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日記,端午節吃粽子的故事五十九字

2021-05-10 21:57:57 字數 5601 閱讀 3911

1樓:匿名使用者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裡,可米全撒在了桌上。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

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

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2樓:手機使用者

「辦正事,包粽子」他們便拿來粽葉,肉,米等一系列工具,開始包粽子。

3樓:匿名使用者

早上中午晚上吃粽子 結束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喜歡吃鹹的,不喜歡吃甜的

端午節吃粽子的故事五十九字

5樓:煥煥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擴充套件資料

紀念因近代前對歷史考證缺乏,導致各種牽強附會的起源說法甚多,也由於某些歷史人物碰巧與該日有關聯,於是便產生了「紀念說」,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

近代的史學家不斷指出紀念屈原這說法的錯誤,因為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已經存在。綜覽漢魏文獻資料可發現,漢王朝經歷四百餘年曆史,充滿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鄉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譽滿天下的楚文化傳人屈原;

在漢魏前時代的端午節活動沒有留下隻言片語記載,因而許多學者認為端午節與屈原無關。 在民間傳說中,除了端午源於屈原說外,尚有紀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陳臨、越王勾踐等等說法。

歷史文學是舞文弄墨者把自己愛和恨的記錄留給後人的紀念品。而重論理、愛憎分明的「漢魏文人」痛恨忘恩負義又稱雄一時的霸主越王勾踐、晉文公,把悲憫之心投向直言敢諫的伍子胥與功不求報的介子推、東漢蒼悟太守陳臨;

於是在漢魏後便把節日與歷史人物聯絡在一起。在吳(今江浙一帶)有五月五日迎伍子胥的習俗(《曹娥碑》),而晉地有追念介子推之說(《琴操》)。

當歷史長河流入東晉,經過戰亂洗禮的文人虞預在《會稽典錄》中,又記錄了浙江人五月五日紀念曹娥之俗。善良的庶民們又把同情之心獻給孝女曹娥。

民俗活動

自古至今,端午節都是中國民間一個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早在遠古時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陽氣旺盛端始的農曆五月初五,用刻畫上龍形的舟楫載上角黍等貢祭品以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祈福的習俗;時至今日,扒龍船仍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南方越族在吉日進行龍圖騰祭祀之時,而北方中原卻是把五月五日當作「惡月惡日」而避之。 隨著歷史的發展,端午習俗也注入了夏季時令驅邪與祛病防疫風尚。夏季也是一個驅除瘟疫的季度,端午這天必不可少的也有"祛病防疫"活動。

根據陰陽術數,農曆五月初五,為陽氣旺盛之端;農曆五月為午月,午為陽,重午為至陽,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是陽盛之日,陽氣剛盛則陰邪衰弱,這一天利於藉助剛陽正氣驅邪消晦,端午是剛陽正氣彙集的吉祥日子。

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辟邪;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龍花會」,有「千載難逢龍花會」之說。

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有「驅邪」及「祛病防疫"的內涵,如掛艾草與菖蒲、拴五色線、沐蘭湯、薰蒼朮、飲蒲酒等等習俗。

6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屈原死後,bai楚國百姓哀痛異常du,紛紛湧到汨羅zhi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劃dao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7樓:一罐芝士兒

北京也稱為北平,在北京這個地區的粽子一般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用糯米

製成的白粽子,等蒸熟以後蘸糖來吃;還有一種則是用小棗、果脯當餡料;

最後一種還有就是豆沙粽,但這種粽子在北平地區來說較為少見。 但在華北地區還有一種是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裹瑪瑙」。

8樓:匿名使用者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裡,人們知道了,怕江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裡,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9樓:匿名使用者

從前有一個時期叫戰國時期, 那時候有七個國家,其中秦國最強大,他們總是要攻打其他六個國家,其中楚國的老大是楚懷王,他身邊有一位詩人,這位詩人就是屈原,他非常傾聽楚王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的故事

11樓:東辛雪蘭

12樓:心臟撕裂後

是屈原自己跳汨羅江的

13樓:七仔

課文敘述了節吃粽子的事

14樓:匿名使用者

阿5部你家裡吉艾科技急急

15樓:匿名使用者

河二石人壬認卡子一元高興大大

16樓:匿名使用者

謝謝超哥更豐富

17樓:匿名使用者

。。。。。。。。。。。。。

18樓:yg陽光追月

謝謝了!我想知道為什麼你要這樣做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的日記二年級

19樓:我是龍的傳人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一天晚上,一位老人夢到屈原,就問他:

「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屈原說:

「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

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20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紀念愛國者屈原。

寫端午節吃粽子200個字左右

21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中午媽媽下班回到家,說:「今天是端午節,待會兒吃粽子。」說著從食品袋裡掏出幾隻粽子。

我迫不及待開始觀察起粽子來,它既不像方形,也不像圓形。它共有4個稜角,4條邊,4個三角形面。粽子身披翠綠的外衣,身體上纏著一條潔白的絲線。

媽媽把粽子煮熟後葦葉變成了墨綠色,散發出陣陣的清香。剝開墨綠色的外衣,只見潔白如玉的米團上鑲嵌著一顆又大又黃的蜜棗。黃、白、綠三種顏色互相輝映,顯得十分美麗。

我忍不住輕輕咬上一口餡,真是甜而不膩,黏而爽口,好吃極了。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味,又是營養豐富的饋贈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愛吃。

每逢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粽子不僅外觀漂亮、色澤誘人、味道鮮美。而且還包含著對一位偉大詩人的懷念。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楚懷王對屈原的愛國主張不予採納,還聽信別人對屈原的栽贓陷害,導致屈原被流放到南方。最後楚國被佔領,滿懷憂憤的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了。

人們崇敬他、懷念他,紛紛將米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江中,作為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後來這一天逐漸成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啦。

媽媽說,粽子不僅是美食,還要讓我學習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

一年級看圖寫話端午節吃粽子

22樓:九妹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

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最開始吃粽子是在寒食節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之所以端午節要吃粽子只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定的一個說法而已。

到了現在還有一些地方會在清明節前一天和清明節當天吃粽子。

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詩人,由於奸臣誹謗,昏庸的楚王不但不採納他聯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國都。

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為了寄託哀思,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什麼?端午節吃粽子是什麼意思?

為了紀念屈原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緬懷他的功績和給後世人民的啟發和教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每當這個節日家家戶戶包粽子扔到河裡,讓魚兒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而吃掉河中的粽子。從此,每當到了端午節,都會想起屈原的錚錚鐵骨和高尚的氣節,現在很多地方都把粽子包在一起一起扔到河裡一起,來紀念屈原和表達對健健...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呢?這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 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 筒粽 的由來。為...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和吃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 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 寒食節 清明前一天 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