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卡病毒的生物學特性

2021-03-19 18:20:12 字數 3062 閱讀 4766

1樓:蠶她爸

zika病毒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該病毒可能導致嬰兒患上「小頭症」。2023年,巴西有2700名嬰兒懷疑患上小頭症,其中29人死亡,主要集中在東北部,而2023年巴西只有147宗小頭症個案。2023年1月,寨卡病毒正在巴西引發疫情,這種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如果孕婦感染,胎兒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新生兒小頭症甚至死亡。

一、病原學

寨卡病毒屬於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flavivirus),是全長為11kb的單股正鏈rna,包含10794個核苷酸編碼的3419個氨基酸。該病毒主要有非洲型和亞洲型兩個亞型,與同為黃病毒屬的登革熱病毒、黃熱病病毒、日本腦炎病毒(乙腦病毒)或西尼羅病毒非常相近。

該病毒於2023年首次在烏干達從恆河猴體內分離出,2023年在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的人體中分離出,2023年在奈及利亞的人類標本中檢測到寨卡病毒。

二、臨床表現

寨卡病毒病,也稱寨卡熱(zikafever),是由寨卡病毒(zikavirus)引起並通過蚊媒傳播的病毒性疾病。臨床表現大多與同為蚊媒傳播的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類似。

臨床症狀包括輕微發熱、皮疹(開始於面部,後發展至全身)、關節痛(主要是手和足)、肌肉痛、頭痛、結膜炎、眼後痛和嘔吐等。

受感染的人群中通常僅有五分之一的人發病,臨床症狀比較溫和,一般持續4-7天,為自限性疾病,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例很少見。在近期美洲多國寨卡病毒病發生之前,還未報道過因為感染寨卡病毒導致死亡的病例。

寨卡病毒對孕婦或計劃懷孕的女性最危險,目前被懷疑是新生兒小頭症的罪魁禍首。該病毒會干擾胎兒神經系統發育,導致胎兒流產、新生兒小頭畸形甚至死亡。頭小畸形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患者的頭顱明顯小於常人,完全發育後頭圍也不超過42釐米,其智力、行動和視覺都會受影響,預期壽命較短。

該病無特效**藥物,主要採取對症**,即緩解疼痛、發熱和其他臨床症狀。目前尚無疫苗。

三、流行病學

(一)傳播途徑

1.主要通過蚊媒傳播:主要通過被感染的伊蚊類蚊媒叮咬傳播給人類。

這些蚊媒與傳播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媒相同,一般在水桶、碗、花盆等積水中或附近產卵,在人類住所附近活動,主要在白天叮咬人類。當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時被感染,後通過叮咬的方式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2.母嬰傳播罕見:在鄰近生產時,已經感染上寨卡病毒的母親在分娩時有可能使新生兒感染上該病毒,但這種情況很少見。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嬰兒通過母乳餵養感染寨卡病毒的報告。其他幾種黃熱病毒(登革熱病毒、西尼羅病毒)和類黃熱病毒已經證明可經母嬰傳播,並能引起早產、先天性缺陷和小頭畸形。

3.血液傳播和性傳播:從理論上講,寨卡病毒可能通過輸血傳播。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此種情況發生的報告。目前,有報道稱可能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病例。

(二)潛伏期

研究表明該病潛伏期為3-12天。

(三)人群易感性

在非流行區,人群對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四)疫情概況

寨卡病毒以前很少感染人類,從2023年病毒被發現至2023年以前,被證實的人類感染病例僅14例。

2023年4至7月,位於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的雅浦(yap)島上185例患者出現發熱、頭痛、皮疹、結膜炎和關節痛的症狀,其中49例確診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59例被診斷為可能病例,但沒有導致住院或死亡的嚴重患者。疫情持續了4-7月間的13周之後的7年中,曾有旅行者中發生病例的零星報告(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和新喀里多尼亞)

2023年至2023年,法屬波利尼西亞發生寨卡病毒暴發。疫情從2023年10月開始,大約有10000例病例報告,其中70例為重症病例,包括神經系統狀(格林巴利綜合徵、腦膜腦炎)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球減少症)的併發症。疾病的蚊媒主要是埃及伊蚊和波利尼西亞伊蚊。

2023年2月,智利的復活節島發現1例本地感染病例。同時發生病例的還有其他一些太平洋島國,如法屬玻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和庫克群島。但是直到2023年6月,這些病例才被報告,之後再未檢測到。

2023年4月,**報道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首次發現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23年11月2日,大西洋島國維德角衛生部確認,該國9-10月發生寨卡病毒病暴發,共報告1000多例。2023年11月以來,美洲多個國家相繼報告發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據who報道,截至目前,有22個高危國家和地區,包括巴西、哥倫比亞、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馬提尼克島、墨西哥、巴拿馬、巴拉圭、蘇利南、委內瑞拉、波多黎各、巴貝多、玻利維亞、厄瓜多、蓋亞那、法屬瓜德羅普島、維德角、薩摩亞和聖馬丁島。

截至2023年11月30日,巴西的14個州有1248例新生兒小頭畸形病例報告(患病率為99.7/10萬活產嬰兒),其中包括7名死亡病例。目前的患病率為前幾年的將近二十倍。

四、風險評估

我國與曾經或現在有寨卡病毒傳播證據的國家存在持續的人員往來,因此,不排除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輸入我國的風險。輸入病例的多少與該國的疫情嚴重程度及與我國的交往頻繁程度有關。

寨卡病毒主要是通過受感染的伊蚊傳播給人,由於我國處於北半球,目前伊蚊的密度較低,即使疫情傳入我國,進一步擴散的風險較低。

由於我國尚未發現過寨卡病毒病,醫生普遍缺乏對該病認識,一旦有病例輸入,可能會影響到病例的及時發現、診斷和有效防護,在伊蚊密度較高的時間(如夏秋季)和地區(如廣東),輸入疫情可能發生進一步擴散,甚至不排除出現較大規模擴散的可能。

我省目前處於冬季,絕大部分地區基本無伊蚊活動,因此,近期內(5月份前)暫無在疫區患寨卡病毒病的病人回我省後出現傳播的風險。

五、應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前期已針對此疾病進行了檢測方法和檢測試劑的研發,必要時可採用病例標本和活病毒對檢測方法和試劑進行進一步驗證。由於該病毒與登革病毒和基孔肯**等其他黃病毒相似,實驗室檢測的生物安全和技術要求可參照此類病毒。目前,我省市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均具備相應的檢測硬體條件,必要時可通過培訓使各單位迅速具備實驗室診斷能力。

六、預防

儘量避免進入寨卡病毒感染流行地區,如果前往,要做好防蚊等個人防護工作,最好穿淺色長衫長褲,身體裸露部位要塗上驅蚊液,避免在公園和景區樹蔭下長時間逗留。

來自巴西、哥倫比亞、蘇利南等有病例報告國家的人員入境或回川后,如有發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痛及皮疹等症狀者,出入境時應當主動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口頭申報。入境後出若現上述症狀者,應當立即就醫,並向醫生說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時得到診斷和**。在夏秋季從疫區回國的人員,如出現症狀應立即到傳染病院就診,同時避免蚊子叮咬,以免疾病擴散。

豬生物學特性,豬生物學特性?

家豬是由野豬馴化而來的,經過長期的人工選擇干預,形成了許多生物學特性,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繁殖力高,世代間隔短 食性廣,飼料利用率高 生長快,產肉量高 嗅覺 聽覺靈敏,視覺差 適應性強,分佈廣。世界上的豬種很多,型別各異,它們既有種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在生產實踐中,要不斷地認識和掌握豬的生物學...

細菌,病毒,立克次體的生物學特性有何不同

你好,病毒 病毒 病毒是顆粒很小 以奈米為測量單位 結構簡單 寄生性嚴格,以複製進行繁殖的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細菌還小 沒有細胞結構 只能在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原指一種動物 的毒素。virus 一詞源於拉丁文。病毒能增殖 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

菊花的生物學特性是什麼,什麼是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

樹木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和適應能力,稱為樹木的生態學特性即生態習性。生物學特性,生物與生俱來的特有的內在品質。昆蟲的生物學特性一般來說,生物學特性包括了各蟲態生活習性,幼蟲齡期,生活史,發生規律,行為,等等。生態學特性一般就是說生態因子對個體的影響,溫度 溼度 光照 食物等等。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是指植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