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 人生有七苦,求最後一苦

2025-05-28 03:50:17 字數 2766 閱讀 8277

1樓:並就與

我願化成一座做石橋,經受五百年的風吹,五百年的日曬,五百年的雨打,只求她從橋上走過!

阿難對佛祖說 :我喜歡上了一女子。

佛祖問阿難:你有多喜歡這女子?

阿難說: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

會有多喜歡?

可是一滲啟迅見鍾情便傾心一世?

可是不問回報而付出等待?

阿難,某日等那女叢此子從橋上經過,那也便只是經過了,此刻你已化身成了石橋,註定只與風雨廝守。

這一切你都明白,仍舊只為那場遇見而甘受造化之苦。

阿難,你究竟有多喜旁或歡那從橋上經過的女子,令你捨身棄道,甘受情劫之苦?

佛曰人生有八苦原句是?

2樓:小等愛教育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會,就是和怨恨、憎惡的人或事物在一起,無法擺脫,是一種痛苦;愛別離,和自己親愛的人分離,是一種痛苦。

五陰熾盛,五陰即色、受、想、行、識五種。『熾』,火熱也。盛,眾多也。

陰,障蔽也。是說這五種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覺真心,使之不得顯現。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卻總是得不到,又是一種痛苦。

非想天的八苦。

出自《法華文句》卷六(上)。主要就『非想非非想處』說明上述生、老、病、死等八苦。《法華文句》雲(大正 34·77a)∶『非想亦有八苦之火,心生異念名生苦,念念不住名老苦,行心擾擾妨定名病苦,退定是死苦,求定不得是求不得苦,求定不得必有於障,即是怨憎會苦,四陰心即五盛陰苦。

佛曰人生有八苦原句 佛教說的人生八苦是哪八苦?

3樓:新科技

佛曰人生有八苦原句。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佛曰: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人生八苦是眾生輪迴六道所受的八種苦果,也是四諦中苦諦的主要內容。

生苦:人初出母胎,冷風割體,出生之後,老、病、死等眾苦交集,身心倍受逼迫。

老苦:人至老年,顏衰色變,體力減退,肌肉鬆弛,發白齒落,五官失靈,舉止言行,皆不如意,生起種種身心之苦。

病苦:一身是病,四大不調,精神欠和,身心受病,或如烈火燒身,或如千針刺心,或如萬蟻齧骨,真是痛苦不堪。

死苦:生命變壞而死,彌留之際又受身心上極其難忍受之痛苦。

怨憎會苦:怨家仇人,憎惡之事,不得不相遇聚集,受其擾害威脅而生諸苦。

愛別離苦:恩愛分離,骨肉離別,父子東西,夫妻南北,甚至禍起非常,造成生離死別的莫大痛苦。

求不得苦:所希求的往往得不到滿足,所求越強,越不能得到,則痛苦越大。

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蘊是佛教所說的構成眾生身體的五種要素——色(相當於物質)、受(感受)、想(表象、知覺)、行(意志)、識(精神的總體),五蘊就是人的身心,也是人生一切痛苦的匯合點,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歸結為五蘊之苦,即各種慾望得不到滿足所產生的痛苦。

在八苦中,五陰熾盛苦既是其他眾苦的總根源,又是一切苦的聚集場,即人的生命就是苦,生存就是苦。中國禪宗則認為,未來的、過去的都不必在意。只有把握當下、活在當下,才能拔苦得樂,幸福常駐。

人生有七苦,最苦求不得

4樓:姍姍在路上

人生有七苦,最苦求不得。

人生有七苦,最苦求不得。

一友陷入一段註定無果的愛戀之中,明知是鏡中花水中月,依然無法自拔,為愛痴狂,卑微到了泥土裡,快樂悲傷都由人定。

我從最初的耐心勸慰,變成後來的怒其不爭,再後來便不願再說了,只罵她不爭氣,但也心知她深陷這樣的困境,也不是想放手就能放手的,便隨她去吧,等傷透了,累極了,該放手時自會放手。

微信時代的情感以微信相連。微信是她的一池秋水,一波鏡面,春花秋月都在微信裡,每天不知道要多少次點開對方的微信,檢視每一條朋友圈,分析每乙個點贊,每一段文字,每一張朋友圈封面,任何風吹草動,立刻擾軟了她的心境,瞬間智商為負,理性全無。

傷心絕望時她萬念俱焚,說算了算了,這次真的算了。待對方偶爾賜她一縷陽光,便又心花怒放,一臉的燦爛,她說這是她的劫,她的命,叫人又氣又嘆又無奈。

佛家有云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七苦以「生」為始,以「求不得」為終,若能解了求不得的苦,也就真的參透了禪意,悟出了真意。

求不得很苦,更苦的是執迷於「求」,越是求不得,越是加倍付出,越陷越深,更加不甘心不放手,苦海無邊,回頭無岸。

無論情感,還是其他事情,皆是無欲則剛,可又能有幾人做到呢?她說,她之前沒有這樣的愛過乙個人,以後也不會有了,我信。大扮說無欲則剛的,多是正擁有著,或曾擁有過。

慾望是人的本性,消除慾望不符合人性。我想「無欲則剛」的正解不是沒有慾望,不愛人,也不渴望被愛,而是不以「得到」為最終目標脊仿閉,愛乙個人如果不能在一起,亦可遠遠地愛著,默默地祝福,放在內心深處就好。也正如追求乙個夢想,就每天去努力,即便最終沒有實現夢想櫻裂也不會有遺憾。

求不得」三個字,最苦不在「求」,而在於「不得」,放下這個「得」便是放下了執念,也就沒有了「求不得」的苦。有人執於愛,有人執於財,有人執於名,多是執迷不悟,執迷不悔。

友人正承受的「求不得」的苦,過來人都能明白。我不再勸她了,等她也成了過來人,也就自然自愈,像是發一次水痘罷了。願她早日發過水痘成為過來人吧。

求一首七言押韻的《思念在苦也是甜蜜》藏頭詩

思來想去睡不著,念今十八無謀說。在家時常空長嘆,苦是寂寞無情哥。也是桃花正豔時,是男趕快來拍拖。甜言好語對卿講,蜜語心頭不寂寞。應該是思念再苦也是甜蜜吧 每句第一字 如下 思君不見令人老 念遠長恨歡聚少 再見不知是何日 苦中作樂且談笑 也無煩惱也無怨 是處紅痩綠意減 甜者甜兮苦者苦 蜜在心頭何須言 ...

對人生有一定的思考,怎樣涉足佛界?

可以看下五十奧義書。印度經典。再瞭解一些,然後深刻認識貪嗔痴,人們所處的時代的語境下的關於人生,人性的論述,在遠古時代就已經講完了。一般人的思考體系就是經驗生活世界,日常的總和,有人很多超驗的體系卻在人們的視域之外它們客觀存在,卻為人罔聞,可以嘗試閱讀道德經 聞學並不僅是指以耳朵來領受法教,而是指切...

人生,猶如一杯雞尾酒,有苦有甜 明天,就如一簾薄窗紗,有明有暗有沒有什麼合適的對子。對一下

一個人的街道,bai一個人吃du飯,一個人的 城zhi市,一個人的孤獨,你再也dao 不會出現,我再也不版會離開,我一個人權在等待,你一個人在遠方。看著你的 心裡想著我們曾經的過往,但是就這樣的生活,慢慢地,習慣了一個人,一個人走下去。人生,猶如一杯雞尾酒,有苦有甜。明天,就如一簾薄窗紗,有明有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