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可能性邊界產生的原因

2025-07-14 09:00:20 字數 3474 閱讀 3676

1樓:帳號已登出

生產可能性邊界(ppf)形成是由於以下原因:

1. 資源的稀缺性:經濟體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為資源的需求總是大於資源的供給。因此,經濟體必須通過選擇最佳的資源配置方式來最大化產出。

2. 生產效率的不同:每一種生產方式都有其生產效率。由於技術和管理等因素的差異,不同企業和不同國家的生產效率可能有所不同,因此產出也會不同。

3. 機會成本的存在:經濟體在生產一種物品時,需要放棄生產其他物御耐品的機會成本。當資源分配方式改變時,某一種物品的生產量增加,但是其他物品的生產量必然會減少。

綜上所述,ppf的形鎮慶春成是由於資源稀缺性、生產效率的不同和機會成本的存在所導致的。差坦。

2樓:薔飛煒

生產可能性邊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是指在一定資源和技術條件下,乙個國家或企業所能生產的兩種不同商品的最大組合。生產可能性邊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1.資源稀缺性: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散畝的需求是無限的,因此在一定資源條件下,生產某種商品就必然會減少生產另一種商品的能力。

2.生產技術的限制:不同的衝槐森商品明啟需要不同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要素,因此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生產某種商品就必然會減少生產另一種商品的能力。

因此,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存在是由於資源和技術的限制,它反映了資源和技術條件下的生產效率和生產選擇。

3樓:小想莊

生產可能性邊界是指在一定資源條件下,乙個國家或企業生產兩種或多種商品的最大可能組合,也稱為生產可能性前沿。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資源的有限性,資源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制地擴大生產規模;二是技術的不確定性,技術水平是不斷提高的,但總手態孫畢鏈有一定的侷限性,技術進步的速度和幅度也是有限的。

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存在提示我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合理配置資源,根據優劣勢產業的比較優劣,制定合理的生產方案,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閉配高生產效率。

生產可能性邊界是什麼?

4樓:教育小百科達人

用來表示經濟社會在既定資源和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各種商品最大數量的組合,反映了資源稀缺性與選擇性的經濟學特徵。通常為兩種商品的生產可能性比較。在座標軸。

上表示出的圖形為生產可能性曲線。

也可稱為轉換線。

生產可能性邊界表明在既定的經濟資源和生產技術條件拆顫下所能達到的兩種產品最大產量的組合。社會生產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表示社會經濟處於充分就業狀態。

社會生產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以內的點,表示社會未能充分利用資源,即存在閒置資源,其原因是存在失業或經濟缺少效率;社會生產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以上的點,必然以今後的生產萎縮為代價。

生產可能性邊界

5樓:機器

生產可能性邊界(ppf)展示了有效利用所有資源生產出兩種商品的不同組合方式。

橫軸:產品b的數量(鞋子)

縱軸:產品a的數量(飛機)

假設只能生產兩種商品,美國把所有資源都用來生產飛機,最多可生產500架;如果都用來生產鞋子,最多可生產1000噸。

注:以兩種商品為例,如果增加商品型別,只會使曲線更加複雜,並不能引入新的思想)

1-由於資源的有限性,不能生產落在曲線之外的商品組合。

2-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資源,生產的產品組合會落在曲線內。

3-最高效的方式是,通過有效利用資源,使得生產的商品組合落在曲線上。

再來看中國,如果中國把所有資源都用來生產飛機,最多可生產100架;如果都用來生產鞋子,最多可生產800噸。

假設美國每多生產一架飛機就少生產2噸鞋子,中國每多生產一架飛機就少生產8噸鞋子。

如果這時雙方約定,1架飛機可換4噸鞋子。

對中國來說,本來8噸鞋子的機會成本只能換1架飛機,如果與美國**,8噸鞋子可換兩架飛機。

對美國來說,本來1架飛機的機會成本只能換2噸鞋子,如果與中國**,1架飛機可換4噸鞋子。

這時就產生了**。

生產函式理論中的3種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劃分

6樓:戀勞

啟示:在第一階段中,可變要素投入與固定要素投入比例太低;而第三階段,這一比例又太高。在第三階段,企業必須支付那些多餘的可變要素投入,而這些投入只能降低總產量;而在第一階段,企業必須支付那些沒有充分利用的固定要素投入。

第二階段是可變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適當的階段,理性的企業必然會選擇在這一階段進行生產。

所以,企業:

在第一階段,主要是上量;

第二階段,主要是控制成本與產能提公升;

第三階段,主祥或要是成本控制。

產量可以預期以及新產品的替代。

當只有一種要素可變時,我們可以將生產劃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從生產的初始階段開始,一直到平均產量最大點為止的區域。在該階段,可變要素投入的增加會使平均產量增加,因為邊際產量。

高於平均產量,所以每增加乙個單位的可變要素都能提高平均產量。這表明,爛畝同可變要素投入相比,固定要素投入過多,很不經濟。

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從平均產量最大點開始,到邊際產量為0結束的區域。在該階段,隨著可變要素投入的增加,邊際產量雖遞減但大於0,故總產量仍然遞增,直到最大點。

同時,因為邊際產量已經小於平均產量,平均產量開始遞減。

第三階段:這謹歷伍一階段從邊際產量為0開始,再投入可變要素,邊際產量為負值,總產量開始遞減。這時,每減少乙個單位的可變要素投入反而能提高總產量,這表明與固定要素投入相比,可變要素投入太多了,很不經濟。

什麼是生產可能性邊界

7樓:惠企百科

生產可能性邊界:在生產要素和生產技術既定的情形下,經濟能夠生產出的產品組合。

假設某經濟只生產兩種產品——汽車和計算機。汽車行業和計算機行業一起將經濟中的所有生產要素消耗完。如果經濟將所有資源用於汽車行業,它能生產1000輛汽車和0臺計算機。

如果它將所有資源用於計算機行業,它能生產3000臺計算機和0輛汽車。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兩個端點分別表示這兩種極端可能性。

一般來說,經濟將它的資源用於兩個行業而不是乙個行業的生產。例如,它可以生產600輛汽車和2200臺計脊數純算機。或者它畢旅可以將某些生產要素從計算機行業移動到汽車行業,這樣它可以生產700輛汽車和2000臺計算機。

由於資源是稀缺的,不是每種想象出來的結果都是可行的。例如,不論資源如何在兩個行業之間進行配置,該經濟無法生產圖中c點代表的汽車和計算機組合。在汽車和計算機生產技術既定的情形下,該經濟的生產要素數量不足以生產c點代表的產出水平。

受限於它擁有的資源數量,它只能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或者在這一邊界的內部的點上進行生產,生產可能性邊界之外的點是它無法生產出的。

生櫻咐產可能性邊界說明了經濟學十大原理(面對權衡)。一旦我們達到了邊界上的點,增加一種產品的唯一方法是減少另外一種產品的生產。例如,當經濟從a點移動到b點時,社會多生產了100輛汽車,但這是以少生產200臺計算機為代價的。

下列哪項會導致一國生產可能性邊界向外移動為什麼

應該選b,因為可能性邊界向外移動代表著數量增加,要麼資資源增加了要麼技術進步了,反正我做的時候選的b 1 下列哪一種情況會使一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移動?有用性資源增加或技術進步。源數量和技術條件不變的條件下,一個社會現有資源可能生產的產品產量組合是既定的,但當資源數量變化和技術條件改變時,生產可能...

結婚的可能性

你真是的,怎麼這麼相信運勢呀,幸福是自己掌握的,沒有熱能 未來,沒有人能掌握你的命運,沒有人能左右你的幸福。如果你認為你們合適,就結婚。命運不是命中註定的,是靠你自己改變爭取掌握的。難道有人算命,說你們不能成,你就不合深愛的人結婚了?可笑!祝你幸福,有一個美麗人生!真沒想到,測到現在分數最高的竟然是...

擲骰子,單數朝上的可能性是雙數朝上的可能性是

六份之三 六份之三 六分之一 2分之1 2分之1 6分之1 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 六分之一 1 2 1 2 1 6 擲一個骰子,單數朝上的可能性是 雙數朝上的可能性是 單雙都佔一半,所以擲出來的機率都是0。5 擲一個骰子,單數朝上的可能性是 雙數朝上的可能性是 如果擲40次,3 朝上的次數大約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