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漏刻平壺。我們通常所說的「時間」包括「時刻」和「時間間隔」雙重概念。而晌舉時刻的「刻」用來表示時間就涉及中國古代滴水計時的文化史實。
古代有一種計時器稱為「漏刻」,「漏」是指計時用的漏壺,「刻」是指劃分一天的時間計量單位,漏壺計時一晝夜共一百刻,「刻」就是在這種文化事實中具備了表現時間的職能的。時間計量的實質就是通過尋找一種運困鬧動過程來度量別的運動的程序和快慢的標準,這種標準運動過程必須是非常均勻和持續不斷的,例如均勻滴下的水滴、緩慢燃燒的香等,都可被用作計量時間的標準宴尺碧運動過程。
漏刻計時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均勻水流導致的水位變化來顯示時間。從現代計時科學的角度來看,漏刻計時的實質是測量時間間隔。漏刻不是通過觀測太陽或其他天體在空中的位置來計時的,它需要依賴其他天文計時手段為之提供計時起點,以便使其所顯示的時間與天文計時結果相一致。
當漏刻通過與天文計時結果的比對,確定自己的計時起點和單位後,就可以週而復始、連續計時了。這就好比現代生活中的鐘表。漏刻的出現,使人們不需要頻繁觀測天文就可以隨時知道當時的時刻。
它使中國古代時間計量減少了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是古人在探索時間計量方式上的一大進步。
漏刻在中國起源很早。《隋書 天文志》說:「昔黃帝創觀漏水,制器取則,以分晝夜。
書中認為漏刻是黃帝觀察到容器漏水,從中受到啟發而發明的。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已經能夠製作陶器,陶器在使用中難免會出現殘漏,導致水的流失,水的流失需要時間,這種現象給人以啟發,用水量變化來表示時間的流逝,由此就逐漸導致了漏刻的產生。中國南北朝時期有本書叫《漏刻經》,上面說:
漏刻之作,蓋挈於軒轅之日,宣乎夏商之代。」意思是說漏刻起源於黃帝時代,夏商時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歷代漏刻計時所使用的百刻制,據推測最早就是商代制定的,所以古人有時候又把「刻」稱為「商」,這是商代漏刻得到發展的有力證據。
進入周朝以後,漏刻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朝廷中設有專門負責漏壺計時的官吏,稱為「挈壺氏」。以後歷代都有專門管理漏刻的機構和人員,制度越來越完善。
2樓:梟池
古代漏刻平壺,又稱古代漏斗壺,屬於漏壺的一種。這飢談歷種壺的特點是口部設有溝侍閉槽,內部有數量不等的密封板,當壺內水滿後,水會從溝槽處漏出,實爛搜現定量漏給外部使用。
中國古代最原始的漏壺是什麼樣的?
3樓:漫閱科技
中國古代,最原始的漏壺沒有什麼節制水流的措施,只是讓其自漏,從滿壺漏至空,再加滿水接著漏。顯然滿壺和淺壺漏水的速度不同,但一壺水從滿漏至空都是大體等時的,如內蒙古杭錦旗1976年出土的西漢漏壺每次漏空大約10分鐘,因而計量時間可用漏了多少壺來表示。為了不間斷地添水行漏,計數漏了多少壺,需要有人日夜守候。
最原始的漏壺是怎麼樣的?
4樓:北京創典文化
最原始的漏壺是沒有節制水流措施的,只是讓其自漏,從滿壺漏至空,再加滿水接著漏。顯然滿壺和淺壺漏水的速度不同,但一壺水從滿漏至空都是大體等時的。如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1976年出土的西漢漏壺每次漏空大約10分鐘,因而計量時間可用漏了多少壺來表示。
為了不間斷地添水行漏,計數漏了多少壺,需要有人日夜守候,這也許就是《周禮噝夏官司馬》中提到「挈壺氏」的原因。書中說夏官司馬所屬有挈壺氏,設下士6人及史2人,徒12人。有軍事行動時,掌懸掛兩壺、轡、畚物。
兩壺,一為水壺,懸水壺以示水井位置;一為滴水計時的漏,命名擊柝之人能按時更換。
各個時期漏壺精度是什麼?
5樓:漫閱科技
到了宋代,有燕肅平水壺的發明,又有沈括將平水壺增至二級,漏壺精度當有提高,但說其最多約為1分鐘,看來理由並不充足。李廣申在1963年曾經著文,認為《新儀象法要》中記昏曉中星和太陽方位用了「弱」、「少弱」等字眼,表明赤經觀測精度為1/12度,相當於20秒,以此認為當時漏壺計時精度達20秒。後來李志超在1978年著文,認為沈括的漏壺20秒相應於箭桿上1/4公釐的長度,這是可以達到的讀數精度,因而認為20秒的結論是對的。
其實,李廣申的證據「弱」、「少弱」等詞在《後漢書•律曆志》、《晉書•律曆志》中記載昏旦中星時都已用過,並不能認為東漢、晉代的漏壺精度已達20秒。至於將箭刻的讀數精度當作漏壺的計時精度,這其間包含有概念性誤會。當然,箭刻上的讀數是由漏壺的漏水決定的,箭刻的刻度越細,讀數精度越高,但它同漏壺的計時精度完全是另一碼事。
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手錶每天誤差是5分鐘,但只要它是長三針的,任何時候都可以讀到幾點幾分幾秒,殊不知這個讀數與真即時間相去甚遠。這隻能表示該手錶讀數精度是1秒,完全不能代表它的走時精度,這個道理是極其明顯的。正因為這個原因,任何守時和授時儀器都要同時間標準作比對,得出時號改正和每檯鐘的日速。
日速(一天的快慢量)才是表示計時器精度的量。我國古代雖然沒有時間基準、時號改正和日速這樣的概念,但很早就知道用測日影和觀測恆星的方法同漏刻作比對,以校準漏刻。在這裡,圭表測景所得到的真太陽時和觀星得到的恆星時被看成了時間基準,古人並不知道這兩者之不同,我們也不必苛求。
但是,上述問題又給我們提出了中國漏刻研究中的另乙個重大問題,即漏刻如何校準和操作。
漏壺起源於什麼時候?
6樓:漫閱科技
漏壺的起源相當早,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就能製造精美的陶器,總會出現破損漏水的情況,而漏水的多少與所經時間有關,這就是用漏壺來計時的實踐基礎。原始氏族公社時期,人們將漏水的壺發展到專門製造有孔的漏壺。
平水壺的發明和使用對漏壺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7樓:漫閱科技
平水壺的發明和使用,是漏壺發展史上的重大成就。自宋代以後,平水壺廣泛應用於漏壺中,甚至發展成二級平水壺,使得水位的穩定性更加提高。
中國古代最美麗的愛情誓言,最經典中國古代情詩大全
最經典的愛情宣言.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hwyyxjif28634 經典愛情宣言 1 認識你是一種緣,能在一起走一生,是一種幸福。不會讓你為了我而哭泣傷心,我要好好珍惜和你在一起的分分秒秒,那美好的快樂和歡笑,我會珍藏。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永遠不會輕易說分手,永遠不會輕易地...
古代名刀是熟鐵刀還是生鐵刀,中國古代名武器
都是用反覆加熱,多層疊打,表面滲碳的工藝製作的含鋼熟鐵刀。熟鐵刀 名刀的鍛造材料大部分都是百鍊精鋼吧 相當於熟鐵 熟鐵,生鐵那麼脆早就碎了 應該是熟鐵的,畢竟生鐵的柔韌性,可塑性不如熟鐵。中國古代名 臥龍刀譜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七把名劍都叫啥名 有九把和八把之說哦。1 九把說,見於 史記 天下之劍韓為...
中國古代著名的戲劇家還有哪些人,誰是古代最著名的戲曲家
中國古代著名的戲劇家有 關漢卿 王實甫 馬致遠 白樸 鄭光祖,湯顯祖,關漢卿 一 關漢卿 1219 1301年 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 之首。晚號已齋 一說名一齋 已齋叟。漢族,解州人 今山西省運城 其籍貫還有大都 今北京市 人,及祁州 今河北省安國市 人等說,與白樸 馬致遠 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