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講了什麼故事?
1樓:jiojio聊家居
《西廂記》主要講述的是書生張生和相國小姐崔鶯鶯在普救寺裡一見鍾情,他們不顧封建勢力的阻撓,掙脫禮教的束縛,有火一樣的熱情互相追求,經過曲折的鬥爭並消除種種誤會矛盾,終於在侍女紅娘費盡心力的幫助下,私自結合。
崔母發覺後,經紅娘的據理力爭,又恐家醜外揚,只好承認婚事,但要求張珙立刻上京應考。於是兩人又被迫分離,直到張生中舉歸來,才和鶯鶯團聚。
西廂記的全部劇情是什麼?
2樓:陸葦
西廂記全本原文翻譯如下:
原文:夫人、長老上雲)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旦、末 、紅同上)(旦雲)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舉轎基,好煩惱人也呵!
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
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紅雲)姐姐今日怎麼不打扮?
旦雲)你那知我的心裡呵!
翻譯:夫人、長老上場,說)今天送張生進京趕考,在這十里長亭,準備了送別酒宴;我和長老先行動身來到了長亭,只是還沒見張生和小姐到正謹來。
鶯鶯、張生、紅娘一同上場)(鶯鶯說)今天送張生進京趕考,本就是使離別的人傷感,何況又碰上這深秋季節,多麼煩惱人呀!「悲歡離合都在這一杯酒,從此就要各分東西相隔萬里。」
正宮】【端正好】碧藍的天空,開滿了菊花的大地,西風猛烈吹,大雁從北往南飛。清晨,是誰把經霜的楓林染紅了?那總是離人的眼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太遲,怨離別得太快。柳絲雖長,卻難繫住遠行人的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掛住那斜陽。
張生的馬慢慢地走 我和車緊緊地跟隨,剛剛結束了相思之苦,卻又早開始了別離之愁。聽他說「要走了」,人頓時消瘦下來;遠遠地望見十里長亭,人更消瘦了:這離愁別恨有誰能理解?
紅娘說)姐姐今天怎麼不打扮?
鶯鶯說)你**知道我的心裡呵!(鶯鶯唱)
西廂記:
西廂記》 是元雜劇中在文學上被後人評價最高,在舞臺上,流傳最廣的麗情故事。主要寫白衣秀才張生與相國之女崔鶯鶯的愛情婚姻過程,事本唐代元稹的傳奇 《鶯鶯傳》 (一名 《會真記》)。
和金代董解元的講唱作品 《西廂記諸宮調》 (又名 《西廂搊彈詞》 或 《絃索西廂》)。從 《鶯鶯傳》 到 《西廂記諸宮調》 再到元雜劇 《西廂記》,崔張故事經歷了內容上的變革和文體上的遞嬗,三者之中,以 《西廂記》 的內容最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成就也更完善。
王實甫與關漢卿齊名,其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帆棚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創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詞彙,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采派」的傑出代表。
西廂記牡丹亭,西廂記與牡丹亭比較
牡丹亭 和 西廂記 都是我國古典戲劇名作,兩者是不同的。牡丹亭 又稱 牡丹亭還魂記 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 呼喚個性解放 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西廂記 全名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它的曲詞華豔優...
《西廂記長亭送別》的抒情特色,《西廂記 長亭送別》的抒情特色
原文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鑑賞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前幾句化用范仲淹 蘇幕遮 詞並取其秋景淒涼的意境。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霜葉由青變紅,故著一 染 字,淚染霜林,文辭既美,意象又耐人尋味。著一曉字,暗喻霜林的由青轉紅,似乎只經過短短的一...
西廂記經典唱段,西廂記最有名的一段
紅娘 白 紅娘那日與小姐。唱 夜坐時停了針繡。夫人 停了針繡做什麼?紅娘 我與小姐閑講究。夫人 講究些什麼?紅娘 他說哥哥病已久。要到西廂去問候。夫人 你們去問候,那張生說些什麼?紅娘 他說夫人將恩當作仇。今叫小生在半道上喜變憂。夫人 那,那以後呢?紅娘 這以後。夫人 怎麼樣?紅娘 啊呀,以後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