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的用典與引用有什麼區別

2021-05-25 09:10:07 字數 2035 閱讀 7070

1樓:無法展示響亮名

用典是引用典故,幾個字就

說明所要表達的意思,幾個字就點明瞭一個故事。用字、表達都很靈活,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引用是用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的原文,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

典故可以用原文,引用可以借用原文,以便為自己的語言。

2樓:古今月同圓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種修辭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寫文章時,有意引用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這種修辭手法叫引用。

用典可以用原文,引用可以借用原話,變成自己的語言。

3樓:匿名使用者

用典是隻借用典故,引用可以引用名人的話或者詩詞

修辭手法的「用典」與「引用」有什麼區別

4樓:差點傾了國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種修辭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寫文章時,有意引用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這種修辭手法叫引用。

用典可以用原文,引用可以借用原話,變成自己的語言。

5樓:無法展示響亮名

用典是引用典故,幾個字就說明所要表達的意思,幾個字就點明瞭一個故事。用字、表達都很靈活,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引用是用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的原文,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

典故可以用原文,引用可以借用原文,以便為自己的語言。

用典是修辭手法還是表現手法?

6樓:百度使用者

「用典」絕對是修辭手法。但人們常不將它納入八種常用修辭。用典亦稱為用事法或使事法,即在詩文中援引典故的方法。

用典為修辭方式之一種,指借用典故來表情達意。典故作為引用語料的特殊性在於:在被引入創作的現實語境的同時,它為源出語境所賦予的意義核心也一併引入,由此形成的古今語境的交融生成了用典修辭的豐富的意義含蘊。

其中,典故正是作為引導古今語境相遇的資訊語碼,起著資訊傳遞的功能,用典的意**讀同時也便是典故闡釋的資訊解碼過程。

詩文用典,一是可以節省文字;二是可以用為說理表意的有力依據;三是行文顯得厚重典雅;四是可以引發讀者對所使之事與所表之意的模擬聯想,收到「不盡之意見於音外」的表達效果。使事有明使和暗使之分。用典要自然渾成,方為上乘。

例如: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李商隱《錦瑟》)

前句借莊子發夢見到自己幻化成蝴蝶之事為典,後句借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之事為典。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李白《清平調》第二)

「雲雨巫山」指楚襄王與巫山神女夢幻般的歡會。李白以此事為典來比喻明皇與貴妃的歡愛。

7樓:婺源王學雄

是一種表現手法,不是修辭手法。修辭是就字、詞、句而言,修,是修飾之意,辭,就是言辭。

8樓:峰愛雪一生

我學過,是寫作手法。

9樓:請叫我大總攻

別瞎說了,用典是表現手法

10樓:匿名使用者

528去

一、′一一|

用典是 修辭手法還是表現手法。

11樓:燕實酆昭

用典 [yòng

diǎn]

解釋: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

作用:使立論有根據。

用典是一種修辭手法,多見於詩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12樓:藺桂枝遇醜

用典是修辭手法,與「借用」等類似。「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是用來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

修辭手法有什麼,修辭手法有哪幾種

本節課適用中小學語文閱讀理解修辭手法答題技巧 一 修辭 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 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 鮮明而生動有力。1 掌握並學會運用比喻 擬人 誇張 排比 對偶 反覆 設問 反問,對引用 對比 借代 反語也應有所瞭解。2 能簡要分析修辭方法在具體語言環境裡的表達效果的作用。二 應掌握的...

排比修辭手法的作作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排比的定義 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利用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 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排比的作用 1 內容集中,增強氣勢 2 敘事透闢,條分縷析 3 節奏鮮明,長於抒情。排比不是頂真,後者不要求結構 長度相同,...

誇張的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誇張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一 表達效果 鮮明地表達作者對事物的情感和態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語言生動性。二 誇張的種類 1 擴大誇張。故意把事物說的 大 多 高 深 強 等的誇張形式。例如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2 縮小誇張。故意把客觀事實說的 小 少 低 淺 弱 等的誇張手法。例如 烏蒙磅礴走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