據眾生的無明妄想,生滅變化。比如說大海,本身具有起浪的能力,浪的大小根據環境而有所不同。
地水火風四大如同是浪。
9樓:南屏晚鐘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寧有方所":他說這個物理世界這個功能,生命的功能無所不在,清靜本空,它配合你精神生理的作用這一念,兩個心物,所以一元的,隨一切眾生的心理的變化,應所知量,你所知道的,你的知識範圍到了什麼地方,它就起什麼作用;循業發現,跟著一切眾生業力在變化;寧有方所,它空的,沒有乙個地方、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有乙個方位呢。
10樓:網友
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 循業發現,十法界依正莊嚴,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舉例明之。比如人道見是水,而餓鬼道見膿血,天人見琉璃。
於不生滅中妄見生滅。皆因無始無明而有。不斷見思,妄見分段生滅。
不斷塵沙無明,妄見變異生死。於此善思惟。
11樓:匿名使用者
「隨眾生心」,隨你的心;「應所知量」,「應」是感應,你所知的範圍量有多大,它「吹」的「氣」就有多大;「循業發現」,跟著你自己心念的業力發現。
12樓:網友
「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 循業發現」
跟隨、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響應、體驗他們的感受,並無一定之規範、只是根據業力流注的原理推斷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
為了能真正做到這種思考,之前還須先做到清靜心,最好自己達到無所有境界。
13樓:網友
佛法中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們瞭解萬事本無其永恆的體現,一切皆將壞散,教我們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結果有些人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並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戀空的人棄絕一切以求乙個空字,最後還是有乙個「空」的意念無法除去。
殊不知萬事萬物本空,棄與不棄都是空的,有棄絕的念頭便已不空,愛空的念頭已是「有」了。說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礙而相同的。執著於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執著於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14樓:匿名使用者
南懷瑾:《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摘錄內容符合樓主問題的精神。
15樓:網友
你自己理解的「我們當下的現狀 就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是什麼心 就現什麼相 是什麼業就引發什麼果 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至少還比樓上的所有回答準確些。。
16樓:卑愧行人
這是掲示萬物之根源 一切都妄心所感 隨業行化現 實是夢幻泡影 緣有性無。
17樓:空明天核
乙個修行人,無論眾生造持何業,都順其自然,節制衡量自身修行業量。
18樓:烏雅若
方便時請看超然法師的《楞嚴經輕鬆學》
19樓:網友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
妙明真心會隨著眾生的識心,認知的受到一定量的限制,並順著眾生的業力,來發現世間的種種事物。
20樓:網友
喏~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 循業發現 ~解~ 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 循業發現。
是如何便如何。
21樓:資料魂
讚歎,樓主的理解,已經很有見地了。
晚輩來學習一下。
22樓:網友
不可說,不可說!
放在心中,不去解意。
眾生的見聞覺知心和真心有什麼不同?佛**回答
23樓:匿名使用者
1、真妄不二,真心如水,妄心如波,水波是一。2、真心如水,事來了,照的真真實實。妄心如波,事來了,照出的是扭曲的事物。
3、第一念是真心,第一念是如如,第一念是佛知佛見。凡夫的毛病在**?第一念不能保持,如果能把第一念保持住,這個人就成佛,就叫做佛,就叫做如來。
凡夫第一念時間非常短,一剎那;第二念就落在意識裡面去了,第二念是什麼?分別、妄想、執著統統起來了,這就變成凡夫。譬如我們眼見,張開眼睛看到一切大眾,你還沒有分別,還沒有執著,還沒有起妄想,你心地很清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佛知佛見,這是見性,見色性。
可是第二念麻煩了,這個是張三,那個是李四;這個好人,那個壞人,麻煩大了,完全掉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去了,一下就墮落成凡夫。什麼時候你能把第一念保持不變,你就成功了。佛家裡面講的方法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說穿了就這麼一樁事情,怎樣保持最初這一念不變,這叫一念,我們淨土宗叫一心。
念頭才一起,二心、三心,就變成多心。二心、三心、多心,是凡夫,那個念頭妄想愈多愈糟糕,愈多愈往下墮。
24樓:匿名使用者
見聞覺知心乃識心,第六識,有觀有覺而識,對萬物的感知,真心即本心,第八識阿賴耶識,無觀之心。
25樓:匿名使用者
2樓好像開悟了。你問他,離見聞覺知上找心去。
26樓:匿名使用者
知心是明白。真心是情感。
27樓:匿名使用者
答;分別心與無分別心有什麼不同?
「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是什麼意思?
28樓:香光莊嚴
菩薩沒有自己的妄念,而是以眾生的妄念而度化眾生,用眾生的妄心讓眾生認識本來的自我。
29樓:泥頌
大菩薩沒有妄心起動。與甚深禪定中。如如不動。隨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而隨緣教化眾生。一切法皆是佛法。因機逗教。因人施教。
阿彌陀佛。
30樓:九九
見《道德經》中: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31樓:網友
菩薩是為利益一切眾生的,所以沒有自己的"心",即沒有私慾。菩薩以眾生的利益為利益。
32樓:網友
這本身就是在做解釋了。
人們常說菩薩心腸,可是菩薩是無情的,慈悲如何理解?就是以眾生之心為心可解之。
33樓:又見天地
是一種境界 不是什麼意思。
當你仔細觀察自己的內心時 並無我可得。
菩薩無心" 而不能守著這個"無"
才能知道這個法界就是乙個自己。
所以說"以眾生心為心"
所謂"應無所住---菩薩無心"
而生其心---以眾生心為心"
34樓:水色空萌
眾生念想,菩薩皆知。俗世索求,施教濟人。
35樓:口琴王
眾生持有什麼心態,菩薩就持眾生的心態來度。合十!
36樓:川歌歌
意思是說菩薩心繫眾生,沒有自己的私人利益,菩薩以眾生的心(利益)為自己的心(利益)。
這句話出自印光法師,原句是:須知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菩薩無境,以眾生之境為境。
故得有感即通,不謀而應。良由眾生心之本體,與菩薩之心,息息相通。由眾生背覺合塵,遂成通而不通之象。
若眾生一念生信,虔持聖號,背塵合覺,返迷歸悟,又成不通而通之象。以故凡遇極大險難,舉念即獲感應。又菩薩現身,不專現有情身。
即山河樹木,橋樑船筏,樓臺房舍,牆壁村落,亦隨機現。必使到絕地者,復登通衢。無躲避處,得大遮蔽。
種種救護,難盡宣說。
不識眾生心,如何恆順眾生?
37樓:ionic豪
師兄 法安~
眾生本有如來種---真如佛性,與眾生虛妄五陰身心和合運作,後學舉例來說:
譬如師兄正在打字時,你的真如佛心很清楚的知道你的心所思所想,而且還配合你從無間斷,可是他從來不領受一切境界,你知道打字,他不知道打字,你知道打字的內涵,他不知道打字的內涵,可是沒有他,你也不能打字;可是他卻不會打字。
因此,縱然眾生正在殺生時,真如佛心依舊配合眾生,恆順眾生,他從來沒有意見,他才是最慈悲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行菩薩道,增長智慧斷除煩惱,他不會因此開心快樂喜悅,你若是造作惡業,他還是沒意見,不會生氣,不會憤怒,從來不分別取捨,一直恆順著你。
這就是真如佛心的真如性,真實不動,如如隨緣。
而且不僅如此,你造作的一切,全部由他收藏,他對於造作善惡、汙染、清淨種子的收藏,可是超級伶俐,可是卻不分別,完全如實收藏。
他本來就離四相,他從來不反觀自我存在,不知道自我存在,只是隨眾生心而生萬法,所以無我相;他無形無色無相,不論昆蟲畜牲、地獄餓鬼、天人阿修羅,都是等同一相---真實平等相,因此無人相,也無眾生相;他本來無生,未來也不滅壞,所以無時間壽命可說,因此無壽者相。
如果樓主你能夠在四威儀---行住坐臥中,親見這個不可見的真如法相,能夠證知自身本有的如來佛心,而一切眾生也都本來具足此心,那你就真的知道,什麼是恆順眾生了,什麼才是真的了眾生心了。
而當你親證以後,也無妨自己的五陰身心分別思維觀察,以語言文字為人演說此第一義無相無言語無形無色無聲之法。
38樓:覺正淨
不識自心,如何能識眾生心。你識了自心否?
佛法中平等心和舍受的區別在哪,在佛教中,眾生平等的含義,是什麼?
嗯。據在下的理解,舍受就是指不苦不樂受。在受到二痴根心,舍俱掉舉相應一心以及舍俱疑相應一心的作用下,無法產生和悅受以及憂受相應。和這兩種心俱行的受就是舍受。平等心是指殊勝的舍心,不會因為偏愛而動搖的心。這裡有論藏的註解。舍俱 upekkhasahagata 即使是面對可喜所緣 目標 若生起的是痴根心...
如何抓住男人的心,怎樣抓住男人的心?
許多事情,總是在經歷過以後才知道得失由不得自己。一如感情,痛過了,版才會懂得如何 保護自己 傻過了權,才會懂得適時地堅持與放棄。讓我們學會放棄,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用淚水換來的東西是不牢靠的 讓我們學會放棄,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讓我們學會放棄,使彼此都能有個更輕鬆的開始。抓著不放,只會...
如何戒掉玻璃心,怎樣克服玻璃心?
玻璃心怎麼辦,如何才能擺脫 碎了了再碎反覆多次就可以了,開玩笑的,玻璃心就是心腸軟,心軟沒啥不好,心軟的都善良這是好人,只是有時會心甘情願的吃虧,可是誰又知道吃虧是不是佔便宜呢,總之別管別人怎麼說做自己就好。不管發生什麼,都不要放棄,堅持走下去,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風景。也許不是你本來想走的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