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勸諫成功的例子,古代進諫成功的故事

2021-03-19 18:27:52 字數 5968 閱讀 8089

1樓:匿名使用者

1.張玄素勸諫唐太宗不要修宮殿,唐太宗開始很生氣,但是細想,納諫了。

2.唐太宗打算去泰山封禪,但是魏徵反對,並且成功勸止了唐太宗。

3.鄒忌舉了自己的例子勸諫齊威王,告誡他不要聽奉承的話。

反面:1.明朝楊繼盛**當朝奸臣嚴嵩,但是反而被嚴嵩陷害,死於牢中。

2.商朝比干勸諫商紂不能奢侈,商紂不聽,還殘暴地殺害了比干。

3.西漢晁錯勸諫不成功,反而被腰斬。

古代進諫成功的故事

2樓:喵喵喵

1、鄒忌

鄒忌以妻因為偏愛自己、妾因為害怕自己、客因為有求於自己,都說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鄒忌從中悟出自己受到了矇蔽,從而想到齊威王受到了宮婦左右、大臣、百姓的矇蔽,比自己更嚴重,於是建議齊威王廣開言路,最終使得齊國在政治上戰勝別國。

2、觸龍

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並已佔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威後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才肯出兵。

趙威後溺愛長安君,執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寫的就是在強敵壓境,趙太后又嚴歷拒諫的危急形勢下,觸龍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用「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說服趙太后,讓她的愛子出質於齊,換取救兵,解除國家危難的故事,歌頌了觸龍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品質和善於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3、柳公權

柳公權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大書法家,還是一位為人耿直、敢於直言的人。

有一年,皇帝唐穆宗在一座寺院裡,看到了柳公權寫的字,心裡十分喜愛,很想見一見他,在一起談論談論書法。正巧,沒過多久,柳公權從自己做官的地方夏州(現在陝西北部)來朝廷辦事。唐穆宗聽說柳公權來了,就讓他來見自己,把他留在朝廷裡做了右拾遺(負責給皇上提建議的官)。

一天,唐穆宗和柳公權在一起談論書法,唐穆宗向柳公權請教說:「你的字寫得筆法端正、剛勁有力,可我卻寫不了那麼好,怎樣用筆才能把字寫好呢?」聽了唐穆宗的問話,柳公權心想:

我早就聽說皇上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

我何不借這個機會勸勸他呢?於是,他對唐穆宗說:「寫字,先要握正筆。

用筆的要訣在於心,只有心正了,筆才能正啊!這跟國家大事是一個道理,不用心不行啊!」聽了柳公權的話,唐穆宗知道他是借講筆法在規勸自己,不由得臉紅了起來。

4、劉伯溫

朱元璋登基不久,準備封賞立下汗馬功勞的文臣武將和自己的親戚朋友,可是,他想了想倒是有點為難:功臣有數,革命而沾親帶故的七親六戚卻多如牛毛,要是每個人都封他個官職,不就成了無功受祿、濫竽充數嗎?

要是不封親戚朋友為官,人家背後又會說三道四,講朱元璋當了皇帝便六親不認,再說面子上也過意不去。

為此,明太祖舉棋不定,悶悶不樂。軍師劉伯溫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情,又不便直言進諫,於是畫了一個身材魁偉的大丈夫,頭上豎著一束束亂得如麻的頭髮,每束頭髮上都項著一項小帽子。畫畢,敬獻給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細細觀賞,百思不解畫中含意。

想了一夜,終於恍然大悟。次日一早,明太祖召見劉伯溫,笑道:「家卿此畫進諫得好,朕即採納。」從此,朱元璋只封有功之臣,不再封親朋戚友為官了。

5、魏徵

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名叫魏徵,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

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

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 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進諫成功的比較多:

1、李斯進諫秦始皇《諫逐客書》成功

結果:李斯成功保住官職,並從此得到始皇的重視重用,也保住了其他門客的地位,為秦國留下了大量人才,為後來秦朝統一打下了基礎。

2、鄒忌諫齊威王

內容比較多,簡單點說就是通過兼聽則明、受矇蔽的程度來講治國的道理3、魏徵

唐太宗即位之時百廢待興。一天,他問魏徵:「賢明的君主治理好國家需要百年的功夫吧?

」魏徵不同意太宗的想法,他說:「聖明的人治理國家,就象聲音立刻就有迴音一樣,一年之內就可見到效果,二年見效就太晚了,怎麼要等百年才能治理好呢?」尚書僕射封德彝嘲笑魏徵的看法,魏徵說:

「大亂之後治理國家,就象餓極了的人要吃東西一樣,來得更快。行帝道則帝,行王道則王,事在人為,而不是人民是否可以教化。」太宗聽從了魏徵的意見,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只過了三兩年,唐朝就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4樓:阿里斯

太多了,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魏徵諫唐太宗、狄仁傑勸諫武則天等等,數不勝數。

古代勸諫的故事有哪些?

5樓:不開心啊煩死了

1、李斯《諫逐客書》

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推理嚴密,邏輯性強,論據充分有力。作者一方面列舉客卿對於秦國的歷史功績,得出"使秦成帝業……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以負於秦哉",打動秦王;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曉以利害,"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接下來又從"地廣者粟多"等聯絡到泰山、河海的比喻,再轉到"棄黔首以資敵國"的錯誤,歸結到"今逐客以資敵國"的危殆,進一步證明逐客關係到秦國的安危。

2、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通過自己的妻子、奴僕、有求於己的客人,對自己的讚美之詞,領悟到,齊王被人讚美而受到的矇蔽,於是入宮勸諫。最後,齊王知錯就改,成為強國眾多小國,聞之臣服。

3、魏徵直諫唐太宗。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

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4、觸龍說趙太后

左帥觸龍(對侍臣)說,希望拜見太后。太后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走入殿內就用快走的姿勢慢慢地走著小步,到(太后面前)謝罪,說:

"老臣的腳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見您有很長時間了。

左帥公說:"從現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王的子孫凡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在侯位的嗎?"(太后)說:

"沒有。現在老太太讓長安君的地位高貴,並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還給他很多貴重的寶器,卻不趁現在(您健在時)讓他有功於國,一旦您駕崩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身呢?老臣認為老太太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所以認為您(對長安君)的愛不如燕後。

"太后說:"(您說得)對。任憑您怎樣支使他吧!

"於是為長安君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作人質。齊國才出兵。

子義聽到這事說:"國君的孩子,可算是國君的親骨肉了,尚且還不能憑靠無功的尊位、沒有勞績的俸祿來守住金玉寶器,更何況是人臣呢!"

5、褚遂良還陛下笏勸諫的故事

褚遂良的差使,前者是向皇帝提意見,後者專門記錄皇帝的日常言行,以作為後世的史料。太宗有一次問褚遂良:「你記的那些事情,我能不能看一看?

」褚遂良說:「自古以來的史家傳統,就是記錄下君王的一言一行,或善或惡,作為後世的借鑑。只聽說君王努力不犯過失,沒有聽說過要親自觀史的。

」太宗問:「我要是做了不當的事情,你一定會記下來嗎?」

褚遂良說:「那是我的職責,你說什麼做什麼,我都會如實記錄。」

旁邊的另一位大臣插話說:「即使遂良不記下來,天下人也會記住的。」

太宗畢竟是個開明的皇帝,也就不在這件事上較真了。從此之後,他對褚遂良更為器重了。

貞觀二十一年,褚遂良被授予中書令的重任。

6、晏子向景公進諫

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別人了。

」景公說:「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了。

」便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

7、燭之武進諫秦伯

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鄭國派燭之武去見秦伯,燭之武說服了秦國與鄭國簽訂了盟約。然後秦伯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8、秦朝李斯進諫。一些官吏建議秦王嬴政驅逐所有的客卿,李斯反對並向秦王進諫,李斯並分析了驅逐客卿壞處,反覆闡明瞭驅逐客卿的錯誤。秦王嬴政接受了李斯的意見,為秦國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同時李斯也得到了嬴政的重用。

6樓:今生愛心

一、劉徐怒金

劉愚,南宋人,歷任江陵府教授、安鄉縣令等職,後辭官歸鄉,鑽研學問。

他的妻子徐氏從小就有德行,面對她母親想要將她嫁給富家公子的想法,敢於說不。長大後,她嫁給出生貧寒但德行出眾的劉愚。

據說,劉愚曾經有一天懷揣數兩銀子回到家中。徐氏見到後頓生疑惑:「作為一個教書匠,怎麼會突然得來這許多金錢?」

她揚言,如果錢來路不正,便要和劉愚斷絕關係。原本滿心歡喜的劉愚看到平時溫柔賢淑的妻子竟如此生氣,連忙從懷裡掏出一封信,告知妻子這些銀子是學生們交的學費。

二、霸妻清節

王霸,東漢時著名隱士。他早年曾在西漢為官,后王莽篡位,他便「棄冠帶,絕交宦」,隱居田園。

王霸有個叫令狐子伯的同鄉好友做了楚相,他的兒子也做了郡功曹。一天,令狐子伯的兒子來到王家送信。王霸的兒子此時正在田間耕作,看到其「車馬服從,雍容如也」,便有些沮喪。

王霸見兒子如此,也不免有所愧疚。

妻子看出王霸內心端倪,巧妙地說:「你向來講究名節,對榮華富貴不屑一顧,如今令狐子伯的顯貴哪比得上你的淡泊清節呢?現在怎麼能忘記以往的志向而為兒子感到慚愧呢?

」王霸聽後,果然頓悟。

三、中妻誦

吳中,明代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工部尚書。吳中在工部做官時**剋扣、狂妄傲慢。據說,他對手下極其苛刻,在工作時喜歡給工匠戴上刑具以防他們忍受不了打罵而逃跑。

一天,吳中從朝廷領回一張誥表,他的妻子有意讓孩子們讀誥表裡的詞句。接著,他的妻子問:「這張誥表是皇上寫的嗎?」

吳中說:「是翰林院的**寫的。」妻子冷笑一聲:「翰林院的人果真大才,能真正瞭解每個人。我聽了半天,滿篇沒有一個『廉』字!」吳中聽後,羞愧不已,此後果然有所悔改。

四、唐玄宗受諫

唐玄宗李隆基年輕時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後來任用李林甫為丞相,政治開始腐敗。公元745年,他封楊玉環為貴妃,縱情聲色,奢侈荒淫,政治越來越腐敗了。楊貴妃有個堂兄叫楊劊。

由於楊貴妃得寵,楊劊也平步青雲,做了御史,唐玄宗還賜名國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楊國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楊國忠處理。一時之間,楊家兄妹權勢熏天,他們結黨營私,把整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以致不久以後就爆發了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可當時,楊家兄妹過著花天酒地、窮奢極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楊貴妃等到曲江江邊遊春野宴,轟動一時。詩人社甫對楊家兄妹這種只顧自己享樂,不管人民死活的行為極為憤慨,寫出了著名的《麗人行》一詩,大膽揭露和深刻諷刺了楊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權勢的顯赫。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詩中的二句。這二句詩的意思是:楊家權重位高,勢焰的人,沒有人能與之相比;你千萬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發怒生氣。

五、忠言逆耳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大軍到咸陽後,進入秦宮探看。但見宮室華麗,各處室物不計其數,都是他從未見到過的。每到一處,許多美麗的宮人向他跪拜。

他越看越感到新奇,興味也越來越濃。於是,打算就住在宮內享受一番。

劉邦的部將樊噲發現劉邦要住在宮中,問他說:「沛公(指劉邦)是想有天下呢,還是隻想當一個富家翁呢?」劉邦回答說:「我當然想有天下。」

樊噲真誠地說:「臣進入秦宮裡,見到裡面的珍奇財寶不可勝數,後宮中美人數以千計、這些都是導致秦朝滅亡的東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萬不要留在宮中。」

劉邦對樊噲的勸諫不以為然,還是準備住在宮中。謀士張良知道這件事後,對劉邦說:「秦王無道,百姓造反,打敗了秦軍,沛公才能來到這裡。

您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應克勤克儉。如今剛入秦地,就想享樂。俗語說:

『忠誠正直的勸告往往不順耳,但有利於行為;含毒的藥吃的時候很苦,但有利於疾病。』望沛公聽從樊噲的忠告。」劉邦聽了,終於醒悟過來,馬上下令府庫封起來,關掉宮門,隨即率軍返回霸上。

大臣勸諫皇帝的故事,古代大臣向皇帝進諫失敗的例子

1 唐太宗與魏徵 魏徵的樣貌雖不超過一般人,卻有膽識謀略,善於讓皇帝回心轉意。魏徵總是觸犯龍顏當面直言規勸 有時遇到皇上特別生氣,魏徵卻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徵曾請假回家上墳,回來後對皇上說 聽別人說,皇上打算去南山遊玩,一切已經安排妥當 整裝待發。但現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麼原因呢?皇上笑答 起...

求古代類似於破釜沉舟最後成功的例子

背水一戰 西漢三年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王劉歇和大將陳餘率20萬大軍在井陘口迎戰。陳餘不聽謀士李左車的建議,與韓信硬拼,韓信用計將其引至河邊,然後派兵輕取趙軍大營,殺死陳餘,活捉劉歇,消滅趙國西漢三年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王劉歇和大將陳餘率20萬大軍在井陘口迎戰。陳餘不聽...

古代勸諫的故事有哪些,古代巧妙應答的故事有哪些

1 魏徵進諫,凡是他認為正確的意見,必定當面直諫,堅持到底,決不背後議論,這是他的可貴之處。魏徵曾說 陛下做事不對,我才進諫。如果陛下不聽我的勸告,我又立即順從陛下的意見,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豈不違背了我進諫的初衷了嗎?2 鄒忌向齊王進諫。通過兼聽則明 受矇蔽的程度來講治國的道理,最終使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