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有那些背景?將相和人物評價

2025-07-20 22:15:15 字數 1635 閱讀 7590

1樓:來自春秋的

將相和有三個背景,分別是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

2樓:網友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

將相和人物評價

3樓:姬覓晴

藺相如:冷靜,機智靈活,心思縝密不畏強權,豁達能容物,從他直面反駁秦王就能看出他冷靜的分析判斷力,從他不計較廉頗的小氣和計較就能看出他的豁達。

廉頗:他首先是乙個愛國的人,有才能的人,他打仗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他又有些小心眼,妒忌藺相如的職位高,但當他明白事情真相後,他又能知錯就改,所以說他是乙個歲有缺點但瑕不掩瑜,仍不失可愛的人物。

趙王:既能體現他的知人善用,聽從勸諫,但同時也表現出他的懦弱無能、優柔寡斷。

秦王:恃強凌弱、貪婪、權變,頗有頭腦。

4樓:紫萱

廉頗:知錯就改,勇於認錯;藺相如:胸襟寬廣;趙王:聽取他人意見。

將相和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5樓:成大文化

這個故事發生在「完璧歸趙」與「澠池之會」之後。

在秦國提出要與趙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的時候,藺相如作為使者去了秦國。

他看出了秦王並不是真心的想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個和氏璧,便使計將和氏璧偷偷地送回了趙國。

最終秦王只能將十五座城池給趙國,才得到了和氏璧。

在澠池之會上,秦趙兩王對峙,在藺相如的計謀之下,秦王沒有佔到絲毫的便宜,最終趙王安全地回到了趙國。

因為藺相如屢建奇功,便被趙王封為了上卿,地位高於廉頗。

對於藺相如的口舌之功,廉頗不以為然,深感不服,便揚言說要是見到藺相如的話,他一定不給他臺階下。

藺相如得知之後便稱病不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就算在路上碰到了,他也選擇繞道走。

對於藺相如的行為,他的手下深感不解,認為藺相如沒有必要這麼害怕廉頗。

而廉頗卻反問他們是廉頗厲害還是秦王厲害,那麼顯然是秦王厲害。

所以藺相如連秦王都不怕更不會怕廉頗了。

他這樣做只是不想因為他倆的不和讓秦王有機可趁,這是為了趙國而避廉頗。

廉頗得知之後,深知是自己不對,便將戰袍脫下,去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

自此,藺相如和廉頗就成了好朋友。

這就是將相和的故事。

將相和裡面的相是誰?

6樓:芊芊和你說民生

將:將領,即上將廉頗;相:輔佐的宰相,即藺相如丞相;和:講和、諧調。

將相和》是人型嫌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課課文,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卜唯手3個小故事組成。《將相和》這出故事宣揚的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

相關人物。廉頗(西元前327年-西元前243年),是戰國後期趙國的名將,傑出的軍事家。被趙山歷惠文王封為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長平之戰時,堅壁固守三年;後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遭致慘敗,燕國乘機攻趙,趙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頗,戰勝燕軍;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相國。

趙悼襄王時,廉頗不得志,投奔魏國;魏國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將;最後老死在楚國。有名言: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介紹將相和裡的人物,將相和中的人物資料

廉頗,藺相如,趙惠王,趙孝成王,趙襄王,秦 藺相如 身高1.76cm 體重69qk 廉頗 身高1.89cm 體重82qk 將相和中的人物資料 1 廉頗,公元前327年 公元前243年 是戰國後期趙國的名將,傑出的軍事家。被趙惠文王封為上卿,屢次戰勝齊 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 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相...

《將相和》縮寫,《將相和》縮寫150字以內

秦王想把趙王和氏璧騙到手,就假裝用十五座城來換,被藺相如揭穿了,拿回和氏璧來。趙王封他做大夫。秦王約趙王在澠池見。秦王藉機侮辱趙王,藺相如幫趙王反擊了秦王。趙王又封他做上卿。廉頗想為難藺相如,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一直躲著廉頗。廉頗知道自己錯了,背上荊條負荊請罪,他倆成了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人攻擊...

將相和是不是古典名著,《將相和》選自哪本書

名著呢,是一部書了。將相和只是一個歷史段子。只是比較有名。將相和 選自哪本書?1 將相和 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2 故事簡介 將相和 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的人都有一個人的人都有一個人的人都有一個人的人都有一個人的人都有一個人的 將相和 這個故事出自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