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文言文洪水滔天,大禹治水原文及翻譯

2025-06-02 02:55:18 字數 1392 閱讀 5878

大禹治水原文及翻譯

1樓:普林博雅教育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與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諸侯百官發動那些被罰服勞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嶺,樹立木樁作為標誌,測定高山大川的狀貌。禹為父親鯀因治水無功而受罰感到難過,就不顧勞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幾次從家門前路過都沒敢進去。

他節衣縮食,盡力孝敬鬼神。居室簡陋,把資財用於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車,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帶鐵齒的鞋。

他左手拿著準和繩,右手拿著規和矩,還裝載著測四時定方向的儀器,開發九州土地,疏導九條河道,修治九個大湖,測量九座大山。

他讓益給民眾分發稻種,可以種植在低窪潮溼的土地上。又讓后稷賑濟吃糧艱難的民眾,糧食匱乏時,就讓一些地區把餘糧調濟給缺糧地區,以便使各諸侯國都能有糧食吃。禹一邊行進,一邊考察各地的物產情況,規定了應該向天子交納的貢賦,並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諸侯朝貢時交通是否方便。

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淢。

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

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

大禹治水治的是**的洪水

2樓:網友

大禹治水治的是黃河的洪水。大禹首先治理的是黃河,利用了疏通圍堵之法成功治理了黃河之後,又開始治理九州,當時九州也是大禹所命名的,到後來的大夏九鼎,都是出自大禹之手。

上古時期,黃河流域水患嚴重,每逢秋收時節,一場黃河氾濫便會導致顆粒無收。堯在位期間,派鯀治水,他採取障水法,在河岸兩邊建立堤壩,未能解決水患,反而加重災情。舜在位時,派禹治水,他總結父親失敗的教訓,採取疏導法治水。

治源稿水期間,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親率百姓風餐露宿,不怕勞苦,整天在河水疏通河道。13年治理,終於消除了洪水氾濫的災禍。

大禹治水的精神

大禹歷經了十三年從完成了治水的浩大工程,功勳雹孝孝卓著,因為治水有功,舜就把王位禪讓給禹,大禹就成了夏朝的開國君王。

大禹治水在中慎銷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鬥、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大禹治水的典故,大禹治水的典故

大禹治水 鯀禹治水 是中國上古時期大禹治理大洪水的傳說。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率領民眾,改 堵 為 疏 歷經13年最終治水成功。大禹躬親勞苦,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三過家門而不入 由此形成了公而忘私 民族至上 民為邦本 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的典...

大禹治水中體現了大禹什麼的精神,大禹治水體現了什麼精神

公而忘私 民族至上 民為邦本 科學創新 嚴明法度 尊重自然 艱苦奮鬥 以身為度的精神等。大禹治水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名叫文命,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傳說,堯在位時,黃河流域發生很大水災,莊家 土地都被淹沒了,百姓的房子 財產也被沖毀了。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大禹治水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大禹治水的歷史背景

約在四千多年之前,也就是堯為部落首領時,中國黃河流域頻發洪水,內濁浪滔天,給人們容 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災難 孟子 滕文公上 對此寫道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滕文公下 又說 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