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老人一天
個人檔案 姓名:袁隆平。
出生日期:1930年9月7日(農曆七月初九)籍貫地:江西德安。
出生地:北京。
家人:父親袁興烈,母親華棚伍靜,妻子鄧哲,有3個兒子,袁定安、袁定江、袁定陽,三兒媳段美娟。
身份:雜交水稻之父。
個人簡介:袁隆平,漢族。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
1964年開始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調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1978年晉公升為研究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研究獲我國迄今唯一特等發明獎;湖南省委、省**授予餘和冊袁隆平「功勳科學家」稱號;我國發現的國際編號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他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和聯合國豎巨集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等8項國際獎勵。
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
關於袁隆平讀書的故事,真還找不到,先發他的簡介以供參考。
袁隆平的事蹟有哪些精神?
2樓:帳號已登出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如下:
集中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和中華民族。
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了我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體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敢於創新、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巨集大抱負,集中體現了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
他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研究,「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
袁隆平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當代神農」、「公尺神」等。他謙遜豁達,不以權威自居。
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巨集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鬥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學習?
3樓:網友
07分,敬愛的袁隆平。
院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乙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精神為什麼值得我們學習?
因為他用奮鬥改寫了水稻技術,他屬於大地,屬於中華民族,他屬於全人類。
因為他沒有自己,他以無我的獻身精神,書寫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的歷史,詮釋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因為他專注於技術研究,不講待遇,不求名利,勤奮務實,謙虛謹慎。
因為他深深地愛著這個民族,愛著這塊厚土,愛著水稻事業,他的愛是永恆的大愛,利他的大愛。
我們需要學習他的精神,把他的精神運用到我們實際工作中去,為各自的行業,為華夏崛起,為民族復興。
我們必須要學習他的精神,因為華夏民族。
無限延續需要這種精神,需要這樣的一代宗師。
需要這樣的民族英雄。
今日之中國,各行各業每時每刻都需要袁隆平這樣的一線奮鬥者。我們不一定都成袁隆平,但可以人人都是袁隆平精神的化身:自強不息,無私奉獻。
號召逃園全體莊主向袁隆平國士致敬並沉痛哀悼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願他老人家一切安妥。
袁隆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
4樓:所成雙
一、袁隆平的主要事枯碰跡:
1.袁隆平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野敗敬水稻之父」、「當代神農」、「公尺神」等。
2. 他謙遜豁達,不以權威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巨集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頌慎艱辛、迎難而上的奮鬥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從袁隆平身上學到了什麼
5樓:可耐屁
從袁隆平身上學到,知識、實踐、機遇,是家長要告訴孩子的成功秘訣。
袁隆平是我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我們親切地稱他為「雜交水稻之父」陵兄。今年湖南農業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袁隆平受邀參加並致辭。這份致辭充滿了他對新時代青年的諄諄告誡和深情囑託,也是他一生不斷突破自我,取得新成就的經驗所在。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袁隆平的世界,跡並學習他的成功秘訣。
知識決定競爭力。袁隆平在開學典禮致辭中,首先強調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是一切的基礎,乙個沒有知識的人不可能有所作為。
現在有的大學生盲目認為創業比在大學學習更為重要,把個別退學創業成功的人士作為自己的偶像,把這種概率非常小的事件放大化了,甚至盲目認為這種事情會發生在姿汪跡自己身上。
袁隆平的致辭中,認為知識才是創新的基礎,沒有紮紮實實的知識**來創新基礎和源泉,哪有後續不竭的動力?所以一定要把知識學紮實了,無論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在參加工作以後,都要把學習知識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為今後的工作、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才有可能有發明、有創造、有進步。
袁隆平的奮鬥故事
6樓:網友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八十幾歲高齡的他仍然活躍在科研場上,為我國的水稻研究事業做著貢獻。袁隆平的勵志故事充滿了奮鬥和堅持的色彩,不畏艱難,知難凳枯而進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貫的原則。「一顆種子改變世界」是對袁隆平所作貢獻最好的詮釋。
這個勵志故事從袁隆平年輕的時候開始講起。棗此洞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那時國家實行畢業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窮鄉僻壤的安江農業學校當教師,負責教三門課。
然而就在這個落後的湖南鄉下,袁隆平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18年歲月——這些日子裡,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業科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飢餓的折磨扒散。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袁隆平內心的壯志被激發起來了,他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走在實驗田裡,突然發現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驚喜之下,繼續潛心研究。
終於,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有哪些名人刻苦讀書的故事有哪些名人刻苦讀書的故事
1 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 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 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
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有哪些?有哪些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 發奮讀書。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伕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頭懸梁...
袁隆平的簡單,袁隆平的簡單資料
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於北平 今北京 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 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