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李廣田答案作者是因為什麼而觸動了思鄉的情思

2021-05-10 23:25:11 字數 5919 閱讀 9015

1樓:

李廣田的《鄉愁》一詩中,詩人的鄉愁就是由異鄉的「明笛」引起的。

鄉愁李廣田在這首詩中選擇了哪些意象來表達思鄉之情

2樓:我是老夫子

憶起的卻不是久別的父母,而是幼時的小池塘以及那蘆荻,它們已溶為那故鄉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已成為鄉愁中最雋永的韻味.

李廣田的《鄉愁》與《一片槐樹葉》都表達了作者的鄉愁,二者在表達情感及構思上有

3樓:25453863聯絡

李廣田的《鄉愁》一詩中,詩人的鄉愁就是由異鄉的「明笛」引起的,「同樣憂傷的歌吹」是喚起詩人鄉愁的具體媒介。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所謂鄉愁,讓人首先想到的是遊子對故鄉親人的思念,而這首詩的第二節,詩人在剎那間想起的並非自己久別的父母,而「只是故園旁邊的小池塘,/蕭風中,池塘兩岸的蘆與荻」,但其中又何嘗不暗含著思念父母的意思? 在《一片槐樹葉》中,紀弦在一片「薄薄的,乾的,淺灰黃色」槐樹葉子裡,看到了故土家園的影子。

遊子深深的鄉思被這一片葉子勾起,一種落葉歸根的情愫從心田瀰漫到紙上。

于右任的《鄉愁》

4樓:匿名使用者

于右任所作叫《望大陸》: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記得他好像沒有《鄉愁》。

《鄉愁》,作者,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5樓:快樂的人

《鄉愁》,作者,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6樓:咖啡店小貓

泊船瓜州

王安石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鴻雁滿回塘.

《渡漢江》

[初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夏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回答者:argent_1987 - 高階魔法師 七級 12-6 18:03

日暮鄉關何處是——古詩中的鄉愁

思鄉,自古以來一直是詩歌表現的主題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訊極不發達的古代,一旦離鄉,前路漫漫,何日是歸年;關山重重,鄉書誰人傳遞?於是,遠在他鄉異地的詩人,常常不禁悲從中來,美麗而憂傷的詩句便汩汩而出,成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詩篇。

觸景生情。詩人們魂牽夢縈的思鄉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種機緣而奔湧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懸、夕陽西下、塞外蘆笛等等,都會牽動詩人對故土的思念。

詩人往往因之而揮灑自己的詩情。被稱做中國第一思鄉詩的《靜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觸發詩人思鄉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深秋之夜,一輪滿月掛在天邊,月光透過窗戶,照在詩人的床前,那麼皎潔,以至詩人疑是「地上霜」。一個「霜」字,不僅寫出了月色之白,更給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接著詩人不禁一「舉」頭、一「低」頭,由「望」而「思」。細緻的動作逼真地寫出了詩人的心理活動。詩人仰望著玉盤的明潔,月桂的婆娑,思緒聯翩:

今夜的月兒多圓啊,可人呢?怎能團圓!於是詩人想起了故鄉。

想起了故鄉的什麼呢?詩人沒有具體講。還是讓我們讀者去想象吧。

再來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這首詩中,也寫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淒涼的氛圍。這樣的景色加上戍卒將士長年在邊關要塞,更覺寂寞。在這樣的氛圍中,忽然不知從何處傳來蘆笛聲,婉轉悲切,如泣如訴。

這嫋嫋之音,深深地觸動了將士們的懷鄉之情。「一夜」可見思緒持續時間之長;「盡望」點出感染範圍之大。同樣,李白也寫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的詩句。都以蘆笛聲為誘因,表現深切的思鄉之情。悲涼哀怨,感人至深。

遙思遠憶。上一類的古詩往往是詩人因景物而引起思鄉之情,而思鄉的具體內容,詩人並沒說明。還有一類詩則是通過思念故鄉的具體情景來表現詩人的鄉愁。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節,本是家人親友團聚的日子,但詩人卻「獨」在「異」鄉,因而「倍思親」。詩人思念什麼呢?詩中構想了這樣一幅情景:

在這重陽佳節,家裡的兄弟都登高去了。他們一個個唱著跳著,歡快熱鬧。可就在他們挨個插遍茱萸的時候,遺憾地發現還少了一個人。

兄弟們也許一下子安靜下來,手執多出的一棵茱萸唸叨著遠行的我呢。這裡,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詩人通過想象出來的情景,曲折地表現自己的鄉愁,顯得婉約動人。

無獨有偶,白居易的《邯鄲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遠在異鄉的詩人,在冬至的夜裡,形影相弔。此時只有燈影相伴,寒氣逼人,所以「抱膝」而坐。孤燈加上冷清,自然會想起家裡的溫暖,親情的溫馨。

但詩人並沒有寫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時也會坐到深夜,同樣在想著自己。他們此時大概正在念叨著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樣吧。其實詩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筆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

質樸而深情。

問訊梅菊。「美不美,家鄉水;親比親,故鄉人。」遠在異地,當見到從故鄉來的人時,那種激動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

見面時一下子湧上心頭的一定有許多情況要打聽:家人是否平安?故鄉的父老鄉親生活怎樣?

等等。但有這樣的一位詩人,他並不問這些,而只是問綺窗前的寒梅開了沒有: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

熱愛家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表現在熱愛家鄉的山水、土地、風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你看,詩人問家鄉寒梅時是那麼仔細——「綺窗前」,那麼關切——「著花未?」從中可見詩人對家鄉時時懷念的赤子之心。

梅花常是高尚聖潔的象徵,詩中的寒梅顯然是代表故鄉的。故鄉在詩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詩歌從小處著眼,表面看來,似一杯淡水。

其實於平淡處,含有濃郁的詩情,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強烈眷戀。

我常想,王維寫這首詩是不是受南朝陳文學家江總的啟發呢?《長安九日》: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園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詩中先寫自己「心」與「形」的南轅北轍,形象而精練地寫出了羈旅遠方的心卻飛回了故鄉。詩人想念故鄉,想象著那籬笆邊純潔美麗的菊花,「今日幾花開?」是開了一朵、兩朵,還是三朵、四朵呢?

讀著這樣的詩句,我們彷彿看到詩人還要一一去點數似的,那急切之狀、痴情之態,躍然紙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書傳語。關山難越,錦書難寄。思鄉的人啊,往往只能對月空吟,對影沉思。此時,要是遇到趕往故鄉去的人,那叫詩人們多麼欣喜啊!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終於可以給家鄉捎封信了!詩人把全部的思鄉之情都傾注在家書中。他寫了又寫,看了又看。

覺得該說的全說了,才把信封上。但在行人要出發的時候,詩人還是禁不住又拆開封,再看看。生怕還有什麼沒說清楚。

詩中的「欲」、「復」、「又」等字眼,恰當地曲折地表現了詩人的感情。「臨發又開封」這一細節,生動細緻地表達了深沉的思鄉之情。

我們常說於細微處見真情。詩人往往會抓住典型的細節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再如岑參的《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離開故鄉,已是路途漫漫,但詩人仍頻頻回首,遙望故鄉。這種眷戀與不捨化作點點淚珠,沾溼衣襟。不曾想,竟遇上回長安的使者!

詩人馬上轉憂為喜,這不是一個絕好的帶信的機會嗎?但詩人隨即又發愁了,因為是在路上偶遇,沒有紙筆,寫不成信啊!匆匆相見,又立即分手,千言萬語,不容細談。

無奈何,只好捎個平安的口信吧。樸素自然的詩句,飽含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品讀著一首首愁腸百結、哀怨纏綿的鄉愁詩,我們似乎觸控到了詩人們的那顆誠熾的心。

汲取著古典詩歌的藝術營養,感受著傳統文化的美感與薰陶,你一定會得到美的享受。

7樓:匿名使用者

《鄉愁》于右任

葬我於高山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

惟有痛哭

葬我於高山上兮

望我家鄉

家鄉不可見兮

不能相忘

山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順便再說一下一樓:

于右任有《鄉愁》,就是這一首!

李廣田的鄉愁與余光中的鄉愁情感表達上有什麼不同 5

8樓:12332158白斑病

在情感表達上,餘詩以時間為序,把對母親和妻子的愛熔鑄在對祖國的愛中,境界開闊;李詩則通過在異鄉的靜夜裡偶爾聽到的笛音觸發情思,意鏡空靈精緻。

9樓:白玉棋子

成長環境不同,年齡不同,理解的鄉愁情緒不同

10樓:尋找奇蹟

一個在臺灣一個在內地,詩歌散文,不一樣

評論余光中的《鄉愁》

11樓:苦味精味苦

《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迴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

原文: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12樓:匿名使用者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

《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

「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讚「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

「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余光中的這首詩,把祖國大陸與臺灣緊緊地聯結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鄉情感。

你都是因為什麼事情而看清人的,你都是因為什麼事情而看清一個人的?

就是表面對你信任,背後卻挖你牆角的人。畢竟是人心隔肚皮,你對他百分之百的信任,誰知道這個人卻是在暗地裡面傷害你。但是這樣的關係遲早有一天會被戳開,這個時候你就會徹底認識到這個人的真實面目。人是多變的,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看不清一個人,畢竟我們一輩子也都看不清自己。但若是隻是同事同學關係,就儘量做到接受對...

異地戀都是因為什麼而分手的異地戀都是怎麼分手的?

無論之前的關係有多麼的好,沒有了聯絡,再加上相距太遠,不能夠時常的見面就會導致兩個人的關係逐漸的越來越單,這也是異地戀分手最常見的一種現象。當然,還有其他很多的現象會造成這種結果。異地戀的人往往會因為耐不住寂寞而產生分手。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兩個人相聚的比較遠在,需要對方的時候,總是不能夠及時的出現。...

如果謝娜是因為紅了而拋棄劉燁為什麼會選擇不紅的張傑

你真會斷章取義。劉燁的意思應該是他和謝娜兩人之間,名氣為標準,當謝娜處於弱勢的時候,她撒嬌說分手的話,作為強勢的劉燁可以不在乎。依然以名氣為標準。謝娜已經有知名度了,二者在名氣這個標準地下從以前的19分成變成現在的46分成了。你還任性說分手這類的話,好啊,我就如你所願。然而戀愛是以名氣為標準的嗎?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