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區別,試述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和聯絡

2021-03-19 18:19:57 字數 5100 閱讀 9808

1樓: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迴圈上升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認識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種形式。兩種認識雖有質的不同,但不是互相分離的,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辯證統一關係。

沒有感性認識的基礎,就不可能有理性的認識;沒有理性的認識,就不能瞭解事物的本質。理性認識可以通過概念、判斷和推理獲得,感性認識則必須親身參加社會實踐,直接接觸客觀事物才能獲得。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符合認識事物的基本規律。

其中,學科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在原來具備的一定的直接經驗的基礎上,主要藉助書本知識,通過概念和推理來掌握前人留下的間接經驗,學習中獲得的間接經驗佔優勢;活動課程則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各類實踐活動,獲得對自然和社會事物的大量的直接經驗。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相輔相成,為給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

試述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和聯絡

2樓:匿名使用者

(1)學科課程也叫分科課程.即從各門科學中選取最基本的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分學科安排教學順序、學習時數和期限的課程.同時也相應地編寫不同學科的教科書作為學科課程內容的基本依據.它的特點是,各學科課程各自有明確的研究物件,有屬於自身的研究方法,彼此界限清楚,各自自成一體;以知識的邏輯體系為中心來編排課程;重視學習的理論知識.其缺點是,由於學科各自獨立,割裂了各學科之間的聯絡,學科課程只重視系統學科和學科知識,不注意發揮教育的社會職能與人的發展職能;學科課程注重於學科知識,而置能力培養於不顧,將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相脫離.

(2)活動課程也稱兒童中心課程或經驗課程,即以兒童活動為中心來組織教學過程.這種理論認為,課程應是一系列兒童自己組織的活動,兒童通過活動獲得經驗,從中培養學習興趣,學會獨立解決問題,鍛鍊能力.它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注意學生的動機和興趣,強調經驗,但違背了教學認識規律,排除了人類積累的間接知識的系統學習,暴露了它致命的弱點.

(3)目前,關於活動課程與學課課程之間的關係討論,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三點:一是 「補充說」,認為活動課程是學科課程的補充,在我國的課程結構中,應以學科課程為主,活動課程為輔,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完成育人功能.二是「對立說」,認為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有本質的不同,是根本對立的兩種課程形態,如果簡單地把二者之間的關係理解成相互「補充」,就容易導致「活動課程學科化」.三是「發展說」,認為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並不對立,而是具有歷史邏輯的統一性;活動課程是學科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對學科課程的超越;活動課程實質上包含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可以說是學科課程的一種整合形態,活動課程就是以活動作為特殊形式把學科課程有機地整合起來

3樓:因為不懂才註冊

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是以學校為中心設計的課程,有:

一、科目本位課程,其特點是,強調知識的炎夏別性和安排學校的計劃性,注重學科的不同價值,主張以不同學生的要求,強調區分和適應學社感的個別差異。

二、術性學科課程:特點是科於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客觀世界,培養學生符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符合小學,中學認識發展的特點。

三、學術性學科課程:特點是精選傳統的學科內容,更新教材,引進現代化的成果以培養升大學的學生為目的,突出基本概念和事物的內部聯絡;學科的劃分更細,內容更抽象。活動課程是以活動為主設定的課程,影響深遠而廣泛的社威,其特點是,以兒童為"生活"或經驗為課程的中心,課,課程內容的選擇取決於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侷限於兒童日常的生活經驗,變分科的組織形式為綜合作業的組織形式,強調兒童學習的主動性,特別重視兒童能力的培養。

4樓:爍姐帶你飛

(1)從目的上講,學科課程主要向學生傳遞人類長期創造和積累起來的種族經驗的精華,活動課程則主要讓學生獲得包括直接經驗和直接感知的新資訊在內的個體教育性經驗。(2)從編排方式上講,學科課程重視學科知識邏輯的系統性,活動課程則強調各種有教育意義的學生活動的系統性。(3)從教學方式上講,學科課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去認識人類種族經驗,而活動課程主要以學生自主的實踐交往為主獲取直接經驗。

(4)在評價方面,學科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活動課程則重視過程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學習的過程。

5樓:匿名使用者

學科課程是與自己專門課程相關的,是必學的。而活動課程是你為豐富自己的業務生活而參加的課程,這種課程隨心就好。

簡述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優缺點

6樓:寵愛認

學科課程

主要優點:

1.以濃縮的形式集納人類在各個基本學科領域探索的成果,間接經驗的容量較大,有利於系統傳承人類文化遺產

2.便於按知識邏輯順序組織教材,使知識系統化,有利於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

3.有助於組織教學與評價,便於提高教學效率。

主要缺點:

1.科目繁多的學科課程導致總體課程體系臃腫不堪,同時也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2.學科課程以分門別類的方式組織和編排,而學生的現實生活卻是完整的,這種課程上的人為的割裂,造成學生認知結構的支離破碎,不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3.由於學科劃分過細,造成知識面過窄,內容偏深偏難。

4.各學科相互分離,彼此孤立,造成學習內容相互分離甚至脫節。

活動課程

主要優點:

1.重視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

2.強調教材的心理組織,有利於學生在與文化,與科學知識的互動作用的過程中,獲得人格的不斷髮展

3.強調實踐活動,重視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重視課程的綜合性,主張以社會生活問題來統合各種知識,有利於學生獲得對世界的完整認識。

主要缺點:

1.過分地誇大了兒童個人經驗的重要性,忽視系統的學科知識的學習,容易導致「功利主義」

2.忽視兒童思維力和其他智力品質的發展,往往把兒童日常生活中個別經驗的作用絕對化而不顧及這些經驗本身的邏輯順序,結果學生只能學到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降低了學生的系統知識水平

3.對於習慣了學科課程的講授方式的教師而言,活動課程的組織較困難。

7樓:匿名使用者

學科課程是一種古老的和基本的課程形式,具有結構性、系統性、簡約型等特點。它的優點在於強調每一門學科的邏輯組織,缺點是較少的考慮學科間的相互聯絡。

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本質區別?

8樓:星願下的期盼

1、內容不同

①學科課程以文化遺產為基礎組織傳統的課程;

②活動課程以兒內童從事某種活容動的興趣和動機為中心組織課程。

2、**不同

①學科課程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和古希臘的七藝,而文藝復興後逐步形成近代學校的百科全書風格;

②活動課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國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家盧梭,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杜威和克伯屈發揚了這一思想。

3、意義不同

①學科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讓學生掌握、傳遞和發展人類系統的文化遺產;

②活動課程的主要價值在於讓學生活動,獲得對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實體驗。

9樓:匿名使用者

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都是以學生(少年

兒童)為主體的,他們是授課的物件,如果版說以兒童為中心權還是不能區別這兩個課程,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的教育目標不同,活動課主要是調動學生的經驗來參與活動解決問題,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強化鍛鍊能力,積累經驗學識,而活動本身只是一種手段,不能說以活動為中心,所謂中心,就是指你課程的目標,一切手段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服務的。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與聯絡?2.教學方式變革的意義何在

10樓:隨風飄散

一、學科課程與活

動課程的區別

1、活動課程是直接經驗取向的課程,學科課程是間接經驗取向的課程。

所謂經驗性課程,是指一方面課程的設計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問題與需要為中心的,強調學生經驗在課程中的獨特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課程的實施是建立在學生的活動經驗和活動過程基礎之上的,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和參與。

2、活動課程是一種實踐取向的課程,學科課程是認知取向的課程。

作為一種基本的課程形態,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實踐是活動課程的本質屬性。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最根本的區別在於課程觀的差異,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實踐取向的課程觀,而學科課程則偏重認知取向的課程觀。

3、活動課程是一種綜合性課程,不同於學科綜合性的課程。

作為一種基本的課程形態,活動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侷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密切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絡。因此活動課程是一種綜合性課程。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聯絡:

活動課程與其他各種學科課程具有內在的聯絡,主要表現在:第一,活動課程以其他各種課程為基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綜合運用在學科課程學習中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各類學科取向的課程為活動課程的實施提供了認識基礎和理性準備。第二,活動課程不僅為學科知識的應用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平臺,而且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自主獲得的知識以及問題解決的基本能力又促進學科課程的學習,有助於知識的整合。

二、教學方式變革的意義

1、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改變過去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形成較高的學習興趣,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2、滿足學生髮展的多樣化需求傳統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獨特個性.因此,教學方式變革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使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傾向性、學生的特徵、教學內容的特徵等合理地選 擇搭配多種教的方式.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傾向性、教學內容的特徵等有 效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試述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和聯絡?

11樓:爍姐帶你飛

(1)從目的上講,學科課程主要向學生傳遞人類長期創造和積累起來的種族經驗的精華,活動課程則主要讓學生獲得包括直接經驗和直接感知的新資訊在內的個體教育性經驗。(2)從編排方式上講,學科課程重視學科知識邏輯的系統性,活動課程則強調各種有教育意義的學生活動的系統性。(3)從教學方式上講,學科課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去認識人類種族經驗,而活動課程主要以學生自主的實踐交往為主獲取直接經驗。

(4)在評價方面,學科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活動課程則重視過程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學習的過程。

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有什么基本特徵

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是以學校為中心設計的課程,有 一 科目本位課程,其特點是,強調知識的炎夏別性和安排學校的計劃性,注重學科的不同價值,主張以不同學生的要求,強調區分和適應學社感的個別差異。二 藝術性學科課程 特點是科於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客觀世界,培養學生符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符合小學,中學認識發展的...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分科課程有什麼區別

其目標是 第一學段 一 二年級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 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熱心參加校園 社群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 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第二學段 三 四年級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課程代表人物是誰,活動課程論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理論的最終完善人。進步主義也有一些人物,進步主義破產後沒人在大規模進行實驗。杜威是典型的活動課程理論的奠基人。活動課程論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學科中心課程理論代表人物 布魯納 經驗中心課程理論 兒童中心,活動中心 代表人物杜威 結構主義課程論是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結構主義心理學為依據的課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