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觀音有哪些特徵

2021-03-19 18:29:02 字數 5672 閱讀 4645

1樓:匿名使用者

觀音菩薩有三十二相,以不同的方式來顯示眾生相來救人,不過真正的觀音菩薩特徵是以手拿淨瓶為主。

各朝代佛造像有什麼樣的時代特徵

2樓:匿名使用者

佛像的時代特徵 在佛教誕生約三四百年後,中華祖先經西域將佛引進中土,至今已經有兩千載。 中國的佛教文化,經過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思想意識、宗教信仰、生活習慣、日常言語之中。佛教教義中因果、因緣、追尋極樂世界的思想,同傳統的儒、道思想一樣,共同成為中國人的信仰。

與此同時,佛教在中華大地兩千年的傳播,也深深烙上了中華民族的印記,出現了法相宗、天台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禪宗、三論宗等幾大宗派,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義等也越來越中國化。 中國歷史悠久,各個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藝術也隨之千姿百態。以下是中國各個時期的佛像特徵:

(一) 十六國時期佛像特徵 1.這一時期的佛教造像遺留至今的多為金銅佛像,並且大多是青銅。 2.

佛像頭部為束髮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並且無發紋;大型佛像多為分綹式,並且有分組狀發紋。 3.背光一般為同心圓形。

4.眼大橫長呈杏仁狀,目光平視,鼻樑高挺。容貌端莊清秀,神情平靜溫雅。

佛座一般為造型簡單的四方臺,或者是四足束腰須彌座。 (二) 北魏時期雕像特徵 佛像特徵 1.頭部多為磨光式或分綹式肉髻。

2.面相方圓,但略瘦,額頭較寬,大眼橫長。 3.

身著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對稱分佈,衣紋深刻線條隆起。 4.佛像或坐或立於四足臺座上,背光多呈蓮瓣形。

5.頭光為圓形,外面蓮瓣一週。 菩薩像特徵 1.

臉型方中帶圓,頭挽高髻並戴冠,眼大,鼻高,脣薄,面相端莊慈祥,身體勻稱。 2.上身袒露下身穿裙,肩披帔帛,錦帶下垂交叉重疊,樣式較為煩瑣。

3.神情安詳,姿態自然。造型頗為完美,毫無做作之感。

北魏後期雕像特徵 佛像特徵: 1.面相清瘦,臉型呈漢人特徵,額頭高寬,眉清目秀。

2.肉髻較高,髮髻除磨光和淺水波式外,又出現了螺發,並且髮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 3.

大衣有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但更流行的是南朝文人士大夫的褒衣博帶,衣下襬褶皺重疊,線條流暢細膩。 4.身材比例協調,體態修長清瘦,給人飄逸灑脫之感。

5.銅佛像多體小量輕,石雕像增多 菩薩像特徵: 1.

面龐豐潤,容貌秀麗,頭戴寶冠,寶冠多為髮髻冠或花瓣式冠,束冠的寶繒自然下垂,不像前期往兩側飄舞。 2.身長腰細,上身半裸,下身著裙,配飾增多,大裙寬肥飄逸; 3.

帔帛一般搭在雙臂上,再由兩肩下垂交叉於雙腿之間,然後上卷至肘部,再向外飄,上卷處呈折角狀,這是當時婦女的流行裝束。 (三)北齊時期雕像特徵: 佛像特徵 1.

面相豐潤,面型略長,五官線條柔和,頭部肉髻較為平緩,多數不刻發紋,即使有也是淺雕式的螺型發紋。 2.身材修長,肩寬腰細,整體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圓型。

3.上身多穿僧祗支,外著敷搭雙間式外衣,下身著裙,衣服輕薄貼肉,衣紋線條簡潔。 4.

佛陀的神情溫和端莊,質樸淳厚。 5.此時佛像多為淺衣紋,立像多身軀扁平,側面看腹部向前凸起。

菩薩像特徵 1.面相豐潤,端莊秀麗,頭戴化佛冠或花冠,寶繒下垂至肩,但不外飄。 2.

帔帛下垂交叉處多不再用環,而是發展成一個飾物,裙褶處細密流暢。 (四)北周時期雕像特徵 1.頭長腿短,身體矮壯,略顯笨重。

2.衣紋線條簡潔流暢。 3.

帔帛變寬,呈三角型搭於兩肩膀上。 4.佛像整體比例失調,體軀肥碩敦實,姿勢多為簡單的僵直而立。

此時的瓔珞花飾,匹帛等都極粗碩飽滿,深垂直膝,細部多加雕飾。 (五)隋朝雕像特徵 1.豐頤足額,面相豐滿圓潤,眉毛纖細,鼻樑挺直,脣線分明,神情平和。

2.頭部較大,下身較短,比例略顯失調,身材粗壯。 3.

腹部稍稍突起,軀體有彎曲感,身體重心前傾。 4.姿勢較為僵硬,造型稍顯呆板,缺少飄逸的動態美。

5.佛像頭頂肉髻,螺發;菩薩多戴花冠,瓔珞粗大下垂至膝部,束冠繒帶和帔帛向兩側低垂。 (六)唐代雕像特徵 佛像 特徵 1.

面相豐滿,頭部為螺型或水波式髮型,肉髻相對於隋代較為高聳,大耳下垂,神情莊重而又不失慈祥。 2.身材比例勻稱,結構合理,體態豐腴,飽滿,袒露的胸肌起伏變化,寫實性較強。

3.體態自然舒展,具有很強的動態感。 4.

衣飾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帶式,更多的是方領下垂式,衣料質感柔和輕薄。 5.臺座多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圓形或花口形底邊。

6.衣紋流暢,下身衣褶懸搭於座前若檯布,具時代特點。 7.

鎏金泛紅,具時代特色。 菩薩像特徵 1.臉龐圓潤,曲眉豐頸,五官秀美。

2.上身袒露至腹,帔帛斜掛;下穿羅裙,腰部有束帶。服飾華美,帔帛環繞,瓔珞小巧精緻,衣服輕薄透體,紋線流暢自然。

體態豐腴,腰肢扭動,身體呈s型,動感強烈。 3.手持楊柳枝或執甘露瓶,為唐代觀音菩薩形象重要標誌。

**像特徵 將迦葉以往削瘦老邁的形象變得剛毅壯實,天庭飽滿,目光深沉; 阿難則體態豐潤,年輕力壯,眉目清秀,神態平和,溫柔敦厚。 天王力士像特徵 頭部梳拳形髻,眉毛倒豎,雙目圓睜,嘴型大張。天王身披鎧甲,腳踏夜叉;力士上身袒露,下身著裙赤腳,多是半弓步的姿勢,挺拔雄健。

飛天像特徵 面容嫵媚,身材勻稱,體態婀娜,飄逸自然,長裙緊裹雙腿,雙腳外露。 (七)宋遼金時期雕像特徵 宋遼金時代佛像具有濃厚得人間煙火氣息。寫實性較強。

這時期石雕衰落,木雕則異軍突起,尤其木雕觀音最為出色。 宋代佛像特徵 1.面龐豐潤,寬額豐頤,容貌端莊秀美,神情慈愛詳和,佛像頭頂肉髻,呈螺式髮型,但肉髻趨於平緩,螺發與肉髻之間的髻珠更加明顯。

2.身材勻稱,服飾的衣褶流暢,凹凸有致。 3.

羅漢造像具有很強的寫實性,人物形體刻畫完美。 4.姿態隨意活潑,富有個性,具時代風格。

遼代佛像特徵 佛像肉髻較為低平,螺發**多有髻珠。 1.兩肩寬厚,體態豐滿厚實,上身偏長,下身略短。

2.菩薩頭戴高冠或三葉形寶冠,面頰圓潤,眉毛修長,兩眼似閉未閉,鼻挺脣薄。上身袒露,項掛瓔珞,帔帛繞肘;下身著裙,線條流暢,衣飾飄灑自然。

3.蓮座盛行束腰大仰蓮式,蓮瓣肥碩,尖端略向外翹起,下層多為三層臺階狀或是俯蓮;佛座平面盛行方形,圓形和六出花口形,方臺上的鋪布中間呈半圓形,兩側下垂呈三角形,有明顯的圖案化傾向。 金代佛像特徵 造像軀體壯碩,寬肩闊胸,寫實性強,施彩敷色講究華麗繁縟。

(八)元代雕像特徵 1.臉型豐滿圓潤,面相清秀靚麗,表情恬淡柔和。 2.

肉髻高聳,多為帶三葉或五葉寶冠。 3.軀體健碩,肩寬,腰細,胸部豐滿。

4.菩薩袒露上身,胸佩瓔珞,瓔珞的顆粒較大;下身著裙,紋絡簡潔。 5.

蓮花臺座的蓮瓣肥大飽滿,底沿外卷 6.面部為倒置的梯形,五官緊湊,具元代特徵。 7.

元代佛像蜂腰長身,姿態嫵媚,菩薩則高乳豐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風格 (九)明代佛像特徵 1.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脣,額頭較寬,大耳下垂。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

2.身材比較勻稱協調,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流動柔和,衣褶轉折自若。 3.

菩薩肩寬腰細,袒露上身,身資婀娜,呈s型,瓔珞,佩飾精密繁複。 4.寶冠葉片作鏤空狀,正中葉片呈彎月形,為明代特點。

5.臺座為束腰式仰覆蓮座,造型寬大,蓮瓣寬肥,呈一週對稱分佈,具典型時代特徵。 6.

細部表現較充分,衣服邊緣刻細碎的花紋,晚期造像常用手法。 7.仰覆蓮座,邊緣連珠紋一週,蓮瓣圓潤,底沿外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

8.金水成色足,黃中泛紅,為明代標準色。 9.

衣紋流暢,生動曲折,腿部裝飾略呈橢圓形群褶,是明代造像的手法。 10.甲衣及絆甲絲絛均較寫實生動,這是明代造像的普遍特點。

(十)清代雕像特徵 1.臉型方圓豐潤,豐頤寬額,五官精緻,雙眼傳神。 2.

身體比例協調,造型優美。 3.多著漢式衣服,衣紋呈放射狀,衣褶曲折生動,帔帛較寬大。

4.胸前所飾的瓔珞,串珠,雕刻的極為精美細膩,華貴高雅。 5.

蓮座底沿明顯外撇,蓮瓣規整,蓮瓣扁平,一般只圍大半,具時代特色。 6.度母眼線為一波三折式,間距較寬,是清乾龍造像特點。

7.冠葉呈平板狀,不鏤空,製作教粗率。 (十一)藏傳佛像佛像特徵 藏傳佛像主要以青銅像為主,佛陀頭頂高肉髻,菩薩頭戴花冠或三葉冠。

他們都面相方圓,顴骨略顯突出;軀體粗壯,肩寬腰細,高乳大臀,姿勢呈三折枝式,衣著背光則顯簡潔。

各個朝代青銅佛像的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悠久,各個朝代

文化不同,青銅藝術也隨之千姿百態。以下是我國從唐代到清代各個朝代佛像的特點:

1、唐朝

這是佛造像水平最完美的時期,盧舍那大佛就是其最傑出的代表作。此時的佛造像,面相豐滿,髮型除了螺紋式,又發展出水波式,大耳下垂,神情莊重而又不失慈祥。造像的身材比例勻稱,結構合理,體態豐腴飽滿,袒露的胸肌有起伏變化,寫實性較強,而且體態自然舒展,具有很強的動感。

佛像的衣飾也越來越多樣化,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帶式,更多的是方領下垂式,衣料質感柔和輕薄,衣紋流暢,下身衣褶懸搭於座前,就像檯布一樣。佛像的臺座多 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圓形或花口形底邊。這一時期的佛造像如果鎏金,則鎏金泛紅,這也是當時特有的。

2、宋朝

宋代佛造像面龐豐潤,容貌端莊秀美,神情慈愛詳和,但頭頂肉看趨於平緩,螺發與肉看之間的髫珠更加明顯。

其人物形體刻畫完美,姿態隨意活潑。遼金此時,北方遼金的佛造像與宋有所不同,表現為:兩肩寬厚,體態豐滿厚實,上身偏長,下身略短。

菩薩像多 頭戴高冠或三葉形寶冠,兩眼似閉未閉,鼻挺脣薄;上身祖露,項掛瓔珞,帔帛繞時;下身著裙,線條流暢,衣飾飄酒自然。

北方佛造像 蓮座盛行束腰大仰蓮(蓮口向上),蓮瓣肥碩,尖端略向外翹起,下層多為三層臺階狀或是俯蓮(蓮口向下) ;這時的佛像臺座則開始流行方形。金代佛像身軀更壯,肩寬胸闊,施彩敷色講究華麗繁縟。

3、元朝

元朝地域遼闊,佛像深受印度及藏傳佛教的影響,其特點表現為普薩祖露上身,胸佩瓔珞,瓔珞的顆粒較大;下身著錯,紋絡簡潔。佛像面部為倒置的梯形,五官緊湊:菩薩蜂腰長身,姿態嫵媚,高乳豐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風格。

4、明朝

這一時期佛像又回到傳統審美中: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脣,額頭較寬,大耳下垂,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佛造像的身材比較勻稱協調,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流動柔和,衣褶轉折自若。

其最大的特徵是: 寶冠葉片呈鏤空狀,正中葉片呈彎月形;臺座為束腰仰俯蓮座,蓮瓣寬肥;衣服邊緣刻細碎的花紋;腿部裝飾略呈橢圓形群褶;金水成色足,黃中泛紅這些都是明代佛造像獨有的特徵。

5、清朝

清代的佛造像,工藝已經登峰造極,五官、身材比例、衣著、衣紋、飾品,就講究一個「精緻」。其特點在於:佛造像多穿漢服;蓮座底沿明顯外撇,蓮瓣規整、扁平,-般只圍大半,其冠葉呈平板狀,不鏤空。

擴充套件資料

青銅佛像產生於商周,是以銅料為胚,運用雕刻、鑄塑等手法制作的一種雕塑。銅雕藝術主要表現了造型、質感、紋飾的美,多用於表現神祕有威懾力的宗教題材。如佛像等。

其造型多成威嚴粗獷、端莊沉穩之態,表現出堅實渾厚、富麗輝煌的質感。銅雕的紋飾主要為饕餮紋,或以動物頭部造型,再以鳥、獸、蟲、魚部分形體組成抽象的圖案來襯托銅雕造型。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銅雕藝術品有西周的「伯矩」鬲,晚商的「司母戊」鼎以及漢代的「馬踏飛燕」。

製作工藝

一般分為鍛造和鑄造。目前國內鍛造佛像方面最出色的要數杭州金星銅工程,鑄造佛像方面則是安徽銅陵的佛香天逸佛文化****最為突出。

杭州金星是由目前國內唯一的銅雕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領銜,朱炳仁大師是百年銅藝的***傳承人,其獨特的工藝手法已被收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徽銅陵的佛香天逸佛文化****以弘揚佛文化為準則,不斷創新的製作工藝為基石,以成為銅佛像界新的領導者。

中國曆代王朝有哪些?中國曆代王朝有哪些呢

列表 夏朝 約公元前2070年 約公元前1600年 有爭議 商朝 約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有爭議 周朝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 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 戰國,共計 790年。秦朝 公元前221 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 15年。楚漢相...

相貌特徵有哪些,外貌特徵描寫有哪些?

眼睛大小 單眼皮還是雙眼皮 眼球的顏色 的顏色 臉型 眉毛的形狀,睫毛的長短。外貌特徵描寫有哪些?一,外貌描寫 對人物外在特徵 外貌 神態的描寫 二,構成如下 1,容貌 面容長相,如五官等 身材 高 矮 胖 瘦 衣著 穿著打扮 2,神態 表情 喜 怒 哀 樂 一,外貌描寫 也稱肖像描寫,即是對人物的...

形態特徵有哪些,石魚的形態特徵有哪些?

一年生草本,根系發達,根幅30 120cm,主要分佈在30cm的土層內。稈直立或基部膝曲而略斜升,高90 250cm,粗壯,徑0.8 1.5cm,具8 11節。葉鞘疏鬆,光滑,多數短於節間 葉舌葉耳缺 葉片寬條形,長20 60cm,寬1.5 3.5cm,邊緣具細齒或微呈波狀。圓錐花序直立,或成熟時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