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原君》反映了什麼思想,黃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什麼?

2021-05-29 13:02:45 字數 5495 閱讀 8940

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觀點是:封建君主以天下為私有,掌天下利害之權,實為天下之「大害」,應破除以「君臣之義」為至上的觀念.

黃宗羲的觀點,體現的是一種與中國歷史上的所有思想家們根本未曾有過的、嶄新的「民主」的思想,而不是傳統的「民本」的思想.這種政治和社會理想,是中國思想史的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它標緻著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從制度上來認識社會、政治和歷史,開始把「治國平太下」的途徑,從單純地重視「修身、齊家」,而發展為進一步重視對腐朽的**制度改革.

黃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黃宗羲的主要政治思想:"主張君主立憲制"、」批判半封建制度「。

黃宗羲留於後世的傑出貢獻就是在於他的政治思想方面。

黃宗羲激烈反對君主**制度。

黃宗羲還進一步批判了封建**主義的法制。他指出,**帝王的法,是為了保護他們自己的統治而制定的,因而是非法的。

黃宗羲認為,在法治的原則下,可以不廢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黃宗羲還駁斥了輕視工商業的傳統思想,指出工商業和農業一樣,「蓋皆本也」。他認為有關國計民生的工商業應該受到保護。

黃宗羲對封建**制度的批判和他所提出的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工商業發展後市民的一些政治要求,帶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在當時是進步的。

閱讀大學語文《原君》黃宗羲,為什麼說,人君為天下之大害

3樓:匿名使用者

黃宗羲認為要限制君主的權力,首先得明辨君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

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則設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從本質上來說:

「臣之與君,名異而實同」,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因此,君主就不應該高高在上,處處獨尊的地位。就應該儘自己應盡的責任,即為天下興利除害。

否則就該遜位讓賢,而不應「鰓鰓然唯恐後之有天下者不出於其子孫」。至於為臣者,應該明確自己是君之師友,而不是其僕妾,「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如果認為臣是為君而設的,只「以君一身一姓起見」,「視天下人民為人君囊中之私物」,自己的職責只在於給君主當好看家狗,而置「斯民之水火」於不顧,那麼,這樣的人即使「能輔君而興,從君而亡,其於臣道固未嘗不背也」,但同樣是不值得肯定的。

因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這就是黃宗羲的君臣觀。

使學校成為**、議政的場所,是黃宗羲限制君權的又一措施。黃宗羲認為,設立學校,不是為了養士,更不是為了科舉,而是「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而後設學校之意始備」。具體而言,就是一方面要形成良好的風尚,「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之氣」,另一方面,則形成強大的**力量設法左右政局。

只有這樣,才能使「盜賊奸邪,懾心於正氣霜雪之下,君安而國可保也。」

黃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權的另一主張就是設立宰相。他認為:「有明之無善政,自皇帝罷丞相始也。

」黃宗羲認為明代罷除了宰相,就再沒有人能與天子匹敵了。這樣,天子就更加高高在上,更加奴視臣僚,更加專斷獨行,為所欲為。

原君-黃宗羲的主要觀點是什麼,在當時有何進步意義? 謝謝! 10

4樓:文科班de差生

這個問題只能簡單點回答。黃宗羲的主要思想是反對封建君主**。在當時起到了衝擊封建君主**制度。

回答的不好,請多包涵!

《明夷待訪錄》反映了黃宗羲的什麼思想?他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什麼影響?

5樓:千曉書生

反映的是民主、民本思想。

他的思想為中國近代反**主義的思想家們提供了有力的**。

6樓:檻外清幽

《明夷待訪錄》第一章《原君》:對幾千年的封建**制度進行了無情深刻猛烈的抨擊與批判,指出「天下為主,君為客」,提出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君王只不過是為人民幸福而服務的客人。黃宗羲還提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認為以君主為首的**制度是使人民痛苦的大害,對制度的抨擊可以說是空前的。

第二章《原臣》:黃宗羲提出臣對君絕對服從的關係不是真正的君臣關係,只是宮妾罷了,真正的君臣應該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是一種平等的關係。

具體摘錄與評析:

3.後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知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打私為天下之大公。

4.是以其為得之也,(君王)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

「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

」(這是我產業的利息所得啊!)

析:黃宗羲被譽為近代中國民主思想啟蒙者,他在其書中以勇敢的「異端」思想,猛烈抨擊封建君主**,悉心設計新的世界,該書閃爍著民主主義思想的光芒,是一部傑出的政治專著,具有劃時代意義。黃宗羲所提出的政治模式顯然包含了反對君主**,主張民主,民權的思想內容,具有樸素的民主性。

黃宗羲對封建帝制的存在及其罪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揭露和深刻無情的鞭撻,他認為帝王是唯一的害民之賊,而「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也成為其書中最膾炙人口的話之一。

5.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

6.不以天下為事,則為君之僕妾也;以天下為事,則為君之師友也。(沒有選錄完,更詳細的可以直接去參看《明夷待訪錄》)

析:黃宗羲認為那些對君主唯唯諾諾,點頭哈腰的人不是「臣」,充其量只是宦官和宮妾而已,臣不是為了君主而只是單純地為了百姓民眾。黃宗羲認為在君臣以萬民百姓為服務物件的前提下,他們的關係像是師友那樣可以選擇的平等關係,這體現君臣共治天下的治權平等思想。

黃宗羲的君臣思想斬斷了父子君臣的綱常鏈條,動搖了三綱五常的磐石基礎。

7.山澤之利不必其盡取,刑賞之權不疑其旁落,(法律)貴不在朝廷也,賤不在草莽也。

8.利不欲其遺下,福必欲其斂於上;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制其自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有設一事防其欺。

析:黃宗羲主張在法律方面一視同仁,治理天下之法應該是萬民之公法,而非君王一人之私法。黃宗羲深刻批判了**帝王謀取私利,保護君王既得利益的做法,他認為要讓百姓從法律中獲益。

黃宗羲的這些思想觀念與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提倡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本思想主張一致,是明末思想解放學說影響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很多人一直將黃宗羲歸為明末清初學者,但實際上黃宗羲的生長環境,思想主張的產生都是在明末那個開放的社會和新思想蓬勃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產生的。黃宗羲為明朝遺民,清朝統治中國之後,黃宗羲就選擇了隱居。他的《明夷待訪錄》在清朝乾隆年間被長期列為**,直至清末梁啟超變法,才將其重新刊刻。

(以上論述和引用不夠詳細,詳細參看《明夷待訪錄》

知道後來的維新變法很多思想都是直接引用自黃宗羲的,黃宗羲是我國偉大的近代啟蒙主義思想家,他的思想具有劃時代意義

根據材料二,概括黃宗羲的思想主張,並指出盧梭與黃宗羲政治學說性質的不同之處

7樓:司馬鑄劍

黃宗羲與盧梭思想之異同

1.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相似.黃宗羲所處的明末清初之際,中國的封建社會已經開始走向衰敗,君主**的弊端日益暴露,資本主義萌芽已經開始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等行業中出現,人們日益要求推翻君主**統治,各種思想討論異常活躍,這種情形與盧梭所處的18世紀的法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18世紀大革命前的法國,封建**制度已經到了消亡的地步,整個社會處於由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社會變革期,思想界也是非常活躍,因此二者的思想都是在封建**制度沒落、資本主義制度即將誕生以及學術討論非常活躍的時期產生的.

2.思想的內容有相似之處.首先,二者在論述國家權力的起源時都設想有一個自然狀態,認為在這個自然狀態中的人都是有私利的,而且是平等自由的.

其次,二者都針對封建君主**制度提出「君權民授」的理論.黃宗羲在《原君》中動搖了封建君主**統治的合法性,對君主權力的**提出了質疑.盧梭也極力反對封建君主**,他認為:

「**制度之統治臣民並不是要為了他們的幸福,而是要使他們貧愁困苦以便統治他們.」①他以「主權在民說」取代「主權在君論」.第三,二者都崇尚法治,黃宗羲反對儒家學說中的人治觀點,他認為現在的法乃「一家之法」,這種法是以維護君主的利益為前提的,只保護少數人的利益,他主張應該建立「天下之法」,這是他法治思想最先進的地方.

盧梭也是極力主張法治的,他認為人民主權具體體現為「公意」,就是絕大多數人的意志,而法律又是「公意」的外在表現,因此,要遵循人民主權的原則就必須實行法治.

1.對封建君主**制度的批判程度不同.黃宗羲和盧梭在批判封建君主**制度時,深刻程度上黃宗羲不及盧梭.

黃宗羲批判否定的僅僅是個別殘暴的「惡」君,即把權力只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的封建**君主;推翻的也僅僅是「惡」的政治,即封建君主**,他崇尚「善」君,也就是肯分權給臣民的君主,他對君主制度還抱有幻想,因此,黃宗羲是批判封建君主**,但不否定君主制;盧梭對封建君主**的批判是很徹底的,他不僅批判一切封建君主,而且否定的是整個封建社會的制度.盧梭指出,在封建君主**制度的國家裡,國家的全部權力都掌握在國王一人手中,而這個權力永遠是為國王一人的利益服務,而並不能代表全體人民的利益.「國王的私人利益首先就在於人民是軟弱的、貧困的,並且永遠都不能夠抗拒國王」②.

2.所推崇的政體不同.正是由於黃宗羲和盧梭批判封建君主制制度的程度不同,也導致了二者所推崇的政體也產生了差別.

黃宗羲不否定封建制度本身,主張對封建**制度進行一系列的修補,以改變現狀,因此他推崇的仍然是封建君主制度,即「善」的君主制,黃宗羲主張仍然實行君主制度雖然有一定的歷史侷限性,但是他的分權觀念的提出已經是向近代民主邁出了一大步,是值得肯定的.盧梭極力反對封建君主制和貴族制,主張建立民主制,但他認為最理想的民主制就是古希臘雅典城邦那樣的直接民主制,他認為人民的主權既不可以轉讓,也不可以分割,而只能由人民自己行使自己的權利.顯然,盧梭的直接民主制是帶有「烏托邦」的性質,對現代國家來說,是具有不可操作性的.

3.對「民主」內容的闡釋不同.黃宗羲雖然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主張,但他缺乏「主權在民」的觀念,不像盧梭直接打出「主權在民」的鮮明旗幟.

黃宗羲並不認為天下所有的人民都享有同等的權力,而只把權力賦予那些「士大夫」身上,他認為在封建經濟的制約下,大部分人民都沒有權利意識,因而也不會要求權力,他們只需要能保護他們僅有利益的「善」君,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黃宗羲的思想還是封建傳統的民本思想,與盧梭的民主思想還是有差異的.

4.對「法治」的理解不同.黃宗羲和盧梭都主張法治的思想,但二者對法治內涵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

黃宗羲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統治方法,其主要內容是「為之授田以耕之,授地以桑麻之,為之學校以興之,為之婚姻之禮以防其淫,為之卒乘之賦以防其亂」.這些思想中都蘊含有民主的因素.盧梭的「法治」著重點並不在於強調法律的具體內容和條款,而是勾畫了法治統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則.

他認為「法律乃是公意的體現」,也就是說法律是建立在「公意」的基礎之上的,與盧梭相比,黃宗羲的法治思想的內涵比較淺顯和具體.

5.對後世的影響不同.黃宗羲與盧梭及他們的政治思想給各自國家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人類的思想寶庫中均佔有重要的地位,但二者對後世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

黃宗羲僅僅是給中國後來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推翻封建君主**的理論支援,並沒有對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後的中國應該尋求什麼樣的治國道路提供路徑選擇;而盧梭的思想在法國掀起了一場劃時代的革命狂潮,把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併為今後的民主共和國的發展制定了一套完整、精密的理論框架.

《達莊論》反映了什麼思想感情,《五奎橋》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達莊論 是三國時期玄學家阮籍的後期作品之一,阮籍一生的思想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兩次大的轉化。在正始之前,阮籍無著作傳世,但據其他史料可以肯定,他受的是儒家思想的教育,其思想傾向是儒家的。在正始前期,阮籍有引老入儒,以老解儒的傾向,但並沒有突破傳統儒學或儒家思想的框架,他所理解的 自然 以及 自然 與 ...

材料一反映了元世祖什麼思想?為此他採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以農桑為本的思想 措施 禁止蒙古貴族圈佔農田做牧場,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材料三說明了什麼?元世祖為發展農業生產採取了哪些措施 元世祖重視農業的積極影響 至元八年 1271 取 易經 大哉乾元 之義,建國號為大元。次年,確定以大都為首都。集權政治的重新確立,恢復了正常的統治秩序,對人民的賦...

民為貴,涉及辭職,君輕。是誰說的?反映了他什麼思想

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一個國家,在地位上最重要的是人民,其次是江山社稷,最後才是君王。民貴君輕的思想 孟柯就是這麼個人。孟子,反映了民貴君輕的思想。樓上是文科班滴吧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誰說的?反映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