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後兩聯主要抒發詩人的悲秋愁緒,悲從何來?展

2021-03-19 18:19:15 字數 5023 閱讀 9621

1樓:對話就哦

「悲秋」之情來自:常年作客異鄉的羈旅之愁,晚年多病纏身的孤獨之感,以及戰爭帶來的國難家仇和日見白髮增多而壯志未酬之慮。(答出2點給1分,答出3點給2分。

)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具有憂國傷時偉大情操的詩人形象。

試題分析: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比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臨高臺,詩人不禁感慨萬千。

此聯是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獨登臺」,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了。「常作客」,則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活。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極為沉重。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而生出無限悲愁之緒。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時世艱難,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濁酒銷憂,卻怎奈潦倒多病,以至需要停杯戒酒。詩人倍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髮日添,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了。

這時的杜甫,已經五十六歲,生活困窘,病魔纏身。這首詩通過詩人登高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大江邊的深秋景象,抒發了詩人對艱難身世的感慨,展現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

點評:分析作者的情感時,既要聯絡本詩詞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經歷,同時更主要的是抓住詩詞中的重要意象,因為一般情況下意象都有固定的含義,意象和作者情感緊密相關。

杜甫《登高》尾聯採用了哪種抒情方式?其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樓:霜寒冰聽殘荷

運用直接抒情的修辭手法,將作者潦倒孤苦無依的悲涼刻畫的淋漓盡致,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懷。

詩人因疾病纏身,新來戒酒,所以雖有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古人重陽節登高照例是要飲酒的,而詩人連這點歡樂也失去了。這一聯分承

五、六句 :「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結果。

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天高風急猿聲悽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湧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

深為憾恨鬢髮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

首聯為區域性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3樓:翻飛飄雪

詩人因疾病纏身,新來戒酒,所以雖有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古人重陽節登高照例是要飲酒的,而詩人連這點歡樂也失去了.這一聯分承

五、六句 :「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結結果.

運用直接抒情的修辭手法,將作者潦倒孤苦無依的悲涼刻畫的淋漓盡致,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懷

4樓:華光高科

3.3-杜甫《登高》

杜甫的《登高》一詩中,頸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可愛的康康哥

既抒發了漂泊異鄉、年老體衰的惆悵之情,又蘊含著與生命的衰弱頑強抗爭的精神。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

原文如下: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如下:

天高風急猿聲悽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湧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

深為憾恨鬢髮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詞句註釋

⑴登高: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習俗。

⑵猿嘯哀:指長江三峽中猿猴淒厲的叫聲。《水經注·江水》引民謠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迴旋。

6樓:匿名使用者

「落木蕭蕭」引起詩人「悲秋」之感,「長江滾滾」引起詩人對身世的感慨。之後寫登高的感慨,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同時對淪落他鄉不勝感傷。抒寫自己常年遠離家鄉為異鄉客,孤獨登臺逢秋生悲,淪落不遇,晚年多病的感慨。

7樓:匿名使用者

詩中寫登高所見的秋江景色,抒發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8樓:匿名使用者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此詩是杜甫大曆二年(767)秋在夔州時所寫。當時詩人病臥夔州,夔州在長江之濱。

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楊倫稱讚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我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此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  頸聯是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頓挫之神。詩人從空間(萬里)、時間(百年)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一聯雄闊高渾的對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脈搏。

語言極為凝鍊,乃千古名句。   宋代學者羅大經《鶴林玉露》析此聯雲:「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悽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

」「八意」,即八可悲:他鄉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又當蕭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齒,一事無成,五可悲;親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獨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登高》一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9樓:河馬玲玲

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詩中景象蒼涼闊大、氣勢渾涵汪茫的七言律詩。前兩聯寫登高聞見之景,後兩聯抒登高感觸之情。由情選景,寓情於景,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

而格調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高渾一氣,古今獨步。

《登高》一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0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登高》中杜甫以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區域性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全文: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天高雲淡,秋風颯颯,猿嘯聲聲,引人哀思。江水清澈,沙洲雪白,海鳥展翅,自在盤旋。

黃葉蕭蕭,無邊下落,長江滾滾。不盡東流。萬里秋景,一片悲涼,奔波在外,漂泊他鄉。

長年多病,一副哀骨,獨自登臺,感慨萬端。時局艱難,身世坎坷,滿頭黑髮早已斑白。疾病纏身,不勝酒力,一杯濁酒也不敢品嚐。

11樓:信梓倩庚風

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詩中景象蒼涼闊大、氣勢渾涵汪茫的七言律詩。前兩聯寫登高聞見之景,後兩聯抒登高感觸之情。由情選景,寓情於景,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

而格調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高渾一氣,古今獨步。

《登高》一詩中,詩人的形象是怎樣的

12樓:任性風吹

寫出了濃郁的秋意中天空高遠 秋風獵獵 飛鳥南歸 秋風蕭瑟中無邊無際的落葉紛揚 遼闊的長江中滾滾濤聲,湍湍水勢的壯觀景象 引起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

常年作客異鄉的羈旅之愁,晚年多病纏身的孤獨之感,以及戰爭帶來的國難家仇和日見白髮增多而壯志未酬之慮。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具有憂國傷時偉大情操的詩人形象。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比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臨高臺,詩人不禁感慨萬千。此聯是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

「獨登臺」,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了。「常作客」,則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活。「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

「悲秋」兩字寫得極為沉重。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而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濁酒銷憂,卻怎奈潦倒多病,以至需要停杯戒酒。詩人倍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髮日添,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了。

這時的杜甫,已經五十六歲,生活困窘,病魔纏身。這首詩通過詩人登高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大江邊的深秋景象,抒發了詩人對艱難身世的感慨,展現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

點評:分析作者的情感時,既要聯絡本詩詞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經歷,同時更主要的是抓住詩詞中的重要意象,因為一般情況下意象都有固定的含義,意象和作者情感緊密相關。

《登高》杜甫,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落bai 木蕭蕭 引起詩 人 du悲秋 之感,zhi長江滾滾 引起詩dao人對身世的感慨專。之後寫登高的感慨,交屬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同時對淪落他鄉不勝感傷。抒寫自己常年遠離家鄉為異鄉客,孤獨登臺逢秋生悲,淪落不遇,晚年多病的感慨。杜甫的 登高 一詩中,頸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既抒發了漂泊異...

題破山寺後禪院中的尾聯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首句 清晨 二字點明出遊的時間,詩人一大早即 入古寺 可見他對這塊佛教勝境的嚮往之切。大約趕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門,已是 初日照高林 的時刻了。次句既交代了時間的推移,也描繪了古寺的總體風貌,它掩藏在大片高樹叢中,旭日照耀下,寧靜的安謐。詩的第二聯是入寺之後的經歷,沿著竹林間的一條小徑走去,...

江南春後兩句形象的描寫了什麼抒發了詩人

到處是香菸繚繞的寺廟,亭臺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江南春後兩句的寫景中融入了對 歷史滄桑 的感慨,寄託了作者 借古傷今 的思想感情。江南春的後兩句則抒發了詩人的什麼感情?若是杜牧的絕句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很明顯的表達了一種對南朝大肆興建佛寺勞民傷財的諷刺,不過通過前兩句 千里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