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貴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2025-05-25 23:00:12 字數 3046 閱讀 9143

1樓:offercoming留學

意思是:做人不注重於沒有過失,可是注重在能夠改過。

出自《教條示龍場諸生》,選自明代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五。

原句是:「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節選原文: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於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於孝友之道,陷於狡詐偷刻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於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也。

譯文:說襪纖到過失,雖然大賢人也不至於完全沒有,但是不妨礙他最後成為大賢人,因為他能改正啊。所以做人不注重於沒有過失,可是注重在能夠改過。

各位同學自己想想,日常也有缺少於廉恥忠信的德談好頃行嗎?也有輕視於孝順友愛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詐苟且刻薄的習氣嗎?各位同學恐怕不至於這樣。

不幸或者有此情形,都是他不能自知而誤犯過錯,平日沒有老師朋友的講解學習規勤約束的緣故啊。

2樓:白露飲塵霜

人不貴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這句話是王陽明說的。我們去看歷史,發現,很多前賢往聖,至少從我們普通人的角度去看,看不到他們在生活,做事,處理問題的方法方式上,有什麼特別的過錯。但他們,總是可以在無過錯之中找到自己的過失,總是在尋常的為人處世之中,找到可以改進的地方。

這一點,讓我特別的佩服,萬分的佩服。

俗話說,小人無錯,君子常過。小人永遠都不會承認自己做錯了,或者把責任推給別人,或者文過飾非,或者自欺欺人,不肯改過,所以不能進步,甚至一錯再錯。

而君子,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行不通,而求諸己。有過,則勇於改過。哪怕是在常人眼裡的無過,君子也會千方百計的,去尋找到其中不合宜的地方,加以改善,以之行之於世。

西元1857年,曾國藩回鄉丁憂守制。他就想不通,自己忠於朝廷,卻得不到朝廷的信任,自己為天下太平嘔心瀝血,卻處處被為難,自己待人以誠,卻處處受欺。在很多人看來,之前他的待人處事的方法方式,沒有什麼過錯,甚至還是很有成效的。

但曾國藩並不這麼認為,行不鉛晌州通,那麼肯定有可以改善的地方。所以,他不斷的反省,不斷的改進。在他再次出山之後,他幾乎是一帆風順的。

曾國藩,他看到了中國社會中最基本的東西。有人說,他悟到了大柔非柔,至剛無剛的道理。我覺得,只從一點去看,是不全面的。

他的明悟,應該是乙個完整的大系統。如果我們只學習別人的乙個點,槐蔽卻不結合自己的所有體系,那麼,我謹敗們就學不到,學不會,學不好。

人不貴無過,而貴於能改過,更貴於能改善,能改進,在於行得通。

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的意思

3樓:生活達人徐胖妞

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的意思如下:

不貴於無過,而攜銷貴於能改過出自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的《教條示龍場諸生》。這句話的大意是:沒有過錯的人並不可貴,可貴的是有了過錯,能夠接受並虛心改過。脊襲。

知錯就改的重要性:

大多數人的心情浮躁了,不少人不能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總認為自己什麼都比別人強,其實,這是一種不自知之明的表現,既不能見賢思齊,更不能知錯就改了。

明知有錯,還櫻隱兄要堅持自己的行為,剛愎自用,最終是害人害己。做人只要有知錯就改的膽識,就不會耍小聰明瞭,這就是人生的一種智慧。有一種智慧叫大智若愚,做人就是要做實在人,就是要下點笨功夫,真正做到,學而有法,為人有德,知錯就改,如此就會成為乙個智慧的人。

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什麼意思

4樓:小可學姐

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的意思是沒有過錯並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在於犯錯後能知錯改錯比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教條示龍場諸生》,意思是,我們平時做事,可貴之處不在於沒有過錯,而在於能夠在犯錯之後虛心接受並改過。人都會犯錯,但一定要善於改過。從孔子到王陽明,都強調改過,孔子盛讚顏回不貳過,同樣的錯誤不犯兩次,這已經是很高的要求了。

教條示龍場諸生》:

教條示龍場諸早察生》是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於正信告德三年戊辰所創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王文成公全書》。立志和勤學是對後來人學習態度的要求,不立下志向就沒有明確的目標,不勤奮努力就無法達成目標,就不能夠達成自己的志向;改過和責善是對後來人交友的要求,能用端正的態度去改正,能委婉地勸導朋友,對於學習和進步滑睜明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教條示龍場諸生》<>

惟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

5樓:夢之緣文化

惟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語出《資治通鑑·唐紀》。

這是中唐賢相陸贄。

給皇帝上疏時說的話:「仲虺讚揚成湯。

不稱其無過而稱其改過;吉甫歌誦周宣,不美其無闕而美其補闕。是則聖賢之意較然著明,惟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

意思是人們在稱讚成湯時,不是讚揚他沒有過錯而是稱頌他勇於改正過錯戚如;沒仔敏歌頌周宣王。

不是讚美他沒有過失而是讚許他善於彌補過失。

人枯枝以能夠改正過錯為賢能,而不以沒有過錯為可貴。

人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什麼意思

6樓:網友

人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人不注重於沒有過失,可是注重在能夠改過。

出自《教條示龍場諸生》,原文節選如下: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於廉恥忠信之行者乎?

譯文:說到過失,雖然大賢人也不至於完全沒有,但是不妨礙他最後成為大賢人,因為他能改正啊。所以做人不注重於沒有過失,可是注重在能夠改過。

各位同學自己想想,日常也有缺少於廉恥忠信的德行嗎?

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7樓:網友

此句出自明代大儒王守仁的《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鎮鬥粗六。

原句: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翻御鎮譯:缺點錯誤,銷桐對才德極高的人來說,也是在所難免的,然而(有了缺點和錯誤)並不妨礙這些才德極高的人最終成為才高望重的大賢才,原因就是他們(這些大賢者們)都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錯。所以說,可寶貴的不在於「沒有過錯」, 而是可貴在「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過而改之,善莫大焉 是什麼意思

左傳 宣公二年 大意 誰能不犯錯誤呢?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這句話表明,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只要能夠認識和改正錯誤,就能從中獲得利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是什麼意思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釋義 釋義 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出處 春秋 ...

人是應該為自己而活嗎?人是為自己而活嗎?

一百年後,我們都化為灰燼。生命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個人認為,我們應該好好去感受她。只是在這個美妙的過程中我們要好好處理自己和別人的關係,那樣才能更好的感受生命。生命的存在並不在於結果,而是在於其過程。活著的時候,欣賞風景時享受到的美感,與朋友玩耍交談時感受到的快樂,依偎在父母身邊時得到的安定與...

人要為什麼而活著,人為什麼而活著?

活著,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管你過的如何,幾十年後,你也 將永遠地消失,你的所謂理想,信念,也將不復存在!活著為了什麼,活著就是為了活著,生命本身並無意義,它的意義由你而定!我活著 是為了我的家族 光宗耀祖 為了在這個世上有一席之地 有為了自己的後代 讓他們變的比我還強 因為我有個很大的野心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