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發展的四階段概述
1樓:網友
(西元前21世紀之前)原始社會-(西元前21世紀-西元前221年)奴隸社會-(西元前221年-1911年)封建社會-(1949至今)社會主義社會。
但實際上西元前776年到西元前475年是春秋時期,這個時期社會主體是奴隸制社會,但開始變革,公園前475年到西元前221年是戰國時期,這時候就開始變革為封建制社會。所以從西元前776年到西元前221年處於時代變革時期,很難說是屬於哪種社會形態。同樣的是1911年到1949年間也是同樣的情況,還是比較特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中間還夾雜著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同樣是形態變革時期,很難說明此時屬於哪個時代。
正式的歷史文字記載始於西元前841年西周「國人暴動」
2樓:
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
他是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是近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弄潮兒。支援他理論的人被視為馬克思主義者。
什麼是社會結構,中國古代歷代的社會結構變更是怎樣的
3樓:
社會結構是指在社會發展的某一階段,社會中存在的各社會階級或階層之間的關係。中國古代的社會結構從上到下分別是君主 官僚階層 地方紳士階層 農民階層 工商業者階層組成的呈金字塔樣式的結構。
4樓:網友
社會結構是乙個在社會學中廣泛應用的術語,但是很少有明確的定義,最早的使用應該在20世紀初漢語社會科學的形成時期。在當前的漢語社會科學中,這個模糊的概念仍然被廣泛使用,廣義地講,它可以指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領域多方面的結構狀況,狹義地講,在社會學中主要是指社會階層結構。但是,在歐美社會理論語境中,社會結構常常還在更加抽象的層次上使用,用來指獨立於有主動性的人並對人有制約的外部整體環境,經常與「能動性」對立使用。
一定意義上,這種對立類似於「社會vs個人」的對立。
5樓:網友
天子建立天下,諸侯建立國,大夫建立家。天子將天下分封給諸侯,叫封土建國,也叫封建。
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文化意義是什麼?
6樓:淮安浙江人
家族,是以血統關係為基礎的社會組織。
但在中國的傳統社會,家族不僅是社會最穩定的基層單位,同時,家族制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封閉性和自足性,既是獨特的存在也是「東方奇觀」,這一現象蘊含了豐富的文學性資源。
中國傳統家族文化是中國全部傳統文化的核心,雖然具有濃厚的血緣小團體性、宗法性。但它強調忠孝的文化觀念,強調人生的社會貢獻和價值,對於建設當代社會倫理,增強民族國家的凝聚力,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社會制度的歷史演變
7樓:哀欣笑
曹衝·文為心聲提出社會制度是行為規範的形態,是社會發展的形式,是組成社會結構的基礎。是由意識和具體行為規範建立起來的,並在社會上具有合法性和重要地位。
8樓:金湖三河兄弟
社會制度怎樣不是從理論上看如何說得頭頭是到,講的是如何的有水平,想來是多麼的合理,關健是看實效,看國民的受益程度。
社會制度好不好看實效,看全體國民的富裕水平,看全體國民的幸福程度,這點毛鄧就重視,***產生理論聯絡實際、實踐出真知、實是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反對本本主義、反對教條主義、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後來***的不計名頭只計效果的貓論又加以發展。
實踐證明他們的政治指導思想是對的,衡量社會制度的標準是實踐和效果。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形成最理想的社會制度,各國的社會制度獲多獲少的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優點,人類最理想的社會制度仍處在探索階段。
乙個國家的社會制度的形成與領導階層的認識水平有關,同時也與社會重視什麼有關,特別在大買賣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與最大買賣是什麼有關,它們產生奴隸主、地主、資本家等的特權階層。
社會主義是一次偉大的實踐,人們想象著公有制社會人們會過得好心理壓力小,從而窮人開始鬧翻身,推翻資本主義社會,讓少數人佔有大量多餘的財產歸公,財產國有,再來個國有財產重新分配,飯大家均著吃,布大家均著分,即是大家都吃不好穿不好可與人相比不見什麼醜,沒有多的心理壓力。
社會主義的實踐表明人們貧富差距縮小的,生存壓力不大了,可科技水平趕不上資本主義國家,人們享受的物質水平不高,於是又開始近資本主義,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性質不變,資本主義的優點要學。
今天的世界有二大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危機產生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危機又復歸資本主義。更明顯更明智的做法是資本主義在抱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在抱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上公有的量,社會主義上私有的量,力求公有制中的優點和私有制中的優點完美結合。
中國文化社會結構的歷史變遷
9樓:1乘一等於
近代中國社會文化結構的演變是 中國傳統經濟、政治和社會形態變化的集中反映,是中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中外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外來文化的輸入及其與本土文化的衝突和交融,改變了 中國本土文化以封建文化為主體和儒學獨尊的局面,形成了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多元鼎立、相互滲透、相互借鑑的近代中國文化體系。多元文化並存 及其價值互相沖突的社會文化格局,對中國政治變革和社會轉型產生了複雜和深遠影響。
中國古代社會制度的演變過程
10樓:網友
原始母系社會到夏朝開始進入奴隸制度。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社會就從奴隸制度進入封建制度 清朝末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
所以你說的都是封建制度。
還有以下劃分。
矇昧時期、母系氏族制(從伏羲到大禹)、父系氏族制(夏)、奴隸制(商)、農奴制(周)、僱農制(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
最準確的劃分應該是夏、商二代應該為氏族封建社會,西周為宗法封建制社會,東周後地主封建制社會。
以上的夏並非你列舉的西夏。
11樓:俠之生
原始夏朝開始奴隸。
戰國開始封建。
清末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國古代是什麼社會制度,中國古代社會制度的演變過程
中國從夏商周都是奴隸社會制度,從秦朝到清朝都是封建社會,唐宋元明清屬於秦朝到清朝的歷史也是封建社會。和君主立憲制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 1 皇帝權力不同。中國古代皇帝至高無上,掌握手下臣民的生殺予奪 君主立憲制中的君主主要是國家的象徵,並無實權。2 所屬的社會制度不同。中國古代在唐宋元明清屬於封建社會意...
宗法制度對中國社會有何影響,宗法制度對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產生和傳統文化的形成有哪些影響
宗法bai制是周代分封制du的基礎,它是zhi根據血緣關係的dao親疏遠近來決定繼承權力的制回度。分封與宗答法制結合起來,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絡。周王朝迅速發展為幅員廣闊,對周圍民族具有較大影響的國家。這些是用來維持社會秩序,鞏固其統治。建議去高中二年級政治課本去找。宗教那一章...
現在的社會是從政還是從商合適了,在中國社會,從商還是從政好?怎樣客觀分析?
說說我的想法吧 先說從商,首先要說的從商的人不會成為公務員,假專如你乾的不錯屬,多少年之後你有了錢,或許可以買到一個政協委員,但政協委員不是官職,若說買個官的話也就只能是政協或者是行業協會的負責人,而這都不能算是從政,政協主席倒是算各地四大領導班子之一,但這要多難有多難,一般的政協領導也是有深厚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