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航海的主要目的有哪些方面,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2021-05-27 11:08:42 字數 5031 閱讀 4624

1樓:漫閱科技

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據說有政治的、經濟的、外交的幾個方面。永樂皇帝在攻陷南京後沒有在宮中找到建文帝(繼承朱元璋皇位的皇帝長孫)的屍體,懷疑他流亡海外,尋找這位流亡者可能是鄭和的一項祕密使命。另外,在鄭和船隊首次出海的前一年(1404),中亞強大的蒙古後裔建立的帖木兒帝國曾集結了40萬~50萬軍隊準備東進中國,很可能永樂皇帝當時已感覺到了西方的威脅,試圖開闢西洋的海上通路,以結交西海(中國古代對阿拉伯海、波斯灣、地中海等西方水域的通稱)諸國牽制這個可畏的敵人。

可幸的是帖木兒在鄭和船隊出海前的4個月(2023年2月)病死在率師東進的路上,他的兒子繼位後放棄了東侵中國的計劃,而明王朝可能較晚才得到這個訊息。儘管鄭和船隊出海有這些隱隱約約的國內政治和西方威脅的因素,但船隊所執行的皇帝旨意卻是十分明確的。這就是:

向西洋諸國宣示中國的富強,讓他們在朝貢的名義下同中華帝國**來往。順從者撫慰之,不恭者擒拿或擊敗之,力圖以恩威並用的方法使他國,畏服,這是中國傳統政治在這次海外遠征中的生動體現。

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2樓:南非烏雀

鄭和下西洋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動機

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動機和目的。明朝初年,正是國勢向上發展的時期。這時在北方,蒙古的勢力已被驅逐出長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統治已十分鞏固,加上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國勢日趨強盛,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發展。

明成祖自認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國都來朝貢。和歷代功利主義的封建帝王一樣,明成祖也要宣揚國威,向外示富。

有些書上說的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是找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據說,「靖難之役」以後,朱允炆出走,不知所終。明成祖的皇位是發動靖難之變後,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的。

這在猜忌心很重的明成祖看來,自然是一件最不放心的事。明成祖懷疑他逃到海外避難,恐怕他將來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派鄭和下西洋暗中偵察建文帝的蹤跡,以杜絕後患。

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就其活動的性質來說,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隊,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團,而是由封建統治者組織的兼有外交和**雙重任務的船隊。

他出使的任務之一,就是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係。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鄭和所到各國以後,第一件事便是宣傳明成祖的皇帝詔書。向各國宣諭:

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國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來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說的去做,各國之間不可以眾欺寡,以強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來朝貢,則禮尚往來,一律從優賞賜。

第二件事便是贈送禮物。賜各國國王誥命銀印,賜國王及各級**冠服和其他禮物,表示願意和那些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的關係。

第三件事是與南海(今馬六甲海峽)國家建立友好關係。

總而言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條原因:

⒈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

⒉擴充套件朝貢**(經濟目的);

⒊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⒋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⒌加強同各國的聯絡。

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

明成祖命三寶太監鄭和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  ,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目前已知最遠曾達東非、紅海和美洲。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之後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論 ,更有說法稱鄭和最早發現美洲、澳洲、南極洲。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一說宣揚大明威德,《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一說尋找建文帝,《明史·鄭和傳》中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另有包抄帖木兒帝國、 掃蕩張士誠舊部、解決軍事復員問題、獲取海外朝貢、發展**緩解財政支出緊張等說法。

有史料稱鄭和下西洋使「貧民致富」而奢侈品「國用充足」  。

3樓:衡北樵客

大概有以下幾個看法:

1. 尋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

2. 宣揚明朝國威,顯示中國的富強

3. 發展海外**

4. 包抄帖木兒帝國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雖然在國土面積上遠遠比元朝小,但至少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   2.

加強了中國明朝**與海外各國的聯絡,散財之舉給南洋,西洋各國帶來了經濟實惠;   3.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4.

由於鄭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於經濟目的,沒有發動民間的商業**,全部的開支都依賴明朝強大的國力來支撐,沒有對中國帶來什麼經濟實惠,於是,明朝全盛時期過後,再也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來支援這項龐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隨之停止。

4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

5樓:盛美媛拱君

大概有以下幾個看法:1.

尋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2.

宣揚明朝國威,顯示中國的富強3.

發展海外**4.

包抄帖木兒帝國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雖然在國土面積上遠遠比元朝小,但至少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

2.加強了中國明朝**與海外各國的聯絡,散財之舉給南洋,西洋各國帶來了經濟實惠;

3.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4.由於鄭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於經濟目的,沒有發動民間的商業**,全部的開支都依賴明朝強大的國力來支撐,沒有對中國帶來什麼經濟實惠,於是,明朝全盛時期過後,再也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來支援這項龐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隨之停止。

6樓:lj王小壞

鄭和下西洋,為什麼去?有很多說法,第一個說法,《鄭和傳》上有這麼幾句話,它說:「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就是明成祖懷疑建文帝跑到海外去了,想追查他,想去尋找他。

因此有人說,鄭和下西洋是明成祖要派鄭和到海外尋找建文帝的下落。這是一個原因。 接著《明史》鄭和傳又有一句話:

「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向海外顯示中國的強大。

第二個,關於鄭和下西洋的原因,有人提出是為了包抄帖木兒汗國。就是這麼大一個帝國,它往東臨近,跟中國接壤。很嚴重的是它的勢力強大以後,它利用了元代一個宗室叫本雅失裡,準備向東進攻明朝。

首先,在洪武末年他就扣留了明朝派往這裡的使節。帖木兒汗國的首都在**呢?在撒馬爾罕,在現在的中亞,扣了很多年,這個使節被放回來了。

到明成祖的時候,再次又派使節出使帖木兒汗國。我們看《明實錄》當中有很清楚的記載,要求明朝駐甘肅一帶的軍隊要防止帖木兒汗國的襲來。這個時候是明朝永樂二年、三年,可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了。

大家知道下西洋的路線從南洋往西,走到印度洋,正好是帖木兒汗國的南部,這樣對帖木兒汗國就形成一個包抄之勢,所以有的人分析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包抄、包圍帖木兒汗國這樣一個意圖。

現在我們說第三個理由,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發展海外**。目的很簡單,我想這個說法是用現代的經濟觀念,來解釋古代人的行為。特別是當時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沒有必要尋求海外的市場,它不是後來資本主義積累時期,希望通過海外**發展自己的商品經濟,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這些原因我們都一一否定,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向國外顯示中國的強大,說對了一部分。這是一個政治目的,明成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達成他的政治目的。

他作為一個皇帝登上皇位以後,希望他的大明國在世界上有較高的地位,希望他自己在各國中間有很高的威望,這也是中國自古以來當皇帝的一個想法。所以「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肯定是他的目的,但這只是一部分。

明成祖曾經給西洋各國有一個詔書,這個詔書有以下這麼幾句話:「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體上帝之心,施恩佈德。凡覆載之內,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處,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業,不至失所」。

這一段話,天這麼大,天底下的人我都不希望他們失所,為什麼呢?我奉了天命,我是天子,我都讓他們過好生活,不讓他們失所,第一個。

「今特遣鄭和齎敕,普諭朕意」。今天我特別派遣鄭和上天下,告訴大家我的想法,我的這番意圖。「爾等祗順天道,恪遵朕言,循禮安分,毋得違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幾共享太平之福」。

說你們都要遵守天道,不能夠因為你們人多就欺負人家少數,不許你們以強凌弱,大家要共享太平之福。這是朱棣的一個想法,所以現在我派鄭和到你們那裡,告訴我的這番意圖,這一個理想是明成祖朱棣,對於天下秩序的設想。向全天下宣傳自己關於世界秩序的理想,這個秩序就是「**禮制體系」,就是全天下的各個國家之間不能夠凌弱,不能夠欺寡,共享太平之福的這麼一個和諧的世界,這是朱棣的最終理想,這個理想**於中國傳統的儒家的天下觀。

所以朱棣希望通過鄭和,去宣傳他的天下秩序的理想,建立**禮制體系,最終實現共享太平之福。所以鄭和的軍隊所到之處並沒有侵略別人的土地,並沒有掠奪別人的人口,並沒有搶奪別人的財物。恰恰相反,中國當時實行的政策叫「厚往薄來」,我帶很多很多東西,很多很多財物給你。

「薄來」,我從你那兒取來的東西少,很少,所以鄭和每到一地都要給當地有大量的賞賜。所達目的首先是有很多國家,隨著鄭和的出使紛紛地到明朝來訪問,當時叫做「朝貢」,我們把它叫做「朝貢**」,就是明朝和很多國家之間建立了朝貢**關係,因為中國當時力量強大,當時經濟力量也強大,對各地有威有德,四方賓服,明朝的中國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鄭和下西洋的結果,一個是明朝在各國之間建立了很高的威望。第二個,使很多國家跟明朝建立了通好、通貢的關係。第三個是,在鄭和下西洋船隊和明朝強大力量的支援下、保證下,維持了世界的和平秩序。

平靜了海路,就使海路清明,海路通暢。

所以鄭和下西洋他的核心目的是政治目的:一個是提高中國的威望,提高明成祖個人的威望,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第二個就是要推行朱棣本人理解的天下觀,建立一個和諧的世界,使全世界共享太平之福。

這也是現在中國對於平困國家友好發展的一個大的因素,以前覺得中國自己都有許多的地方,有人吃不飽,幹嘛要對外國投資?但是看著日漸富強的國家,還是自己太過幼稚,為祖國點贊

內審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審計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看下自己單位在各個環節有哪些漏洞或者問題,優化改善,讓企業更好的運轉,以獲得最大效益。是為了梳理流程,發現自己企業內部過程得問題,能夠及時的進行糾正和預防,基本就是這樣的 你說的是不是體系的內審,這個主要目的是來評估企業體系是否執行有效 適宜 持續改進的作用。幫助企業完善內部控制,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我國刑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關於刑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用來懲罰犯罪和維護 保護人民民主 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家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財產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保護公民的權利。維護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的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社會主義建設順利進行。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維護 保護人民民主 是犯罪行為。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

課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麼,課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找出規律,指導課改。評課是一項嚴肅的教學研究活動,應該遵循以下五個原則。一是指導性原則。評課的目的是對教學進行指導,給執教者或執教者所在學校指出一個明確的教研方向。課例研究有什麼作用 課例研究培訓有什麼作用?課例研 究 是在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教師培訓活動方式,是教師課堂教學 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