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什麼?端午節吃粽子是什麼意思?

2023-01-01 02:10:09 字數 5156 閱讀 8832

1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紀念屈原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緬懷他的功績和給後世人民的啟發和教訓。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每當這個節日家家戶戶包粽子扔到河裡,讓魚兒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而吃掉河中的粽子。

從此,每當到了端午節,都會想起屈原的錚錚鐵骨和高尚的氣節,現在很多地方都把粽子包在一起一起扔到河裡一起,來紀念屈原和表達對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美好希冀和嚮往。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

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

最開始吃粽子是在寒食節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之所以端午節要吃粽子只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定的一個說法而已。到了現在還有一些地方會在清明節前一天和清明節當天吃粽子。

2樓:網友

1、紀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普遍公認的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

老百姓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2、「粽」驅蛟龍。

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要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

3、求子。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且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

「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3樓:網友

端午節吃粽子, 是為了紀念著名詩人屈原。

4樓:阿大和阿達

紀念屈原呀。另外粽子還挺好吃的。

5樓:溫陽暉

紀念屈原啊!粽子挺好吃的。

6樓:山塘人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故事由來。

在端午節的時候,各地都會有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一:紀念屈原。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

「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二:「九子粽」的傳說。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九子粽:

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

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篇:「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覆松。」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我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

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

也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7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36232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

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8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內,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容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9樓:魔仙堡小仙女

1、端午節不可bai不吃的美du味食物就是粽子,這種zhi傳統源於汨羅江邊的dao

漁夫,將米丟入內江中平息容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傷害屈原。

因為「粽」和「中」是同音,而且六月也是畢業季,在以前古代科舉考試都是定在秋季,如果在考試之前吃粽子,就有考取好功名的寓意,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的原因。

10樓:隨風飄遙的葉子

為了紀念copy屈原跳江。公元前340年,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

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11樓:秒兔**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直至今日,我們除了吃粽子,還會划龍舟,這些傳統節日活動一直影響著我們世世代代子子孫孫……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員工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5月5日寫下絕做事懷沙之後就悲憤地抱起大石。掉進河裡死了。

13樓:四套領導班子

說到我國的端午節為何要包粽子吃呢?其實我們的祖先很早學會用火熟食專,以大葉植物葉片屬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熟或是扔進沸水中煮熟剝葉而食,曾是一種廣泛存在的食俗,它通常發生在大葉植物分佈普遍的南方,同在新砍的竹筒中貯米加水,置火上燒烤成熟食一樣,屬於南方稻作民族製作食物的古老方法,還有就是五月節也稱「夏至節日食粽,周處謂為角黍,人並以新竹為筒粽」。北方角黍已與南方筒粽統稱為粽,它們曾都是端午節的祭祀用品,南北朝時被用來紀念屈原。及至唐代,北方的黍漸漸為糯米代替,一直流傳到現在的端午節吃粽子的民俗文化了。

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的風俗習慣了。

14樓:張玉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古時候的時候,楚國大夫屈原因為面臨亡國之痛。

15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要吃粽子是英文要紀念死掉的去詩人屈原。

16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讓魚蝦不把屈原的屍體呤掉。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

1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演變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用文學中的《離騷》襯托《史記》在史學中的地位,而這個《離騷》的作者就是屈原,戰國末期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他出身於楚宗室貴族,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志,志向遠大。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秦。

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2023年是屈原逝世2230週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

端午節吃粽子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誰?

18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19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在五月初五的時間,中國古代偉人屈原因被逼投江自殺。龍王感動他的愛國精神,接他去了龍宮。後來人民為了紀念他,也為了感謝龍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時候往江裡投粽子,划龍舟。~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呢?這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 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 筒粽 的由來。為...

端午節吃粽子日記,端午節吃粽子的故事五十九字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我把米放在葉子裡,可米全撒在了桌上。姐姐對我說 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和吃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 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 寒食節 清明前一天 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