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吃粽子有哪些飲食禁忌

2021-03-19 18:21:11 字數 5862 閱讀 3185

1樓:董荷花

拋開端午節必吃粽子的風俗不談,粽子本身就軟滑清香,是極好的風味吃食。但需要注意的是,用糯米做成的粽子黏度高、不易消化,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且缺乏纖維質,因此切勿貪食粽子,以下人群更應該不食或少食:

什麼人不能吃粽子?

胃、腸道病患者:

粽子蒸熟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吃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患十二指潰瘍的病人若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如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選白米粽,別蘸糖,不要吃得太甜。

心腦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種繁多,其中肉粽子和豬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迴圈,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老人和兒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產生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吃時通常還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現昏迷、中毒,搶救不及時有生命危險。

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患者:

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議不要吃肉粽、蛋黃粽等過於油膩以及脂肪、蛋白過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脹氣。

當然,除了以上五種人不能多吃粽子外,其他人若食後感到胃部不適,也應立即停止食用。專家建議,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粽子,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另外,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茶水可幫助吞嚥和消化。

望採納!!

端午節吃粽子要注意哪些禁忌

2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有哪些禁忌:

一、粽子在未熟時不能吃

看著可口的粽子就在眼皮底下,嫋嫋青煙,粽葉飄香,讓人忍不住想「趁熱吃」一把,殊不知,粽子是要在小火慢慢熬了之後才能真正的熟,而不熟的粽子不僅味道不佳,且極難消化,對人的胃產生極大的負荷作用。

二、吃粽子時不能太快或太多

每年都有一些因為吃粽子太快或太多而發生消化不良甚至有類似窒息事件,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由於消化能力較差的原因,極其容易因為吃得快或者多而使身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家佳福食品公司提醒您,在吃粽子時,最好是一旁佐以茶,一邊細嚼慢嚥的品嚐粽子,一邊喝茶,這樣有助於吞嚥和消化,而且,每次少吃一點,由於粽子時的主要原材料是糯米,其極不易消化,建議可以吃迷你粽子。

三、不能吃儲存已久的粽子

自制的粽子未經過真空處理,保質期是極其短暫的,如是天氣炎熱,最好及時吃掉,萬一不行才儲存在冰箱中,但最好在4天內吃完,且再次吃時一定要再次煮熟,要不會硬邦邦的,一點粽子的味道也沒有了。當然,若是準備多儲存些時日,可以選擇真空包裝的粽子,其的保值期一般是180天。

四、以下3種人切忌吃粽子

1、心血管病患者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迴圈,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2、胃腸道病患者 :粽子蒸熟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吃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溫滯氣,含植物纖維既多又長,吃多了會加重胃腸負擔。

患胃病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人若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3、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吃時通常還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現昏迷、中毒,搶救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明祖食品提醒您以上人千萬不可隨性而吃,實在想吃了,儘量少吃。

端午節吃粽子有哪些講究?

3樓:豐楚屠香

隨著端午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粽子又成為餐飲的熱點,肉餡、水果餡、果醬餡、棗餡、栗子餡等等琳琅滿目,讓人不知吃什麼樣的才好。其實,吃粽子有很多講究,和健康息息相關。

在中醫裡,包粽子的葦葉及荷葉均是清熱解暑的良藥,就連我們司空見慣的糯米,在中醫裡也具有益氣生津、清熱的藥效。中醫認為,端午節後,便進入了夏季最熱的月份。由於苦夏難耐,有些人會有上火、中暑現象發生,而此時常吃粽子,確實是藥食同源的解暑良「藥」

按照中醫飲食的養生觀點,專家建議:由於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補氣健脾、益腎的功效,因此,選擇紅棗、栗子做餡兒的粽子,可算是粽子中的「極品」。

粽子食之不當也會傷人。專家說,以糯米做主料的粽子不易消化,過食會因傷脾胃而引起腹脹、腹瀉等症狀。因此,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貪吃。

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強者,也應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糖尿病患者吃粽子也需注意,粽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如果過節家裡自己包粽子,要把握「現包、現吃」的原則,而從超市中購回的冷凍粽子,應蒸煮透了再吃。

4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

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

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

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新增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

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乾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

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

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鹹。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鹹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

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鹹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

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

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麵、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裡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

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

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漫話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

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端午食粽作為全國性風俗最早始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到了唐、宋時,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

粽子話沿革

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東漢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新增中藥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南北朝:出現雜粽。品種增多,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裹成的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還有「蜜餞粽」,見蘇東坡「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名。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突破菰葉的季節侷限。

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清代:出現「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種,璀燦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涵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廣東粽子: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別緻,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閩南粽子: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水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並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

寧波粽子:浙江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鹼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鹼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鹼水,用老黃箬葉裹紮。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興粽子: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如鮮肉粽,常在瘦肉內夾進一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肥而不膩。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其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北郊農村,習慣吃大黃米粽,粘韌而清香,多以紅棗、豆沙為餡。

其他較為著名的粽子還有四川、兩湖的辣粽、貴州的酸菜粽、蘇北的鹹蛋粽。

上海地區粽子種類多

以杏花樓、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吃口鬆軟而味道濃烈,外形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廣式粽子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鹼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齋、揚州飯店為代表的淮揚特色粽子為"八味八式",正宗"小腳"白米粽、四角形紅棗赤豆粽、秤砣形蛋黃栗子粽、元寶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鹹肉粽、枕式鮮肉粽、長枕風雞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鮮明。

功德林**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紅棗粽、松仁白米粽和羅漢粽,均以素食為特色。

清真洪長興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風範,粽殼略青,稜角分明,外觀清秀,品味純正,特別是"牛肉粽",是其他幫別所沒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興粽子店、五芳齋等傳統特色店所**的粽子則是"五花八門",豆沙、鮮肉、白米、紅棗赤豆、鮮肉蛋黃等。沈大成首創咖哩雞粽,繽紛多彩。各類粽子從品種到外形,從口味到色澤都各不相同,大的廣式裹枕粽450克一隻,而迷你粽每隻僅25克。

外國的粽子

日本:稱粽子為茅卷,在陰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葉或菰葉包米粉,成長圓柱形。

越南:陰曆端午節吃粽子。鹹粽用糯米加蝦米、瘦豬肉、紅豆,再加半隻鹹蛋包成;鹼粽,是用糯米粉加椰絲、蝦米、綠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條肉、蝦米、綠豆和五香調料包成,煮熟剝殼切片而食。

泰國:潑水節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頭、地瓜,用芭蕉葉包成蒸熟後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節」以歡慶玉米豐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土豆、辣椒等煮熟後食用。

此外,哥斯達利加、宏都拉斯、祕魯等國家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別稱知多少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端午節吃粽子日記,端午節吃粽子的故事五十九字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我把米放在葉子裡,可米全撒在了桌上。姐姐對我說 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什麼?端午節吃粽子是什麼意思?

為了紀念屈原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緬懷他的功績和給後世人民的啟發和教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每當這個節日家家戶戶包粽子扔到河裡,讓魚兒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而吃掉河中的粽子。從此,每當到了端午節,都會想起屈原的錚錚鐵骨和高尚的氣節,現在很多地方都把粽子包在一起一起扔到河裡一起,來紀念屈原和表達對健健...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呢?這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 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 筒粽 的由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