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總是讓大寶謙讓小寶?

2025-07-08 15:45:08 字數 4976 閱讀 8240

1樓:珍惜光輝

家長總是讓大寶謙讓小寶,是因為小寶小,還不懂事。

大寶老讓著小寶,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2樓:數學廖老師

大寶會更逆反 小寶會成「小霸王」

雖然家長們越來越注重親子教育,但家裡的老么總是習慣性地受到最多的關注,就連原來最受關注的哥哥姐姐也因為二寶比自己小而處處讓著他。

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徐豔,多年來從事兒童心理行為干預的研究,她接觸過不少有二寶的家庭。她發現孩子多的家庭裡,大寶出問題的要多一些,二寶因為年紀小,更受寵愛,但並不代表較小的就沒有問題了。

在生活中,大寶搶二寶東西時,家長總會批評大寶;可二寶在搶東西的時候,很多家長還是會批評大寶:大的要讓小的。這樣,長期下來,勢必讓二寶養成「小霸王」的概念,越來越驕縱。

而大寶則因為長期受委屈,會形成更加逆反的心理,而且性格也容易內向、壓抑。

一、有錯一起罰 不要在小寶面前批評大寶

儘量其中乙個犯錯要兩個孩子一起承擔結果(比如罰站、抄寫這些),當然,如果孩子做了好事,也要同樣一起獎勵,千萬別總讓年紀大的讓著,這樣年紀小的會有依賴感,年紀大的會有逆反。

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寶做的不妥,一定要單獨和他談,而不要當著小寶的面,當著小寶的面通常會讓大寶更加難以接受並心存誤解。

二、玩具桐茄也不能強迫分享

此外,有的家長還會有意鍛鍊孩子間的分享,但對於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來說,小寶貝總想向大一點的局轎察寶貝看齊。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鬧著要乙個球。

不管姐姐手裡拿著什麼,哪怕小寶貝本來根本就不感興趣的任何物品,他都會要求要有個同樣的東西放在手裡。大多數的媽咪可能會告誡姐姐帆吵將手裡的物品讓給弟弟。

徐豔表示,這其實是不公平的,如果這個小姐姐是個敏感的孩子,她會懷疑父母對她的愛,她的心會因此受到傷害。而小寶貝在這樣的寵愛中也學不會分享的技巧。遇到這種情況,媽咪一定要徵得大寶的同意,如果她(他)不願意一定不要強迫,但可以在生活的其他事件中適時的獎勵大寶的一些分享行為,讓他們自己主動學會和小寶分享。

大寶總要讓著小寶怎麼教育?

3樓:祝你幸福拜託

1、表達愛意時,兩人一起帶上。

每乙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因而,父母在表達對孩子愛意時,要兩人一起帶上,讓兩個孩子都得到平等的愛和關注,讓他們在父母公平的愛意中健康快樂成長。

2、公平滿足兩個孩子的客觀需要。

孩子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如果父母只滿足了其一而怠慢了另乙個孩子,那麼孩子會因為父母行團的偏心而受到傷害。家有兩寶,更需要父母花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及調整自己的行為,儘可能公平合理地滿足兩個孩子需求,讓兩孩子感受到同樣的愛。

3、不當孩子面討論兩個孩子的情況。

在兩個孩子面前討論他們的情況,即便沒有明顯的褒貶之意,但孩子也有各自的理解。孩子有很強的自尊心,不僅能夠聽懂父母話語背後的意思,內心也會產生激烈的反應。因而,父母平時需注意言行,別傷了孩子的心。

4、不當檔巨集橘孩子面比較兩個孩子的優劣。

很多家長會在孩子面前比較他們的優劣,這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愛他。雖然父母說的可能是事實,但孩子總是希望能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讚揚,且孩子往往有好勝心,若父母說他比自己的兄弟姐妹差,自尊心也會受到嚴重的打擊。

大寶該讓著小寶嗎?

4樓:帳號已登出

不應該,兩個都還只是孩子。而且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大的也不一定非得讓著小的。

即使大寶比小寶大,但是大寶也只是乙個幾歲的孩子,他只是比小寶早出生了幾年罷了,他既然接受小寶分走父母對他的關愛,那麼又憑什麼又要讓大寶事事讓著小寶,這很不公平。

就好像成年人,我們自己設身處地的為大寶想一想,如果你的父母非得讓你事事讓著自己的弟弟妹妹,你自己也培輪御會反駁:憑什麼。

最重要的是,如果在家裡父母一直要大寶讓小寶,這會讓小寶產生一種自我心理。他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所有人都得讓著他配巖,這對小寶的心理健康發展很不利。

如果大寶養成了忍讓的習性,以後待大寶在學校裡,大寶很容易被別人欺負,他會一再忍讓,可能不會告訴自己的爸爸媽桐碧媽,自己在學校受欺負了,這是最嚴重的。

所以,除非大寶樂意,家長還是不要強制要求大寶讓小寶,都是自己的孩子,大寶也比小寶大不了幾歲,對待他們就該一碗水端平,不偏袒任何乙個孩子,這對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5樓:大帥鍋

不應該,孩子之間應該是互相尊重,互相愛護,每個人都會願意為了愛的人去付出,這個人可能會是家人,會是愛人,也會是兄弟姐妹。

家長讓大孩子必須讓著弟弟妹妹,這個判定就是有失公允的。

爸爸媽媽必須要了解,不管老大還是老二,都是你親生的,手心手背都要局悉顧全。這跟年齡差距沒有關係。老大再大,他也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他也需要媽媽的愛,他也需要公平對待。

我跟姐姐感情很好,雖說我們小時候也吵吵鬧鬧,也會搶東西搶吃的,但是很快都會和好,從來沒有因為吵架傷過感情。

每次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會對姐姐說:「要愛護妹妹。」同時對我說:「要尊敬姐姐,聽姐姐話。」

這兩句話父母從來沒有分開說過,他們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一直在踐行著,從來不會只要求大寶卻慣著二寶。這也是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親密無間的重要原因。

當老大鬧情緒侍判,跟弟弟妹妹產生矛盾時,忙碌疲憊的媽媽埋怨老大不懂事是最最沒用的。憑什麼當老大就得懂事呢?

當孩子做了讓你感到生氣的事情時,媽媽應該先去解決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去解桐談乎決問題。為了避免和孩子大發脾氣,媽媽應該快速撤離,到其他房間去冷靜一下,看看書也好,看看窗外也好,等自己的情緒完全平復了,再去跟老大談談。平時多去想一想,孩子做什麼事會讓你崩潰?

你的吩咐不照做?還是故意搞破壞或者跟你頂嘴?

瞭解自己的情緒按鈕後及時撤離衝突,閉上嘴巴,這樣才能脫離情緒按鈕的控制,恢復自己的理智。否則,你會被自己的話激怒,越訓老大越生氣,從而導致矛盾公升級,親子關係緊張。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不要總是對孩子百般的限制,生氣就指責。作為媽媽要顧及到孩子的尊嚴,留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成長的空間,這樣才能讓親子關係和諧愉悅。

6樓:情感達人周粥

不一定,大脊此寶和小寶都還是孩子,大寶沒得必要什麼事情都讓到小的,作為爸爸媽媽的在關心小寶的同時別忘記關心大寶,不能吧精力一味的放在小寶身上,作為小孩子的心思是很敏感的,如果他感譽野猛受不到父母的愛對父母失望了,對你們家庭和睦是受影響的,也會給大寶以後的人生選擇慶橋造成影響。

大寶讓著小寶好嗎?

7樓:速凍小番茄

隨著二胎三胎,開政策開放,家長也迎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大部分家長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爭吵打鬧的時候,都會跟大寶說,你要讓著弟弟或妹妹,可家長這有什麼說真的合理嗎?

大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如果任由哥哥姐姐欺負弟弟妹妹,難免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哥哥姐姐能夠謙讓一些,那孩子間的矛盾就會少一些,家庭氣氛更加的和諧。

但實際上家長們這種做法明顯在偏袒弟弟妹妹兩個孩子起爭執,不一定是年齡大的孩子挑起來的,如果家長沒有了解清楚緣由,就偏袒年紀較小的孩子,大寶心裡肯定感覺被家長並冊忽視。

因為大寶畢竟比二寶年齡長一些,對於家長們的行為友誼也有一定的認識,當大寶意識到家長存在偏袒行為,那大寶的心理就會不平衡,甚至會對弟弟妹妹產生排斥和反感,嚴重影響兩個孩子的關係。

當孩子發出疑問時,說明他已經感到了忽歷蔽沒視和冷漠大寶二寶同樣是家裡的孩子,按道理家長應該用同樣的方式去疼愛,為什麼偏偏是被家長忽視的那乙個呢?家長們關於關愛弟弟妹妹的行為,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像個外人,來自家庭和父母的安全感也會降低最終上公升對弟弟妹肢納妹的心理厭惡,導致兩個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其實呢,謙讓是個美德,大孩子應該讓著弟弟,妹妹,老大就應該讓著弟弟,妹妹,這是乙個道德綁架。

人類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就是因為種族中強者保護弱者,我們的家庭也一樣,現在你是強者,弟弟妹妹是弱者,你現在可以保護他們,以後他們中間有了新的強者,那麼強者也會保護其他的人,這樣我們的家庭才能越來越強大。

大寶就應該讓著小寶嗎?

8樓:勵靜柏

我覺得並不是這樣,不管大小,凡事都要講道理,不能因為年紀小就不明辨是非,否則等長大之後再改就為時已晚。而且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在家裡面一直被自己的哥哥姐姐謙讓,很容易會養成什麼事情都很容易得到的心態,踏入社會以後會產生心理差距,甚至有可能會誤入歧途。

有人覺得,大的一定要讓著小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兄友弟恭,尊老愛幼。有人覺得,大的不一定要讓著小的,這種不分情況的強制要求,不僅會傷了大的,也會害了小的。

大孩子毫無原則地讓著小孩子,只會形成一種不講規則的氛圍……

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大的什麼事情都應該讓著小的,大的能夠讓著小的的確是一件好的事情,但這樣的事一消喚定得在大寶自願的基礎上。所以父母只要抓住兩人這種心理,把命令「大的讓著小的」這種語言,閉毀改成『你們兩個要轎橋備相親相愛』。在兩人相親相愛的基礎上,引導大的包容小的一些,同時要求小的要聽大的話一些,只有這樣,兩人感情才能越來越好。

為什麼大寶總是讓著小寶?

9樓:sos情感諮詢

大孩子不一定要讓著小孩,一味地教孩子讓或者不讓都是不對的,無論什麼年齡,我們都應盡力去平等對待每個孩子的需求,保護每個孩子的權利。

中國自古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尊老愛幼成為我們的基本行為規範之一,很多時候家長要求大孩子讓著小孩子完全是一種不假思索的禮貌謙讓行為,是刻在我們基因裡的文化直覺。

不可否認,尊老愛幼的禮儀本身是值得提倡的,要乙個10歲的孩子讓著不懂事的2歲寶寶完全在情理之中,可問題是,有時候年齡明明只差幾個月或一兩歲,兩個孩子都還處於懵懂狀態時,卻要求大的一定要讓著小的,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

硬要乙個正處於強烈物權意識發展期的兩歲孩子讓著要搶自己玩具的一歲寶寶,對兩歲寶寶的傷害就猶如割肉一樣疼。

處於物權意識發展期的孩子會對自己東西的所屬權尤為敏感,他們相信自己應該對自己的物品擁有絕對掌控權(事實上孩子確實有這個權利),一旦不經孩子允許就拿走他們的東西,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不安和被剝奪的感覺。

讓孩子學著謙讓分享也要看時機,前提是先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保護孩子的心理需求,強行逆規律而上,結果很可能是家長與孩子兩敗俱傷。

為什麼家長總是望子成龍的呢?

為什麼父母都喜歡望子成龍?這個和我國的歷史有關,和我國的文化有關,和我們的傳承有關,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有歷史淵源的。普通家庭的父母,由於環境 階層 個人能力或認知能力的原因,不甘於生活困頓,不甘於勞頓辛苦,不甘於子女重走自己的老路,也是為了子女有更好的未來,寧願自己苦一些 累一些,支援孩子讀書學習...

為什麼家長總是把青少年當成小孩,為什麼青少年時期總是和父母合不來?

父母養成的思維慣性,他一直以為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小孩,他總是不放心,嗯,不光是青少年孩子,即使在大學畢業之後參加工作之後,在父母面前父母仍然覺得他還沒有長大,還是不放心,還是會有惦記,這是正常的一種情感表達,如果說表達方式正確的話,我覺得沒有什麼,可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太小,很多事情都不讓他做,不讓他去...

我為什麼總是讓你不開心,為什麼我總是不開心?

親愛的朋友你好 所謂愛,主要是看你怎麼去對待它了,我認為 平平淡淡的愛才是真,在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就不要去計較愛情的浪漫和很多種的愛情方式,每個人去愛的方式不同,不要不知足,太貪心了,會失去難得的真愛,有人說愛情是不會長久的,我認為是錯誤的,愛情有長久的時候,因為沒有做到保護真愛的時候,才會導致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