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司馬幼荷
在中華民族綿延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無數的財富和珍寶,這些凝聚了他們的心血和結晶的物件早已成為了我們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而在這些浩如煙海的珍貴典籍中,《天工開物》絕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著作之一。
天工開物》是一本記載中國古代的科技創造的綜合著作。全書總共分為三卷,共十八篇,主要收錄了農業,手工業等領域的技術和機械,磚瓦,陵掘陶瓷等生產技術。可以說它是一部記述農業和手工業的史詩著作,是對中國歷史上那些突出的科學技術的總結和歸納。
它被西方的學者們稱為」17世紀的公益百科全書」。它還在日本、英國和法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傳播,對於指導歐洲的蠶桑技術,促進養蠶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這本轟動一時的鉅著的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學家宋應星。
宋應星的命運可尺伏核以用一波三折來形容,他曾經先後兩次考中了舉人。但是之後進行的會試,他考了五次卻依然沒有考上。雖然他的科舉之路並不平坦,但是這五次的會試使他大開眼界,對於事物有了全新的廳棚認識。
他經常到田間地頭進行詳細地實地考察,獲得了很多關於農作物和農業的知識。真實因為對這些領域的詳細研究,他才能寫出像《天工開物》這樣的曠世鉅作來。《天工開物》這本中國古代的科學鉅著,直到今天仍然被很多人所傳頌和閱覽。
它裡面蘊含的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偉大的思想必影響後世很多人。<>
2樓:徐寄容
天工開物》在我國科技史上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在當時世界科技史上也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科技價值要體現在農業和生物、採礦和冶金、化學、物理學和機械學等方面。《天工開物》之正行所以成就巨大,與作者宋應星所處的時代和他個人付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研究它的科技價值和宋應星的成就對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稿清殲和當代科技著作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鍵衝意義<>
3樓:據文識識王師
宋應星,生於西元前1587年,卒於1666年,字長庚,出生在現今的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是生伍敬配活在明末清初的著名科學家。他的一生都在研究農業和手工業領域的生產實踐,他因此查閱和收集了有關這方面的眾多資料,這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他還編寫了許多的著作,這些著作涉及到了不同的學科和領域,當然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天工開物》。
著作包括《天工開物》,《觀象》,《樂律》等。此外在思想方面,他的論述和**也是非常深入的,因為長期深入實地進行調腔指查研究,因此他非常反對那些神怪迷信的說法,並認為一切理論要從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來,也就是要有事實作為依據。他的這種思想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是非常超前和另類的,但是確是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的理論。
宋應星豐富的著作和偉大的思想使他成為了中國古代稿返非常重要的科學家,他對中華文明做出的貢獻將永遠名載史冊。<>
宋應星的代表著作是什麼?
4樓:張三**
天工開物。宋應星(1587年-約1666年),出生於江西奉新縣北鄉雅溪牌坊村,明末清初時期傑出的農學家、博物學家,其代表著作是《天工開物》。
他一生致力於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世判記錄與研究,收集了豐富的農學和博物學資料。他的著作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不同學科,其中編著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宋應星是中國明末科學家。萬曆四十三年(1615)舉於鄉。崇禎七年(1643)任江西分宜教諭,十一年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為安徽亳州知州。
明亡後棄官歸裡,終老於鄉。在當時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生產技術達到新水平的條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諭任內著成《天工開物》一書。
宋應星的著作還有《野議》、《論氣》、《談天鋒纖》、搜基改《思憐詩》、《畫音歸正》、《卮言十種》等,但今已佚失。《天工開物》的書名取自《易繫辭》中天工人其代之及開物成務,天工開物這4 個字, 是用巧奪天工和開物成務兩句古成語合併而成的。
宋應星的著作是什麼?
5樓:旅遊小寶
宋應星的著作是:《天工開物》。
宋應星幼時與兄應公升同在叔祖宋和慶開辦的家塾中就讀。宋應星在家鄉散文私塾中開始認族叔宋國祚做老師,在這之後在新建舉人鄧良知門下做學生。 宋應星自幼聰明強記,"數歲能韻語"(作詩),有過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師及長輩喜愛。
稍長,考入奉新縣縣學為庠生,熟讀經史及諸子百家,他在程頤-程灝、周敦頤、朱熹及張載這宋代四大家中,獨推張載的關學,從中接受了唯物主義自然觀。他對天文學、聲學、農學及工藝製造之學有很大興趣,曾熟讀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96年出版)等書。
此外,還喜歡**、作詩。他常與同窗好友赴本縣風景名勝處郊遊,相互催詩,相互激勵,縱談天下事。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宋應星與兄應公升赴省城南昌參加乙卯科鄉試。在一萬多名考生中,29歲的宋應星考取全省第三名舉人,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諸生中只有他們兄弟中舉,故稱"奉新二宋"。
鄉試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當年秋他們便前往京師(今北京)應次年丙辰科會試,但卻名落孫山。
他們決定下次再試,為了作好應試準備,宋應公升、宋應星等人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書院進修,當時任洞主的是有名學者舒曰敬。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是神宗在位時最後一次會試之年,宋應星弟兄與江西其他考生齊會京師,但二兄弟仍未及第。此後,他們於天啟及崇禎初年再試,均告失敗,從此遂絕科舉之念。
宋應星的著作是什麼?
6樓:小張愛聊教育
宋應星的著作是《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中分散體現了中國古代物理知識,如在提水工具(筒車、水灘、風車)、船舵、灌鋼、泥型鑄釜、失蠟鑄造、排除煤礦瓦斯方法、鹽井中的吸滷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許多力學、熱學等物理知識。在《五金》篇中,明確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
天工開物》記錄了農民培育水稻、大麥新品種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又注意到不同品種蠶蛾雜交引起變異的情況,說明通過人為的努力,可以改變動植物的品種特性,得出了「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的科學見解。
書中其他內容
天工開物》全書詳細敘述了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原料的種類、產地、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產組織經驗。上卷記載了穀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蠶絲棉苧的紡織和染色技術,以及製鹽、製糖工藝。
中卷內容包括磚瓦、陶瓷的製作,車船的建造,金屬的鑄鍛,煤炭、石灰、硫黃、白礬的開採和燒製,以及榨油、造紙方法等。
宋應星的著作是什麼?
7樓:網友
宋應星的著作是《天工開物》。《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簡介。
天工開物》記載了明朝中葉以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宋應星的著作是什麼
8樓:小王子與玫瑰
1、《天工開物》由宋應星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2、《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3、宋應星(1587年—約1666年),字長庚,漢族,江西奉新人,明朝著名科學家。
4、宋應星一生致力於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思想上的超前意識使他成為對封建主義和中世紀學術傳統持批判態度的思想家。
宋應星的著作是什麼
9樓:張三**
宋應星,字長庚,明朝著名科學家,主要著作有《天工開物》《觀象》《樂律》《論氣》等。
宋應星幼時與兄長宋應公升同在叔祖宋和慶開辦的家塾中就讀。稍長,考入奉新縣縣學為庠生,熟讀經史及諸子百家。
他對天文學、聲學、農學及工藝製造之學有很大興趣,曾熟讀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萬曆四十三年舉於鄉,後上京會試未及第。崇禎七年任江西分宜教諭,在任內著成《天工開物》一書。
崇禎十一年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為安徽亳州知州。明朝滅亡後,棄官歸裡,一直過著隱居生活。
宋應星一生致力於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
袁隆平宋應星上演跨越時代的握手,兩位科學家為發展作出了什麼貢獻?
宋應星,字長庚,江西南昌府奉新縣人,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用一生的時間致力於對農業 手工業生產的研究,收集了極為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思他也是對封建主義持批判態度的著名思想家。宋應星的著作涉及到自然科學 人文科學等不同的學科,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 又被譽為中國世紀的百科全書。宋應星...
侵犯著作權應民事責任的行為有哪些
著作權也被稱為版權,是一項重要的智慧財產權,那麼著作權侵權的民事責任是什麼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行為人正在實施著作權侵權行為,權利人有權請求法院判令行為人立即停止其不法行為。2 消除影響 公開賠禮道歉。此項民事責任形式主要適用於對著作人身權的損害。公開賠禮道歉的形式可以口...
奧維德的著作有哪些,奧維德的主要著作有什麼?
奧維德 公元前43年 公元18年 是奧古斯都時代第3位重要的詩人。他比維吉爾 賀拉斯年輕得多,活動之時正當奧古斯都統治後期,天下太平已久,享樂之風日益盛行,因此,他的詩不那麼傾向於頌揚奧古斯都時代的和平,而是偏重於表現浪漫和幽默。奧維德早期所創作的一些愛情詩與當時這種社會風氣就不無關係,他也因此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