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成語故事出自三國時期?

2025-05-23 14:10:05 字數 3168 閱讀 3140

1樓:閒閒談娛樂

1、割須棄袍

割須棄袍,拼音是gē xū qì páo,意思是形容戰敗落魄狼狽的樣子。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

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

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

意思是:曹操身在亂軍志巨集,聽見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曹操趕緊脫下了他的紅袍,又聽見西涼軍大叫:「長鬍子的是曹操」,曹操又驚又怕,趕緊用他的佩刀將鬍子割掉。

2、老驥伏櫪

老驥伏消春櫪,漢語成語,讀音是lǎo jì fú lì,意思是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壯志。

出自三國·魏·曹操《龜雖壽》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意遊亮思是: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

3、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拼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意思是: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非常口渴,於是他傳令道:"拿磨耐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了後,嘴裡的口水都流了出來,曹操利用這個辦法促使部隊儘快趕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4、赤壁鏖兵

赤壁鏖兵,拼音是chì bì áo bīng ,意思是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鬥。

出自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鬥智》第一折:「想他赤壁鏖戰,全仗我東吳力氣。」

意思是:料想赤壁要爆發大規模的激烈戰爭,全倚仗我東吳的力量。

5、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拼音是yǎn qí xī gǔ,意思是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後比喻休戰或無聲無息地停止活動;或停止做某事。

出自《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松之注引《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意思是:趙雲退回本寨,將寨門大開,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曹操大軍懷疑有伏兵,就下令撤退了。

三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2樓:小王肉乎乎

三國時期的成語故事有:妄自菲薄、步步為營、鞠躬盡瘁、初出茅廬、偃旗息鼓、出言不遜、死而後已、三顧茅廬、望梅止渴、錦襄妙計、草船借箭、舌戰群儒、吳下阿蒙、七步成詩、七擒七縱等。

1、妄自菲薄:三國時期,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復興漢室,他竭盡全力籌劃北伐曹魏,劉禪胸無大志,沒有治國才能,諸葛亮深表憂慮,出征前夕寫《前出師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應該發憤圖強,不能妄自菲薄。

2、步步為營:三國時,黃忠和嚴顏攻佔太陽山後,黃忠又帶領人馬向定軍山進軍。來到定軍山,黃忠多次去挑戰,定軍山的守將夏侯淵就是不出來應戰。

因為那裡地形相當複雜,也不清楚敵人的詳細情況,黃忠只好安營紮寨住下來。

這時,曹操命令夏侯淵主動出擊,並寫信告誡,一要剛柔結合,二要有勇有謀。夏侯淵反覆琢磨,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他讓夏侯尚去弓|誘黃忠,自己乘機大伏擊。

結果,黃忠手下的將軍陳式果然上了當,被夏侯淵活捉。黃忠很著急,法正的意見,大軍隊的所有錢物都賜給全軍將士,將士們一時間鬥志昂揚,決心死戰到底。

天亮,軍隊就啟程了。行走一段路程就設下一道營壘,然後又繼續向前推進。黃忠行軍謹慎,防備又嚴密。

夏侯淵不聽張頜勸阻,輕率出擊,不僅吃了敗戰,還傷了部將夏侯尚。黃忠的軍隊順利推進到定軍下,奪取了定軍山對面的高山。

歷史背景:

三國(three kingdom)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

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恢復國內生產。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西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3樓:黑色

關於三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如下:

望梅⽌渴: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路⾏軍,⾛得⾮常⾟苦。時值盛夏,太陽⽕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的熱激敗盯量,⼤地都快被烤焦了。

曹操的軍隊已經⾛了很多天了,⼗分疲乏。這⼀路上⼜都是荒⼭禿嶺,沒有⼈煙,⽅圓數⼗⾥都沒有⽔源。將⼠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滴⽔喝。

頭頂烈⽇,戰⼠們⼀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汗淋淋,可是⼜找不到⽔喝,⼤家都⼝⼲枯頌⾆燥,感覺喉嚨明和⾥好像著了⽕,許多⼈的嘴唇都⼲裂得不成樣⼦,鮮⾎直淌。每⾛⼏⾥路,就有⼈倒下中暑死去,就是⾝體強壯的⼠兵,也漸漸地快⽀持不住了。

曹操⽬睹這樣的情景,⼼⾥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個⼭崗,在⼭崗上極⽬遠眺,想找個有⽔的地⽅。可是他失望地發現,龜裂的⼟地⼀望⽆際,⼲旱的地區⼤得很。

再回頭看看⼠兵,⼀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他在⼼⾥盤算道:這⼀下可糟糕了,找不到⽔,這麼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機,還會有不少的⼈馬要損失在這⾥,想個什麼辦法來⿎舞⼠⽓,激勵⼤家⾛出⼲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想,突然靈機⼀動,腦⼦⾥蹦出個好點⼦。他就在⼭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聲喊道:「前⾯不遠的地⽅有⼀⼤⽚梅林,結滿了⼜⼤⼜酸⼜甜的梅⼦,⼤家再堅持⼀下,⾛到那⾥吃到梅⼦就能解渴了!

>戰⼠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樣,⼝⾥頓時⽣出了不少⼝⽔,精神也振作起來,⿎⾜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於率領軍隊⾛到了有⽔的地⽅。

曹操利⽤⼈們對梅⼦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渴的困難。可見⼈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就會有⾜夠的勇⽓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有哪些成語出自《三國演義》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哪些

1 髀肉復生 劉備 形容長期清閒,事業毫無成就。2 後患無窮 劉備 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3 如魚得水 劉備與諸葛亮 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4 三顧茅廬 劉備與諸葛亮 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5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哪些,出自《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 三國演義 的成語有 錦囊妙計,恩怨分明,驕兵之計,養精蓄銳,虛虛實實,虎體熊腰,青山不老,以卵敵石。錦囊妙計 j n n ng mi o j 釋義 舊 裡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裡,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出處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第五十四回...

成語故事有哪些,成語故事大全有哪些?

孔融讓梨,釜底抽薪,暗度陳倉,背水一戰,舌戰群儒,胯下之辱,可以網路搜尋成語小故事。紙上談兵 畫蛇添足 朝三暮四 掩耳盜鈴 拔苗助長 葉公好龍等等 守株待兔,亡羊補牢,望梅止渴 成語故事有哪些 三顧茅廬 懸樑刺股 初出茅廬 才華橫溢 料事如神 膽大心細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獨木難支 迴天無力 外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