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的形成條件
1樓:blackpink_羅捷
一、滑坡發育的岩土條件。
有些地層是很易發生滑坡和經常發生滑坡的,這些地層分佈區內的滑坡往往成群出現;與此相應,乙個滑坡廣佈的區域內,一定可以發現發生滑坡與某些地層密切相關。
通常把這類地層稱為「易滑地層」。事實上這些地層不僅本身容易發生滑坡,而且它們的風化碎屑產物也極易滑動,甚至覆蓋在它們之上的外來堆積層也容易沿著這些基岩面或風化碎屑產物頂面發生滑動。
常見的易滑地層有黃土、紅黏土、昔格達組地層、泥岩及砂頁岩互層、煤系地層、千枚巖及板岩地層等。
二、發育滑坡的地質構造條件。
土體或巖體要發生滑動,首先必須與其周圍的土體或巖體分離。滑坡的滑動面一般總是首先沿著巖(土)體中的軟弱結構面、 潛在的軟弱面和薄弱帶發展而來的。可以發展成為滑動面的主要軟弱結構面有:
不同巖性的堆積層介面、覆蓋層與基岩的介面、緩傾的岩層層理面、軟弱夾層面、被泥質及黏土充填的層理與裂隙面、緩傾的大型節理面、某些斷層面及斷層泥形成的介面等。
三、滑坡發育的地形條件。
凡是有斜坡的地方就有可能產生滑坡,滑坡發生的有利地形是山區。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狀的坡形有利於發生滑坡。據統計,坡度大於100、小於450的斜坡發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當斜坡上的易滑地層為軟弱結構面所切割,與周圍巖(土)體的連線減弱或分離時,斜坡前方的空間就使控制坡體滑移的軟弱結構面暴露並使坡體得以剪出,這樣的臨空面稱為有效臨空面。
否則,即使存在臨空面,但沒有暴露出軟弱結構面或坡體無法剪出,也就不可能成為滑坡的有效臨空面,也就不可能發生滑坡。這樣的臨空面稱為一般臨空面。
滑坡強度的影響因素
1、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
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
2、巖性。組成滑坡體的巖、土的力學強度越高、越完整,則滑坡往往就越少。構成滑坡滑面的巖、土性質,直接影響著滑速的高低,一般講,滑坡面的力學強度越低,滑坡體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質構造。
切割、分離坡體的地質構造越發育,形成滑坡的規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誘發因素。
誘發滑坡活動的外界因素越強,滑坡的活動強度則越大。如強烈**、特大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多為大的高速滑坡。
滑坡的形成條件
2樓:我才不7香菜
滑坡形成基本條件:斜坡體前有滑動空間,兩側有切割面。山勢陡峻、土壤結構疏鬆、易積水的地帶容易發生滑坡,例如中國西南地區,特別是西南丘陵山裂攔早區。
主要的誘發因素有:**、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沖刷、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還有海衡胡嘯、風暴潮、凍融等也會誘發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雨水浸泡、**及人肆雀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運動的巖(土)體稱為變位體或滑移體,未移動的下伏巖(土)體稱為滑床。
滑坡是斜坡岩土體沿著貫通的剪下破壞面所發生的滑移地質現象。滑坡的機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應力超過了該面的抗剪強度所致。
江河的斜坡。
一般江、河、湖(水庫)、海、溝的斜坡,前緣開闊的山坡、鐵路、公路和工程建築物的邊坡等都是易發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於10度,小於45度,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狀的坡形是產生滑坡的地形。
在現今地殼運動的地區和人類工程活動的頻繁地區是滑坡多發區,外界因素和人類活動,會導致產生滑坡的基本條件發生變化,從而誘發滑坡。
古滑坡體的地形分類,滑坡的形態特徵
古滑坡群體。滑坡是指在重力的影響下岩石和土壤沿著一段山坡下滑的現象,又稱作山體滑坡,山崩,坍方。若是土體坍方混和雨水或河水則演變成泥石流。滑坡最主要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岩石或土壤吸收了大量的水 比如由於暴雨 導致岩石或土壤內部的摩擦力降低,土壤或岩石喪失其穩固性下滑。滑坡體分為古滑坡丶老滑坡和新滑坡體。...
化石的形成條件,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化石的形成條件
形成條件 指儲存於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 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經過自然界的作用,變化而成的保留原物體 遺蹟形狀 結構或印模的鈣化 碳化 矽化 礦化的東西。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
琥珀的形成過程和條件,琥珀的形成條件和過程
琥珀的形成條件和過程 琥珀的形成需要很長時間,而且最開始會由松柏類植物分泌出樹脂,將昆蟲 植物等包裹住。然後掉在地上,隨著地殼的運動,使它被埋在地底產生石化反應。最後經過大自然不斷的打磨和搬運,出現沉積作用,並逐步形成琥珀。 形成樹脂琥珀形成需要很長時間,一般松柏類植物在受傷後,或者處在高溫狀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