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是什麼故事,紙上談兵的故事簡介

2021-03-19 18:19:37 字數 5001 閱讀 7868

1樓:冷眼觀娛樂圈

趙括.典故: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

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

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

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

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紙上談兵的故事(簡介)

2樓:千年書蟲

戰國時期,趙奢的兒子趙括熟讀兵書,倒背如流。長平之戰時,秦將白起和趙將廉頗對峙,不分勝負,趙王聽信謠言認為廉頗消極避戰,便改派趙括擔任統帥。趙括盲目出擊,被白起包圍,斷糧斷水。

趙括率部突圍,被亂箭射死,失去統帥的趙軍投降,傳說被白起活埋了四十萬。

紙上談兵指的是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絡實際情況,空發議論。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問題。

3樓:金果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

那時趙奢已經去世。

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

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4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變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損兵40萬。

紙上談兵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

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擴充套件資料

成語質疑

戰國時沒紙,作史記時紙未廣泛應用,這就很明顯,這個成語不可能是戰國時的,也不可能是司馬遷所作。

紙上談兵的雛形大約出現在唐宋,正式作為成語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書生用兵,跟趙括一點關係都沒。連《東周列國志》也沒有這個說法。

關於所謂趙括紙上談兵的最早記載,應該是《上下五千年》第40節「紙上談兵的趙括」,這是評價趙括為紙上談兵,評價是否正確不提,但這顯然不能說這個成語源自趙括。

至於該觀點的發明,大概就是《現代漢語詞典》的功勞了,這本書是明確把該成語的出處定義在長平之戰的,依據說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紙上談兵用何紙

慕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後來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戰國時期,那時中國還沒有發明紙張。所以所謂的兵書應該記載在竹簡、木簡或者帛等絲織品上。

有人說紙上談兵是源於明代人劉三吾在一首詩中說:「朝野猶誇紙上兵」。我沒看到原詩,姑且存疑。

所以紙上談兵這個成語還是有很大錯誤的,準確地說實際應該是竹上談兵,木上談兵,帛上談兵。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還在看竹簡,比他早的趙括是不知道紙為何物的。現在的考古發現最早的紙在西漢就出現了,比傳統的說法,蔡倫造紙的東漢時期要早。

5樓:阿沾

簡介:戰國時期,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變通。

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損兵40萬。

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戰國時期趙國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

紙上談兵,讀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歷史評價

1、藺相如:「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2、趙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3、趙母:「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父子異志,願王勿遣。

」4、司馬遷《史記》:「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5、徐鈞:「少年輕銳喜談兵,父學雖傳術未精。一敗誰能逃母料,可憐四十萬蒼生。」

6樓:匿名使用者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被封為大將軍即將出兵的時候,他的母親上書告訴趙王說:「趙括這個人不可以讓他當大將。

」趙王已經打定主意。

趙括代替了廉頗(lián pō)擔任抗秦大將後,將原有的紀律和規定全部更改了,並將原來的軍官進行了撤換和重新安排。

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後,便派出小股部隊佯(yáng)裝失敗引誘趙括做出錯誤的判斷,然後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的士氣大亂。四十多天後,軍隊士兵飢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秦軍射死了趙括。

最後,趙括的軍隊大敗,幾十萬兵士都向秦軍投降了。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評價

藺相如:"括徒能讀其父書紙上談兵傳,不知合變也。"

趙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母:"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父子異志,願王勿遣。

"司馬遷《史記》:"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徐鈞:"少年輕銳喜談兵,父學雖傳術未精。一敗誰能逃母料,可憐四十萬蒼生。"

7樓: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王聽信了秦國散佈的流言,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

秦將白起聽到這個訊息,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被秦軍全數殲滅。

8樓:灝忛奔餜悹

紙上談兵的故事就是古代有一個人帶領部隊去打仗,在部署的時候談的誇誇其談,真正到了戰場上,自己沒有應變的能力,一般這樣的人就叫他紙上談兵。

9樓:小徑路人甲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成語質疑

戰國時沒紙,作史記時紙未廣泛應用,這就很明顯,這個成語不可能是戰國時的,也不可能是司馬遷所作。紙上談兵的雛形大約出現在唐宋,正式作為成語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書生用兵,跟趙括一點關係都沒。連《東周列國志》也沒有這個說法。

關於所謂趙括紙上談兵的最早記載,應該是《上下五千年》第40節「紙上談兵的趙括」,這是評價趙括為紙上談兵,評價是否正確不提,但這顯然不能說這個成語源自趙括。

至於該觀點的發明,大概就是《現代漢語詞典》的功勞了,這本書是明確把該成語的出處定義在長平之戰的,依據說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後來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戰國時期,那時中國還沒有發明紙張。

所以所謂的兵書應該記載在竹簡、木簡或者帛等絲織品上。

有人說紙上談兵是源於明代人劉三吾在一首詩中說:「朝野猶誇紙上兵」。我沒看到原詩,姑且存疑。

10樓:我係正宗客家人

紙上談兵,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希望有幫到你。

11樓:匿名使用者

趙奢的兒子趙括熟讀兵書,倒背如流。長平之戰時,秦將白起和趙將廉頗對峙,不分勝負,趙王聽信謠言認為廉頗消極避戰,便改派趙括擔任統帥。趙括盲目出擊,被白起包圍,斷糧斷水。

趙括率部突圍,被亂箭射死,趙軍投降,被白起活埋了四十萬。

簡潔的概括紙上談兵的故事,紙上談兵的故事簡潔

紙上談兵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典出自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記載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

紙上談兵的由來,紙上談兵的典故的由來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記載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成語 紙上談兵 拼音 zh sh ng t n b ng 解釋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

趙括紙上談兵的啟示,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對於我們的學習有什麼啟示?

告訴我們做事情要講究實際,要多方面去看待問題。讀死書沒有用,一定要注重實踐 只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解決問題 呵呵,趙括是戰國時期的人,我會告訴你人家一輩子沒見過紙?那還有個毛線的紙上談兵?竇娥冤 要改名 趙括冤 了好嗎?只有書本上的理論沒有實踐 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對於我們的學習有什麼啟示?就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