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通識科

2021-05-27 00:15:20 字數 5202 閱讀 5175

1樓:匿名使用者

壹、前言─由「共同科」到「通識教育」的沿革 「通識教育」一詞在國內大學校園普遍出現,還是晚近的事情。談到「通識教育」的緣起,不能不提到早期的「共同必修科目」(簡稱必修科)教學。1958教育部頒佈的大學「共同必修科目」主要以國文、英文、歷史、國父思想等課程為主。

自2023年8月我國各大學全面實施通識教育課程選修制度後,各大學院校陸續實施通識教育。如果勉強類比的話,行之多年的「共同科」教學似乎可以算是通識教育課程的前身,然而兩者實有偌大差異,「共同科」教學時期,因政治環境、師資、教材等各方面的限制,在在予人「共同科」教學為**、填鴨、混學分的不良印象,而這種負面評價也成為今日通識教育向前邁進的一大阻力。經過

一、二十年的摸索、實踐與改善後,當前在大學校園內對於什麼是「通識教育」已有較一致的看法,然而對甫入大學的新生同學和社會大眾而言,則仍是不甚清楚的概念。 貳、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內涵 通識教育最根本的理念,應是通識思維能力的培養,所謂通識思維能力即想得更深入、看得更寬闊、判斷得更正確的能力。易言之,通識思維能力應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分析力、想像力、創造力、判斷力、洞察力等的綜合能力的養成,而這種能力的養成又來自將不同知識貫通的訓練。

因此,通識教育課程的多元化與多樣化可以想見,而通識教育在大學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通識教育的實施,一方面在於賡續中等教育的教學基礎─特別是人文與社會科學課程-,另一方面則是持續強化高等院校學生未來進入社會能獨立自主、卓然自立的預備教育。為此,通識教育的內涵可由以下幾個角度來敘述:

一、基礎教育:通識教育乃高等院校同學進入專業教育階段前的養成教育,可說是種廣義的基礎教育,其中如語文課程、跨學科入門課程等更是瞭解不同文化與不同知識領域的重要基礎教育。

二、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意謂完整人格的教育,其用意在避免學生因過度接受科技等專業訓練,而導致人格發展的偏頗。

三、終身學習教育:通識教育不僅是大學教育的一環,也應是學生離開大學校園後持續學習與成長的根本教育。 總而言之,通識教育不應是什麼都學一點的普通常識教育,而應是教導學生如何將理論與生活結合、如何將各種知識會通、貫通的教育。

參、通識教育的內容 伴隨大學自主化、校園民主化、教學多元化等思潮的衝擊,剛從「共同科」教學解放的通識教育課程可說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甚至如「插花藝術」、「寵物飼養」、「寶石鑑定」等課程都被劃入通識教育課程。至今,通識教育課程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已有較清楚的輪廓,例如以下這些主題便是常被提到的內容:

一、人文教育─尤其是文史哲藝等課程;

二、社會科學教育─包括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課程;

三、自然科學教育─包括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課程;

四、管理科學教育─包括資訊科技等課程;

五、生命教育─包括死亡學、生命科學等課程;

六、兩性教育─包括婚姻與家庭、兩性平權等課程;

七、環境教育─包括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等課程;

八、公民資質教育─包括法治教育、人權教育等。 這些課程除了按領域性質規劃外,多學科、多領域合開的課程,也逐漸成為各校通識教育課程中的特色。經由不同學科的整合、對話,更有助於通識教育理念的落實。

肆、對通識教育的誤解 部分社會大眾(包括學生家長)沿襲以往「共同科」教學時期的觀念,誤以為通識教育是浪費時間、學不到知識的教育,其實這是對通識教育的誤解。細言之,這些誤解有幾點:

一、誤以為通識教育為湊營養學分的教育;

二、誤以為通識教育為侵佔專業教育學分的教育;

三、誤以為通識教育為大學聊備一格的教育。 殊不知通識教育關係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也關係學生氣質與校園文化的提升;更關係國家社會理性、成熟公民的培養。 伍、結論 二十一世紀為「知識經濟」的世紀,也是「全球化」與「科技化」的世紀;這是重視知識與創新的時代,同時也是全球競爭與並存、高度科技發展與人性倫理對立失調的時代,大學的通識教育將更見其重要性。

大學通識課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非專業課程,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通識2就是作為選修課,全校學生都可選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選理科,理科可選文科。 通識教育課程是實現通識教育理念和目標的關鍵因素。一般而言,通識教育課程是指除專業教育之外的基礎教育課。

一般而言,通識教育課程是指除專業教育之外的基礎教育課程。如果說專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在某一知識領域的專業技能和謀生手段,那麼通識課程則要通過知識的基礎性、整體性、綜合性、廣博性,使學生拓寬視野、避免偏狹,培養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們學會做人

實行通識教育是滿足經濟全球化對綜合性人才需求的需要。

當今科技不斷髮展,資訊科技不斷髮達,全球化和國際化日益加強,社會的快速進步使得單純的專業性人才已經不再符合其發展需要。

實行通識教育是大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

實行通識教育是我國現行教育現狀的必然要求 。

在社會的實踐中我們看到,大學培養的人中有許多都正義感、責任感淡化,是非混淆,道德素質低下;有許多動手能力弱,不懂得理論聯絡實際,缺乏創新精神。大學應經逐漸失去了他應該發揮的作用。

3樓:匿名使用者

通識教育課程是實現通識教育理念和目標的關鍵因素。一般而言,通識教育課程是指除專業教育之外的基礎教育課程。如果說專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在某一知識領域的專業技能和謀生手段,那麼通識課程則要通過知識的基礎性、整體性、綜合性、廣博性,使學生拓寬視野、避免偏狹,培養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們學會做人。

一般而言,我國大學的本科課程體系主要由「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三部分構成。其中,「公共基礎課」部分均應視作「通識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兩課」)、英語、軍訓與體育、通識教育選修課等,理工科大學還包括數理化等自然科學基礎課 。

4樓:匿名使用者

大多數情況下為選修課,但每個學校設定不一樣,看一下學生手冊吧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來說可以用多餘的學分選學的跨度比較廣的學科,比如**,象棋,經濟導論等等。這也算是大學的亮點。

大學教育通識課程包括哪些

6樓:demon陌

包括:一、語言課程

語言課程的學習包括本國語言課程和外國語言課程。二者缺一不可。

二、數學課程

數學課程不僅能訓練人們嚴密、清晰的思維能力,同時還是現代社會人們學習其他科學的基本工具,數學課程還包括對計算機技術的學習。

三、文學與藝術課程

文學與藝術課程的學習能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判斷能力。可以說是鑑別藝術品的眼睛和耳朵。

四、歷史與文化課程

學習歷史與文化課程能獲得人類文明發展程序的知識,同時也能正確認識宇宙、社會以及我們自身。能更好的學會用歷史分析的方法看待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五、社會分析課程

社會分析課程幫助學生了解社會,把握社會執行的機制和規律,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複雜的社會問題。

六、道德思考課程

道德思考課程能使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義。道德思考課程中還包括科學與技術課程和體育課程。

擴充套件資料: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通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選擇,但其本質上,卻是對「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其一,從通識教育的性質角度加以闡述。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通識教育是「非專業、非職業性的教育」;通識教育是對所有大學生的教育;通識教育是一種大學理念,即整個大學的辦學思想;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同義,通識教育的實質就是對自由與人文傳統的繼承。

其二,從通識教育目的的角度進行闡述,如:「通識教育指非職業性和非專業性的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健全的個人和自由社會中健全的公民」;「通識教育作為大學的理念應該是造就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優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層的文明教育和完備的人性教育」。

其三,從通識教育的內容角度進行論述。如:「給20歲-25歲的青年一種關於人類興趣的所有學科的準確的、一般性的知識」;「通識教育是一種使學生熟悉知識主要領域內的事實的思想的教育型別」。

這類定義認為,通識教育是關於人的生活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是非專業性的、非職業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為職業作準備的知識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範圍寬廣全面。

意義:1、通識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學普遍接受的國際化議題,因而應當引起中國教育界的充分重視。如果對通識教育沒有國際化的認同,就會在相當程度上失去話語權,失去國際共識,從而也就失去國際交流的一些前提。

對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使通識教育溶入中國高等教育的基礎概念中,從而豐富和發展我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通識教育實際上是素質教育最有效的實現方式。在通識教育中,貫徹「博學與精專相統一的個性化素質教育」,把通識教育分解成哲學社會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自然科學與技術素養、美學藝術素養、實踐能力素養等五大模組。

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實際跨學科、跨專業自由選課,充分發展個性,博學多識;鼓勵學生從難、從嚴、從自己實際出發自主選課,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全面提高素質。

3、通識教育也是「大學精神」的課程實現方式。現代大學,大多數都貫徹和踐行著「民主、科學、真理、正義、自由、寬容」的大學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需要大學體制保證來實現,同樣需要課程體系來實現。

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力圖把學生培養成崇尚科學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義,尊重他人善於溝通並能「仰望星空」的人才。

7樓:抱香蕉睡覺

一、通識教育課程

1、就是非專業課程,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通識2就是作為選修課,全校學生都可選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選理科,理科可選文科。

2、通識教育課程是實現通識教育理念和目標的關鍵因素。一般而言,通識教育課程是指除專業教育之外的基礎教育課程。

3、如果說專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在某一知識領域的專業技能和謀生手段,那麼通識課程則要通過知識的基礎性、整體性、綜合性、廣博性,使學生拓寬視野、避免偏狹,培養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們學會做人。

二、通識教育理念

1、通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選擇,但其本質上,卻是對「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2、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為通識教育沒有專業的硬性劃分,它提供的選擇是多樣化的。而學生們通過多樣化的選擇,得到了自由的、順其自然的成長,可以說,通識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與實用性。

3、之所以要以「大學問家、大思想家」為榜樣,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獨立人格與獨立思考的可貴品質,而這正是通識教育的終極追求。因為,教育不是車間裡的生產流水線,製造出來的都是同一個模式、同一樣的思維。而是開發、挖掘出不同個體身上的潛質與精神氣質。

因為通識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產品」。

什麼是通識教育,大學通識教育是什麼?

所謂通識教育,起自西方,源於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在我國,通識教育又稱作通才教育,作為大學教育宗旨和辦學思想,最早於清朝末年提出。新中國成立後,受前蘇聯教育模式影響,逐漸形成了高度專業化的專才教育,通識教育逐漸被忽視。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對人的全面素質的發展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專業教育與通識...

通識性知識,通識性知識指什麼

通識性知識是指教師擁有的有利於開展有效地教育教學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識。比如,幼兒園教師應有的通識性知識 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2 瞭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3 掌握幼兒園各領域教育的特點與基本知識。4 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5 具有一定的現代資訊科技知識 其一,從通識教育的性質角度...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出自 老子 第十五章 原文為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 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譯文 古來善於當士的人們,微妙 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