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貪吃的孩子不聰明,貪吃的孩子不聰明有道理嗎?

2021-03-19 18:23:50 字數 5915 閱讀 8020

1樓:求

有些家長說,自己的孩子特別貪吃,無論看見什麼食物都饞,一天到晚嘴不停,為了不委屈孩子,只好有求必應;有些家長還錯誤地認為,孩子吃得多就長得快。殊不知,孩子一味貪吃會傷害大腦。

貪吃的孩子不聰明有道理嗎?

2樓:匿名使用者

教孩子學懂道理

我和愛人都認為孩子在幼兒階段情商等非智力因素培養很重要,因此很重視洋洋的性格、品行培養。早期教育理論認為優良的性格有四個基礎:一是快樂、活潑;二是安靜、專注;三是勇敢、自信;四是愛勞動、關心人。

品行的培養當然不能靠講大道理或強制執行。在實踐中,我和愛人經常分析孩子言行特點,同時也分析我們自身的性格特點,找出孩子身上的表現哪些屬遺傳,哪些屬後天形成。針對遺傳因素中的缺憾部分進行"改良",同時努力為孩子做表率,為其後天形成部分創造好環境。

由於夫妻教育觀念一致,儘管對孩子採取了不同的方法,但達到了一定效果。比如,我的脾氣急而倔,洋洋有些隨我。每當她發急時,我就首先讓自己沉住氣,和顏悅色和她談(雖然有時這種和顏悅色是我強迫自己做出的,但我必須為孩子做出表率)。

洋洋的父親善於思辨,在孩子身上表現為狡辯,我們就幫她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以此為衡量標準對事物進行分析,而不是"無理攪三分"。孩子好強,我們就激勵她的競爭意識,但同時提醒她不能形成心胸狹隘的嫉妒心理。孩子不理解家長對子女的疼愛之心,我們就從自己做起,孝敬長輩,讓孩子懂得關愛他人。

在所有的教育活動中,我認為孩子父親的表現更出色一些。他獨到的體驗式教育和表演式教育對孩子的培養產生了一定影響。

所謂表演式教育就是通過扮演戲劇角色,將道理通過劇情傳輸給孩子。白雪公主的故事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個美麗的童話故事,但洋洋父親卻看到故事中某些內容對孩子的不正確暗示作用。例如,王后變的農婦第一次騙取白雪公主的信任是由於白雪公主的愛美之心,第二次騙取成功是由於白雪公主的貪吃。

於是孩子她爸就和洋洋進行白雪公主故事的表演。由爸爸扮演的王后編出各種誘人的理由(超出書中所述),哄騙由孩子扮演的白雪公主,看白雪公主是否還會上當受騙。這種表演告訴孩子,判斷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要堅持原則,抵制**。

希望這種教育對孩子將來抵擋社會的物慾橫流有所幫助。

通過類似的方法,孩子她爸還幫助孩子糾正睡覺咬嘴的毛病。她爸爸裝扮長期咬嘴所形成的醜陋面容,斜嘴歪眼地向她懺悔:由於從小不注意改正不良習慣而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後果。

洋洋也很入戲地對懺悔者進行安慰和教育。

體驗式教育就是讓孩子自己操作,從經驗中獲得道理。孩子有段時間很怕火,甚至她奶奶在廚房炒菜時發出的聲音也使她坐立不安。於是孩子爸爸拿出打火機,讓她觀察火是怎麼回事,又帶她一起去廚房動手做炒雞蛋。

洋洋蔘與了炒菜全過程,體會加熱的油放入蔬菜後會嘶嘶作響,知道了這是正常現象,並不可怕。藉此機會教育孩子安全用火會改善人類的生活。運用類似的方法,孩子爸爸還將零錢交給洋洋,讓她下樓買回指定的商品。

從而教育孩子金錢要用在需要的地方,不能手上有了錢就隨心所欲。

孩子的爸爸比較有耐心,他在實施這些教育方法時,我都積極支援。但願我們的努力對孩子的成長有所幫助。

貪吃的孩子真的會比普通孩子更笨嗎?

3樓:楚亦豪

貪吃的孩子會變笨嗎?這是一個沒有多少人真正關注過的問題。然而,這一說法是存在科學依據的。

首先,貪吃會使大腦缺血。消化食物使消化道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大量血液被調動到腸胃系統,這樣勢必會降低大腦的血流量。孩子如果過量或者不停地進食,就會使大腦經常處於缺血狀況,沒有充足的血的**,大腦發育自然會受到影響。

其次,貪吃會抑制大腦功能的發揮。大腦神經的興奮和抑制是相互誘導的,貪吃必然使控制消化和吸收的神經系統長期處於興奮狀態,那麼其他神經系統,諸如語言、記憶、思維等就會處在抑制狀態。長期這樣下去,這些系統的敏感性就會降低,很難對新事物產生興趣。

美國兒科專家研究發現:一個孩子如果長期暴飲暴食,他的性格就會變得急躁易怒,反應遲鈍,注意力分散,容易健忘。

再次,貪吃會造成「肥胖腦」,影響大腦功能的發揮。孩子由於喜歡活動,在正常的情況下脂肪的增量很小,但是一旦吃得過多,攝入食物熱量大於消耗熱量,它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人的智力與大腦溝回皺褶多少有關,皺褶越多越深,人的智力水平就越高。

而貪吃使人變得肥胖,以致脂肪大量堆積在大腦,就會使溝回擠壓在一起,皺褶漸漸被抹平。如此一來,大腦神經發育不良,智慧區域的生理功能就會降低,智力水平自然也會降低。

此外,貪吃使大腦早衰。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貪吃會使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以萬倍數增長。而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是促使大腦早衰的物質之—,它能促使動脈硬化。

因此,可以毫不含糊地說,貪吃能使大腦過早衰老。

4樓:夔恰子

因人而異。而且兩者本來就沒有什麼關係的存在吧。

5樓:精神伴侶海鷗

對於這種說法來說是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的,不一定

6樓:夢阿

我覺得不是,因為貪吃是人的天性並不能決定聰明和笨。

7樓:轉身回眸之間

孩子笨不笨跟貪不貪吃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絡的。

孩子為什麼會很貪吃?

8樓:匿名使用者

1.父母溺愛

在許多情況下,孩子的貪吃,都是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所造成的。父母經常過多地為孩子提供食物,使孩子在被動地吃的過程中,獲得被疼愛的心理滿足,從而產生了對食物的更大需求。家長常以食物作為獎品,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貪食。

2.情感代償

兒童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年齡、體重相同的一組獨生子女和一組非獨生子女生活在一起,控制副食供給。兩天後,結果出來了。

實驗表明:非獨生子女的主食量大大超過獨生子女。後來,兒童心理學家又讓兩組兒童的父母專門照顧他們,他們的飯量就慢慢接近了。

通過這個實驗,兒童心理學家得出結論:非獨生子女在缺乏關懷的情況下,只能用多食來補充情感需求。

這就是典型的情感代償,有時孩子在一種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往往會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填補這種空缺,貪吃也是最常見的方式之一。

3.安全代償

當孩子受到委屈時,也會選擇吃東西緩解心理。比如,孩子挨父母打罵或小朋友欺負時,只要對方拿出幾塊糖來,孩子便會立即停止哭鬧,而糖的甜味使孩子暫時忘記了方才的不安全感。

4.需求不足

孩子的生理需求是多方面的,當某種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便會用吃食物來代替,而產生貪吃。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明白,孩子過於貪吃,會影響到他的健康。外表上的損害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它會傷及孩子的大腦。

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想吃什麼,家長常常是有求必應,致使有的孩子一天到晚嘴不停,這樣對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過於貪吃,會導致孩子出現肥胖,為以後的生活帶來不便,甚至危害身體健康。

9樓:愛笑的

小孩貪吃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主要和家庭有關。現在的老人帶孩子,容易寵孩子,什麼好吃的都給孩子吃,慢慢的就養成了貪吃的壞習慣。

小孩子要學會分享,不管什麼東西,都要和家人朋友分享。這個習慣需要慢慢培養的,家人自己先做一個榜樣,孩子就會跟著做了。

10樓:兒科醫生琪樂

尤其是孩子在發育期間貪吃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注意避免孩子吃的太多,以免出現消化不良等情況的發生。

11樓:憫農

正常的情況,孩子正在長身體,當然貪吃,不然怎麼長身體 難道只需要呼吸空氣就長高嗎。當然不行,所以孩子貪吃非常正常,而且是必須的。

父母不聰明生出來的孩子是不是也不聰明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真不一定。現實中就有很多例子:父母是高階知識分子,應該算聰明吧?

但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水平,資質很一般,但不會很差,有的父母沒什麼多高的文化,但孩子卻很聰明有出息,考上名校,有份很好的工作。

13樓:阿穆爾河

父母不聰明不等於孩子不聰明。有很多事例表明,父母一方痴呆,一方腦瓜也不算聰明,但他們的孩子卻聰明過人,不但大學畢業了,還考上了研究生。

孩子的智商並不完全與父母的智商有聯絡,遺傳只是先天性因素,更重要的是後天的教育,如果後天性的教育跟不上,再高孩子的智商 也沒有任何作用,更加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只要教育得當,智商就是低一些的孩子,也一樣會變的很聰明。

14樓:匿名使用者

父母都很聰明,也不一定生的孩子就很聰明,也可能會生育傻孩子,主要原因是: 醫學遺傳學告訴我們,人類單基因異常以及染色體異常引起的疾病有幾千種。這兩類疾病一方面可通過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重新發生,但也可以通過攜帶者傳遞給後代。

攜帶者是指帶有致病的遺傳物質,而本身並不患病的人,他(她)們也可以和遺傳病患者一樣把致病的遺傳物質傳給後代。如在人群中帶有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的攜帶者約有1/65。如果兩個智力正常的攜帶者婚配,則可能生出智力低下的苯丙酮尿症患兒。

所以說,父母聰明,也可能生育傻孩子。 那麼,怎樣避免不生傻孩子呢?概括起來說有三條保證措施,一是要接受婚前保健;二是懷孕後要定期檢查,並做產前診斷;三是參加新生兒疾病篩查。

只要這三條都做到了,你就會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

15樓:匿名使用者

兒童智商的影響因素

1、遺傳: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在血緣關係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隔省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達109;父母是表親,低智商的孩子明顯增加。

2、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 10 倍之多。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 出 3到10 分左右。

3、飲食:吃肉過多或貪吃的孩子智力會減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早餐攝入的蛋白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腦的重要成份。

4、體重:體重超過正常兒童 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於較低的水平。這是因為肥胖兒過多的脂肪進入腦內,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增生。

5、環境:生活在枯燥環境裡的兒童,如棄嬰,得不到母愛及良好的教育,智商會較低。 據研究調查表明,這類孩子 3 歲時平均智商僅為60.

5,反之,處於良好環境的3歲兒童智商平均 為 91.8。

6、藥物:某些藥物會影響兒童的智力,如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可使智商偏低,當停藥若干年後,智商便會有所提高。

16樓:匿名使用者

智力受遺傳因素所控制,但並不否認後天的環境和教育作用,法國著名遺傳學家米歇爾。杜依姆也認為「雖然對於大腦細胞神經發育及運轉起非常重要作用的某種基因是遺傳而來的,但這並不能說明智力完全與遺傳有關,因為智力的發展要受到環境的影響。比如母親懷孕及分娩時的環境以及家庭環境不同,也可能造成兒童在智力發育上的差別,從而導致智商各不相同,而且即使孩子繼承了父母某些聰明的特徵,這些特徵也會因為後天環境的不同而被完全改變。

」後天環境決定了遺傳潛力的表現,應該認為遺傳和環境的關係,是內因和外因的關係。智力是包括語言、認知、判斷、計算、邏輯、思維等多種能力的綜合性狀,某種能力差異不等於其他能力也差,揚長避短方能人盡其才。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遺傳因素決定的潛力是相差不大的關鍵,積極創造後天的良好環境,並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使每一個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狼孩」和「豬孩」就向人們展現了環境對於一個人智力發展的重要性。那些父母智力正常的後代,離開了正常的生活環境,同動物在一起生活了那麼久,當他們重新回到人類社會的時候,錯過了正常的智力開發期。語言行動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呈低下的狀態,並且很難恢復正常。

所以,遺傳只是智商的潛在值,而不是智商的絕對值。它為智力的發育提供了潛在的物質基礎,只有在環境因素的作用下,特別是後天早期良好的、適時的教育刺激下,才能充分開發智商的潛力,使其轉化為具有社會效益的智商。 智力的表現形式 一般認為人體主要表現為7種智慧,即語言才能、**才能、邏輯與數學才能、空間才能和運動才能、自我才能和社會才能。

在孩子的成長中,通過措辭和感情訓練培養語言才能,通過曲調和節拍訓練培養**才能,通過理解和理論訓練培養邏輯與數學才能,通過想象和形象培養空間才能,通過小腦子脊髓合作訓練培養運動才能,通過個性與特性訓練培養聯絡自我才能,通過感受與意圖訓練培養社會才能。

為什麼孩子不聰明,孩子不聰明是什麼原因

話嘮 話嘮 是特別讓老師頭疼的 熊孩子 型別,不僅影響老師上課,還影響同學學習。相信此類孩子的家長也經常被老師 關注 吧!其實,有些孩子天生外向,語言豐富,表達能力很強,只是作為小孩子,較缺乏自制力,暫時不能控制自己想表達的慾望,也不知道什麼場合適合講話,所以才會像個小喜鵲一般,不停地喳喳喳!但是,...

形容貪吃的詞語是什麼,形容非常嘴饞,想吃的詞語是什麼?

1 饕口饞舌 拼音 t o k u ch n sh 釋義 比喻貪吃的人。出處 清 李綠園 歧路燈 第33回 暖烘烘雲蒸霞蔚而至 饕口饞舌,雄赳赳排山倒海而來。2 饕餮之徒 拼音 t o ti zh t 釋義 饕餮,傳說中的貪吃的猛獸。比喻貪吃的人。出處 南朝梁 蕭統 陶淵明集序 又楚子觀周,受折於孫...

貪婪的人和貪吃的動物可以用什麼兩個字的詞形容

饕餮 吧,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猛獸,常見於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呂氏春秋 先識 貪吃者或性情貪婪的人 饕餮之徒 t oti zh t 貪食的人 饕餮 饕餮 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象版中的神祕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權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