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達爾文的進化論,關於達爾文進化論

2021-03-19 18:29:18 字數 5292 閱讀 7528

1樓:鬱悶

(一)進化論產生的背景 19世紀中葉,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創立了科學的進化論。達爾文在他的進化論中唯物地闡明瞭生物進化的原因(機制),從而摧毀了神創論在生物學中的統治地位。達爾文之所以能在這個時期完成進化論是有其歷史背景的。

首先,這是因為自然科學到了這個時期已經積累了充分的事實,證明有機界存在著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在19世紀中葉,古生物學、地質學、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細胞學等學科所提供的豐富資料,為科學進化論的產生準備了條件。

2023年達爾文以自然科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貝格爾」號**的環球旅行。在歷時五年之久的航行考察實踐中,使他獲得了地質、古生物、植物、動物等多方面極為豐富的實際知識,為他以後從事生物進化理論的總結,提供了直接的感性知識源泉。他在自然界觀察到的無數事例,不能不使他對主張物種不變的神創論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達爾文在考察結束時已經形成了物種變化的觀點,但是物種為什麼能發生變化,變化的規律是什麼?達爾文當時還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達爾文繼科學考察之後,又轉而深入社會生產實踐。當時英國有發達的畜牧業和園藝業,蓬勃開展的育種工作給達爾文提供瞭解決上述問題的條件。人類的育種實踐,有以下兩個特點:

(1)生物在人的有意識的控制下所發生的變異,比起在自然狀態下所發生的變異要迅速,而且也更明顯;(2)在人的控制下所引起的變異,比較容易看到新性狀的形成與人對它的要求有關。這就是說:我們比較容易看到一個新品種是如何形成的。

達爾文認識到研究育種工作的實踐經驗有助於解決進化的機制問題。他當時這樣寫下:「我開始觀察的時候,便覺得細心研究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會給瞭解這個難解的問題提供最良好的機會。

果然使我沒有失望……。」

在總結育種實踐的經驗和他自己的科學實驗中,達爾文逐步形成了人工選擇的學說。

(二)達爾文進化論的基本內容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是關於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的學說。他是首先形成了人工選擇的學說,然後進而建立自然選擇的學說。因此先把人工選擇學說作一簡單說明。

1.人工選擇學說:達爾文在研究家畜和作物品種起源時,首先發現每一種家畜和作物都有許多品種,他認為不論品種有多少,它們之間的差異可以很大,但這些品種都來自一個或少數幾個野生種。如家鴿的品種很多(達爾文當時蒐集的鴿子有150個品種),但它們都起源於一種,即野生的巖鴿;家雞的品種很多,但都**於共同的祖先,即野生的原雞。

不同的品種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達爾文認為:家養生物的各種品種,是人類通過有意識的選擇而創造出來的。

所謂選擇,就是人類根據他們的要求和愛好把符合要求的個體變異儲存下來,並讓它們傳種接代,把不符合要求的個體淘汰。通過遺傳與變異的累積,逐漸形成各種品種。這樣看來,新品種的形成包括3個因素:

即變異、遺傳與選擇。變異在這裡起著提供材料的作用,沒有變異就沒有選擇的原材料;選擇保留了對人有利的變異,淘汰對人不利的變異,沒有選擇,就沒有變異的定向發展;遺傳起著保持鞏固變異的作用,沒有遺傳,就沒有變異的積累。

人工選擇學說的建立對達爾文進一步**物種起源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使他聯想到,在自然界是否也有類似的選擇過程呢?進一步的研究使達爾文確信:各物種的起源也是由於在自然界存在著同人工選擇相似的選擇過程。

從而建立了自然選擇的學說。

2.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學說是達爾文根據以下3個觀察到的事實和由此而得出的兩個推論而建立的。

首先,達爾文發現各種生物都有很高的繁殖率,如果自然界沒有限制生物繁殖的因素,那末每個物種都有按幾何級數(2、4、8、16、32、64……)迅速繁殖後代的趨勢。例如象(是動物界中生殖緩慢的),從一對雌雄象開始,到750年之後,將產生出1900萬頭象。一對麻雀,在10年之後,將繁殖出2750億個子孫。

達爾文觀察到的第二個事實是:自然界各種生物的數量,一般說來,在一定時期內都保持相對穩定。儘管生物的繁殖潛力是巨大的,而實際上,動物的卵子(或植物的種子)不一定都能發育,幼體不一定都能成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淘汰掉了。

達爾文注意到的第三個事實是:生物普遍地存在著變異。親代與子代並不完全相同,同一親代所生的子代也總有差異。事實上,沒有兩個個體是完全相同的。

達爾文從觀察到的3個事實中得出了兩個推論:

第一個推論:在自然界物種的巨大繁殖潛力之所以未能實現,乃是由於生存鬥爭(strugglefor existence)。正因為,一方面生物具有高度繁殖力,另一方面,生存條件不允許生物所產生的後代都能生存下來,因此,生物必然總是在生存鬥爭中,或者與無機環境作鬥爭,或者與不同種生物鬥爭(種間鬥爭),或者與同種的其它個體作鬥爭(種內鬥爭)。

達爾文認為「最劇烈的鬥爭,差不多總是發生在同種的個體,因為它們居住在同一地域,取食於同樣食料,遭受到同樣威脅。」

第二個推論:在生存鬥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得到最好的機會儲存自己和生育後代;相反地,那些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鬥爭中就會遭到淘汰。達爾文把生存鬥爭所引起的這個過程稱為「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或「適者生存」。

通過長期的、一代一代的自然選擇,物種的變異被定向地積累下來,逐漸形成了新的物種,推動著生物的進化。

以上就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本要點。

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達爾文進化論,第一次對整個生物界的發生、發展,作出了唯物的、規律性的解釋,推翻了特創論等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在生物學中的統治地位,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個革命變革。恩格斯高度評價了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它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3大發現之一(這3大發現是: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達爾文進化論)。

儘管受當時科學水平上的限制,達爾文學說中有個別的錯誤觀點,也留下一些問題沒有解決,但是,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不管這個理論在細節上還會有什麼改變,但是總的說來,它現在已經把問題解答得令人再滿意沒有了。」達爾文進化論奠定了人類對生物進化認識的基礎,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我們必然會更加深入地認識生物進化的規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

還有這個**,建議你去看一下。。。

關於達爾文的進化論

2樓:

最早懷疑進化論的人是達爾文自己——關於寒武紀生命大**的思考

關於達爾文進化論

3樓:初來詐盜

進化論只是達爾文提出的,經過一百五十年的發展,現在科學發展的程序為進化論所提供的佐證已經遠遠超出了達爾文的水平,

而大多數質疑進化論的文章,卻連達爾文的理論也沒搞清楚。兩者聽誰的,就明顯可見了

細數初中高中所學的一些自然科學知識:萬有引力是牛頓在三百年前提出的;電磁感應是法拉第在一百七十年前發現的;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率、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的釋出歷史也都有一百四十年;就連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到今年也都有一百年了……一百年是什麼概念?那是從最初只能飛36.

6米的飛機到現在能登入火星的宇宙飛船的發展時間,如果對進化論的瞭解僅限於「人是從猴子進化來的」,就太落後於時代了

感興趣可以去看看*****裡***所寫的關於進化論的文章,可以增加對進化論的瞭解

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說明一下,對達爾文演化論的質疑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從這一理論誕生起就一直存在的。智慧的產生是一個目前還沒有完全解決的科學難題,但並不構成對演化論的挑戰。很多所謂的史前文明(例如復活節島石像什麼的)被證明都是可以模擬當時的條件完全複製的,而且也有人那麼做了。

或許我們需要先辨明一下所謂的「史前文明」的真偽,再來判斷是否需要挑戰演化論。

至於人類的起源,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和證據。從化石等等的角度看,各大洲人類出現的時候差不多;但是從基因的角度看,又似乎是從非洲出來的。所以我們需要新的證據或者其他的證明來幫助我們進行判斷。

5樓:手機使用者

要容許新觀點的出現,新理論的發展,不然科學怎能進步?

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6樓:夢中起緣

達爾文在2023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達爾文自己把《物種起源》稱為「一部長篇爭辯」,它論證了兩個問題:

1、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當時絕大部分讀了《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都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進化論從此取代神創論,成為生物學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當時,有關生物是否進化的辯論,也主要是在生物學家和**教傳道士之間,而不是在生物學界內部進行的。

2、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生物都有繁殖過盛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必須「為生存而鬥爭」。在同一種群中的個體存在著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

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

7樓:匿名使用者

達爾文進化論主要包括四個子學說:

一,一般進化論:物種是可變的,現有的物種是從別的物種變來的,一個物種可以變成新的物種。這一點,早已被生物地理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古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觀察、實驗所證實,我們現在甚至可以在實驗室、野外直接觀察到新物種的產生。

所以,這是一個科學事實,其可靠程度跟「地球是圓的」、「物質由原子組成」一樣。在今天,除了極其個別的由於宗教信仰偏見而無視事實的人,實際上已無生物學家否認生物進化的事實。

二,共同祖先學說:所有的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分子生物學發現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遺傳密碼,生物化學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終證實了達爾文這一遠見卓識。

所以,這也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科學事實。

三,自選選擇學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的存在,是已被無數觀察和實驗所證實的,所以,這也是一個科學事實。

但是,現在學術界一般認為,自然選擇的使用範圍並不象達爾文設想的那麼廣泛。自然選擇是適應性進化(即生物體對環境的適應)的機制,對於非適應性的進化,有基因漂移等其他機制。也就是說,不能用自然選擇來解釋所有的進化現象。

考慮到適應性進化是生物進化的核心現象,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也是成立的。

四,漸變論:生物進化的步調是漸變式的,是一個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累積微小的優勢變異的逐漸改進的過程,而不是躍變式的。這是達爾文進化論中較有爭議的部分。

在達爾文在世時以及死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大部分生物學家,特別是古生物學家,都相信生物進化是能夠出現躍變的,認為新的形態和器官是源自大的躍變,而不是微小的變異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緩慢而逐漸地累積下來的。包括赫胥黎在內的一些古生物學家由於強調生物化石的不連續性,而持這種觀點。在遺傳學誕生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早期遺傳學家們由於強調遺傳性狀的不連續性,也普遍接受躍變論。

在20世紀40年代,「現代綜合」學說將遺傳學和自然選擇學說成功地結合起來,漸變論逐漸佔了優勢。但是近

二、三十年來,古生物學和進化發育生物學的研究表明,生物進化過程很可能是漸變和躍變兩種模式都存在的,躍變論又有抬頭的趨勢。不過,進化論所說的躍變,除了某些非常特殊的情形(例如植物經雜交出現新種),並非是指在一代或數代之間發生的進化,而可能經歷了數千年、數萬年乃至數百萬年,只不過以地質年代來衡量顯得很短暫而已。

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意義

人類開始有記載傳承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東西留下來,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人類歷史上有了斷層,還是被什麼機構給掩蓋了,就從人類的象形文字的時候說起,那時候人們有了文字,就算表達不清楚,但人類的語言是可以交流清楚的,那時候的人類的身體特徵和現代人無異。在這些人之前的人類如果是猴子的話,那麼肯定有記載或者傳說...

達爾文進化論的缺陷有哪些,達爾文的進化論存在哪些缺陷

一 進化論不能解釋生物的許多器官的演化或特徵。二 進化論存在將 微進化 與 廣進化 相混淆等多種邏輯錯誤。三 現代生物遺傳學否定進化論的證據。四 分子生物學研究否定進化論。五 古生物學證據的缺失。擴充套件資料 達爾文進化論主要包括四個子學說 一 進化論 物種是可變的,現有的物種是從別的物種變來的,一...

請舉證達爾文進化論的合理性也可以提出關於進化論的新觀點

來自於 證據島類為了爭食可以從 大嘴 變成 小嘴 美國科學家經過長 證實,激發達爾文產生進化論思 想的鳥類仍在進化中。這一研究 成果也為達爾文的進化論提供了 新的證據。14日出版的 科 學 雜誌公佈了這個研究成果。一大喙變小喙 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 家彼得 格蘭特領導的科研小組 經過長期對加拉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