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什麼病害?怎樣治療,這是小麥的什麼病害,怎麼治療?

2021-05-28 19:20:57 字數 5444 閱讀 5917

1樓:農醫生

疑似縮二脲中毒

可以嘗試噴施蕓薹素,碧護,加氨基酸,腐殖酸,海藻酸葉面肥或者磷酸二氫鉀交替噴霧緩解,提高植株抗逆性促進生根壯苗,建議5-7天一次,連噴2-3次。

有條件最好是中耕劃鋤。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用。

這是小麥的什麼病害,怎麼**?

2樓:農醫生

遠端診斷,就靠你這二張**說明不了問題,很可能會引起誤診。1.看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引起,應該有病株的全株**,分別拍根部、莖部、葉片的特寫**,便於鑑定。

2.你應該附上詳細的說明,方便網友在鑑定時參考。

這小麥是什麼病害,怎麼**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小麥的主要病害有:鏽病、白粉病、紋枯病、赤黴病、全蝕病、黃矮病、叢矮病、土傳花葉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1.小麥條鏽病 小麥條鏽病主要發生於華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麥區和西南及華南等省(自治區),是一種氣傳病害,病菌隨氣流長距離傳播,可波及全國。條鏽病對小麥危害很大,流行嚴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麥減產80%以上。

(1)症狀 條鏽病主要發生於葉片上,也可發生在葉鞘、稈和穗上,在葉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鮮黃色橢圓形的夏孢子堆,沿葉脈縱向排列呈虛線狀,常幾條結合在一起成片著生。夏孢子堆中產生大量鮮黃的粉末,即夏孢子。小麥接近成熟時,在葉鞘和葉片上產生短的黑色冬孢子堆,埋生於表皮下。

小麥條鏽病的流行主要與小麥品種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環境條件有關。造成春季小麥條鏽病流行的條件有四:

第一,有一定數量的越冬菌源;第二,有大面積感病品種;第三,3~5月份雨量較多;第四,早春氣溫回升快,外來菌源多而早時,則小麥中後期突發流行。

(2)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在鏽病易發區,不宜過早播種;及時排、灌水,降低麥田溼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發;清除落粒自生苗,消滅當地越夏菌源。

②藥劑拌種:用96%天達惡黴靈2克加「天達2116」浸拌種型25克(1袋),兌水2~3千克,均勻噴拌麥種50千克,晾乾後播種,隨拌隨播,切勿悶種。可兼防白粉病、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③噴藥防治:在小麥拔節至抽穗期,條鏽病病葉率達到1%左右時,開始噴藥。每畝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5~60克,加水20~30千克噴霧,可防治條鏽病和葉鏽病,防治稈鏽病每畝用藥量應增加到110克。

在噴灑粉鏽寧或**酮時每15千克水加入25克「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可明顯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黴病,同時可增加小麥抗「倒春寒」、抗倒伏、抗乾熱風的能力。

2.小麥葉鏽病 小麥葉鏽病分佈於全國各地,主要發生在西南、華北、西北、東北麥區。對小麥造成的影響與條鏽病基本相同,發生更為普遍。

(1)症狀 葉鏽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但也能侵害葉鞘,很少發生在莖稈或穗部。發病初期,受害葉片出現圓形或近圓形紅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較小,一般在葉片正面不規則散生,極少能穿透葉片,待表皮破裂後,散出黃褐色粉狀物。

即夏孢子。後期在葉背面和葉鞘上長出黑色闊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埋於表皮下的冬孢子堆。

山東省小麥葉鏽菌於小麥收穫後就轉移到自生麥苗上越夏,冬麥播種出土後葉鏽菌又從自生麥苗上轉移到冬小麥麥苗上。播種較早的由於氣溫較高,利於葉鏽菌的生長,因而受害小麥發病重。播種較晚的,葉鏽菌侵入之後由於氣溫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絲體潛伏在麥葉內越冬。

(2)防治方法 同條鏽病。

3.小麥稈鏽病 小麥稈鏽病分佈於全國各地,以東北、內蒙古、西北等春麥區,以及長江流域、華東沿海和南方冬麥區發生最為嚴重。病害流行年份,由於來勢凶猛、危害大,常可在短期內引起較大的損失,造成小麥減產74%~84%。

(1)症狀 稈鏽病主要發生在小麥葉鞘、莖稈和葉鞘基部,嚴重時在麥穗的穎片和芒上也有發生,產生很多的深紅褐色、長橢圓形夏孢子堆。小麥發育後期,在夏孢子堆或其附近產生黑色的冬孢子堆。稈鏽病夏孢子堆散生,長橢圓形,表皮破裂而外翻。

小麥稈鏽病的流行主要與小麥品種、氣象條件有關。一般在小麥抽穗階段的氣溫和這一階段前後的降雨是影響病害流行的關鍵因素。小麥抽穗期的氣溫一般可以滿足稈鏽菌夏孢子萌發和侵染的要求,決定稈鏽病是否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溼度條件。

(2)防治方法 同條鏽病。

4.小麥白粉病 近年來隨著麥田肥水條件的改善及高產田群體密度加大,小麥白粉病發病逐年加重。小麥受害後,呼吸作用提高,蒸騰強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嚴重影響了小麥的正常生長髮育,小麥葉片早枯,分櫱和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造成減產。

(1)症狀 小麥白粉病主要發生於葉片上,也可發生於植株葉鞘、莖稈和穗上。一般葉正面病斑較葉背面多,下部葉片較上部葉片病害重。病部表面附有一層白粉狀黴層,病部最先出現白色絲狀黴斑,逐漸擴大並相互聯合,呈長橢圓形較大的黴斑,嚴重時可覆蓋葉片大部,甚至全部,黴層厚度可達2毫米左右,並逐漸呈粉狀。

後期黴層逐漸由白色變為灰色,上生黑色顆粒。葉早期變黃,捲曲枯死,重病株常常矮縮不能抽穗。

小麥白粉病的發生發展與氣象條件、品種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關係密切。當氣溫在15~20℃、田間空氣相對溼度在70%以上時,病害發展迅速,凡霧大露重、早春氣溫上升病害嚴重,並且田間溼度大則有利於侵染。肥水施用過多,小麥生長過旺,群體密度過大,密不透風,田間溼度大,植株幼嫩,抗病力低,也很容易發生白粉病。

(2)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豐產品種,可有效抑制小麥白粉病的發生,目前應以選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種為主。

②麥收後及時剷除各種場合的自生小麥,消滅初侵染源。

③合理密植,採用精量半精量播種,適當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適時排灌水。

⑤適時進行藥劑防治:在小麥白粉病普遍率達10%或病情指數達5%~8%時,即應進行藥劑防治。每畝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克加「天達2116」壯苗靈50克兌水30千克,在早春噴灑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並可有效防治凍害兼防治條鏽病和白粉病。

在發病較多的地區,可以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12%拌種,控制秧苗病情,減少越冬菌量,減輕發病,並能兼治散黑穗病,如果加入相同量的浸拌種型「天達2116」效果會更好。

5.小麥紋枯病 近年來小麥紋枯病危害加重,大有流行之勢。小麥受紋枯病危害,輕者穗小粒秕,重者不能抽穗,或形成白穗。一般病田減產10%左右,嚴重時減產30%~40%。

(1)症狀 小麥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紋枯病的侵染,病狀主要發生於葉鞘和莖稈上。葉鞘上病斑梭形,縱裂,病斑擴大連片形成爛莖。由於花稈爛莖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後形成白穗,結實少,子粒秕瘦。

(2)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和耐病品種。

②實行輪作,控制病害發生。

③適期播種,降低播量,合理密植。

④增施有機肥,避免大水漫灌,及時排水。

⑤及時進行藥劑防治: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150~200克或天達裕豐30克加「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50克,兌水45~60千克噴霧,或兌水300~450千克潑澆,或兌水15~25千克低量噴霧,第1次在返青後病株率達5%~10%(一般在3月中旬前後)噴藥,第2次用藥在第1次用藥後15天施用,可有效防治本病。

6.小麥赤黴病 赤黴病是小麥和大麥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國,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長江中下游麥區發生最嚴重的病害之一,在大流行年份,產量損失可達10%~40%。近年來,在黃淮海平原麥區、西北麥區和東北春麥區也多次發生大流行,造成很大損失。

赤黴病不僅造成麥類產量的減少,而且商品價值也低,病粒失去種用和工業價值。同時,由於病菌的代謝產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後還會中毒。

(1)症狀 赤黴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麥的各個部位,但在長江中下游麥區主要侵染穗部,症狀是穗腐。在小麥開花至乳熟期,小穗穎片出現水漬狀淡褐色斑點,進而擴充套件到全穗。氣候潮溼時,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現粉紅色膠黏黴層,後期產生煤屑狀黑色顆粒。

紅色黴層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顆粒是病菌的子囊殼。

赤黴病的流行主要因菌源量、寄主感病、生育期和氣候條件的相互配合程度,決定年度間、地區間的流行輕重。在長江中下游、長江以南、黃淮海平原、西北和東北春麥區,一般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麥抽穗揚花期間降雨多,雨日多,溼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有利於發病的環境持續時間愈長,則病害流行愈重。

菌源量少與感病期氣候乾旱、少雨是制約病害流行的主導因素。但是,部分麥區和個別年份,也會因小麥抽穗揚花期間溫度特別低,不適合發病,所以,溫度也能成為制約病害流行的主導因素。

(2)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清除作物秸稈等病殘體或冬前耕翻將病殘體深埋,以減少田間初侵染菌源數量;適時播種,合理施肥,降低田間溼度,防止漬害。

在齊穗揚花期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1200倍液噴霧,每畝100千克,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一般用藥1~2次。用多福合劑(含25%多菌靈、15%福美雙)500倍液噴霧,可以兼治散黑穗病;用40%滅菌丹可溼性粉劑200~300倍液噴霧,可以兼治麥類稈鏽病;用禾枯寧可溼性粉劑不僅可以有效地防治赤黴病,還可兼治白粉病等病害。

在噴灑殺菌劑時加入600~800倍的糧食專用型「天達2116」可顯著提高防病效果,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產量。

7.小麥全蝕病(1)症狀 全蝕病是小麥的一種毀滅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麥根部和莖稈基部。一般在抽穗前後發病明顯。

主要症狀是:莖稈基部及葉鞘變為黑腳症狀,根部變黑腐爛,根表可見病菌著生的葡萄菌絲。分櫱前後,基部老葉變黃,分櫱少,早春返春慢,黃葉多,嚴重的枯死。

拔節以後,根部和莖基部1~2節間嚴重腐爛,植株矮化。到抽穗灌漿期,莖基部明顯變黑腐爛,形成典型的「黑腳」症狀,病部葉鞘容易剝離,葉鞘內側與莖基部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絲層。由於病株根部與莖基部腐爛,病株常早枯死,形成白穗或子粒秕瘦,產量損失10%~20%,重者絕收。

小麥全蝕病也可隨水流傳播,多雨、高溫、地勢低窪,麥田發病重。早播、冬春低溫、成熟期受乾熱風侵害以及土質疏鬆、瘠薄、鹼性、有機質少,缺磷、缺氮的麥田發病均重。

小麥全蝕病有明顯的自然衰退現象,特別是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地區,可見有病害上升期、高峰期、下降期和控制期等明顯的不同階段,只要病害到達高峰後,繼續實行小麥、玉米種植制度,病害就會出現下降現象,一般經1~2年後病害就自然得到控制。至於出現自然衰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土壤中拮抗微生物群逐年得到發展有關。

(2)防治方法 選用耐病品種;與棉花、黃煙、薯類、花生、甜菜、豌豆、胡麻、綠肥、大蒜、油菜等非寄主作物輪作;增施磷肥,促進拮抗微生物的發育,減輕危害;深翻倒土,增施肥料,減少土壤表層菌源量;返青拔節期應適時中耕,及時灌水。

用20%**酮乳油50毫升或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75克,兌水2~3千克噴拌麥種50千克,可以兼治根腐病、紋枯病和黑穗病。在小麥拔節期間,每畝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50~200克,或20%**酮乳油100~150毫升,兌水50~60千克噴澆麥田,防效可達60%左右。加入600~800倍糧食專用型「天達2116」可明顯提高防治效果。

最佳配方是96%的天達惡黴靈(5克)600倍液+「天達2116」糧食專用一袋(25克)600倍液,兌水15千克噴施。

8.小麥黃矮病 小麥黃矮病是一種主要由蚜蟲傳播的病毒性病害,個別年份危害相當嚴重。

(1)症狀 苗期感病時,葉片失綠變黃,植株嚴重矮化。病重的葉片往往不能越冬,或越冬後不能拔節抽穗。感病較晚的植株矮化不明顯,上部幼嫩葉片從葉尖開始發黃,逐漸向下擴充套件,發黃的葉片呈亮黃色,鮮豔有光澤,葉脈間有黃色條紋。

穗期感病的植株僅旗葉發黃。有的品種感病後葉片變紫色。

(2)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

②清除田間及其附近的雜草。

③加強水、肥等栽培管理,葉面噴施「天達2116」和天達裕豐,增強植株抗病力。

④治蚜(蟲)防病(參照麥蚜的防治)。

這是小麥的什麼病害,怎麼治療,這小麥是什麼病害,怎麼治療

遠端診斷,就靠你這二張 說明不了問題,很可能會引起誤診。1.看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引起,應該有病株的全株 分別拍根部 莖部 葉片的特寫 便於鑑定。2.你應該附上詳細的說明,方便在鑑定時參考。這小麥是什麼病害,怎麼 小麥的主要病害有 鏽病 白粉病 紋枯病 赤黴病 全蝕病 黃矮病 叢矮病 土傳花葉病 根腐病...

小麥發黃,請問這是小麥什麼病?怎麼治

低溫copy凍害導致,建議噴施蕓薹素,磷酸二氫鉀,氨基酸葉面肥,並及早追施尿素使其快速返青恢復生長 小麥根腐病,用四黴素或者咯菌腈或者枯草芽孢桿菌噴霧,間隔5 7天連續噴施3 5次。或施速效氮肥,使病苗儘快恢復生長。小麥發黃怎麼辦 1 病害導致小麥發黃,主要病害有小麥根腐病 小麥紋枯病 小麥全蝕病,...

這蘋果葉是啥病怎樣治療,這是啥病呀怎樣治療

病毒病 難度大,應以預防為主,如噴霧氨基寡糖 鋅肥,緩解用,寧南黴素或嗎琳胍 鋅肥 噻蟲嗪等刺吸式口器殺蟲劑,鋅肥有鈍化病毒作用。通過增強抗性緩解,如增施有機肥 解澱粉芽孢桿菌。控制產量,增強長勢。這蘋果葉是啥病怎樣 病毒病,這個要防治好田間的蚜蟲等,可用1.5 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0.5 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