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題壁表達了譚嗣同什麼樣的決心

2021-05-30 08:52:06 字數 4086 閱讀 6770

1樓:匿名使用者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望門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狀。

張儉東漢末年高平人,因**宦官侯覽,被反誣結黨營私,被迫逃亡。人們看重他的聲望品行,都冒著危險接納他。

這一句是設想逃亡中的康、樑等人一定會受到人們的救護。

忍死須臾待杜根這裡作者以忍死的杜根自比。杜根:東漢安帝時郎中,因要求臨朝聽政的鄧太后還政於皇帝,觸怒太后,被命摔死,因執行人手下留情,鄧太后不放心,派人來檢查,杖根裝死達三天,眼中生蛆。

太后相信他已死,不再檢查。杜根終於逃亡隱伏酒肆,鄧太后死後,復官為侍御史。

去留肝膽兩崑崙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膽相照,象崑崙山一樣巍峨高大。去:出奔。

留:指自己。另一種說法是,去指自己以流血醒世人而去;留指康梁有為等人通過逃亡等辦法,留在人世作鬥爭。

(也有的人認為留指大刀王五。)

譚嗣同的獄中題壁抒發了怎樣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獄中題壁的名句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豁達胸襟以及為國捐軀的不畏生死的精神。譚嗣同說過:

「嗣同聞變,竟日不出門,以待捕者」,併力勸梁啟超出亡日本:「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有招後起。」日本使館願提供「保護」,被譚嗣同慨然回絕。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譚嗣同,與林旭等其他5位維新志士於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英勇就義。

譚嗣同非為一人之江山,而是為終結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來治亂迴圈的悲劇,為天下蒼生求得一個自由、平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雖千萬人,我往矣」;「我自橫刀向天笑」:譚嗣同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實為華夏第一人傑,這顆劃過暗黑夜空的流星,留下一道異常耀眼的軌跡,引導、激勵著一個又一個為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而奮鬥不息的熱血兒郎。

個人認為他比梁啟超康有為夠爺們=-=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不給我們中華丟臉。

譚嗣同的詩獄中題壁表達什麼情感

3樓:

譚嗣同的詩不僅僅只是有這麼一丁點而已,在光緒十九年的除夕之夜,譚嗣同還曾經寫過「年華世事兩迷離,敢道中原鹿死誰」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憂國憂民之情,還有在譚嗣同早年的時候也寫下過不少的詩詞歌賦,像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望海潮·自題小影》,也是其留下來的比較經典的著作之一,而且一直流傳至今,為眾人皆知。

然而,無論譚嗣同的詩詞歌賦有多少,沒有一首都是可以與他留在世上的最後一首《獄中題壁》相比較的,人們在瞭解或者是認識譚嗣同的時候,都是從他的《獄中題壁》開始的,《獄中題壁》不僅僅是他寫的詩詞,更是他志向的表達,是他赤子之心對國家的深切厚望和熱愛。

4樓:匿名使用者

譚嗣同《獄中題壁》詩: 「望門投止思張儉,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對這首詩,歷來有幾種解釋。 梁啟超認為, 。所謂兩崑崙者,其一指南海,其一乃俠客大刀王五,瀏陽作《吳鐵樵傳》中所稱王正誼者是也。

」①梁啟超是譚嗣同肝膽相照的朋友和同志,又親身參與戊戌變法,他的解釋最有權威性,流傳至今,解釋《獄中題壁》的文字,大多遵從此說. 另一種解釋是譚嗣同的後裔譚順聰所說: 「胡裡臣、羅升,兩僕人。

《獄中題壁》詩『去留肝膽兩崑崙』句,蓋指兩僕,蓋崑崙奴之稱也。」②譚嗣同無子女,以仲兄嗣襄子傳煒兼祧.譚順聰是傳…

《獄中題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匿名使用者

.《獄中題壁》一詩的情緒由傷感流向激憤再流向悲壯, 真切地傳達出詩人面臨死亡時的心情, 並以一個個體的境遇與心情映**整個中華民族誓死抗戰的精神.

6樓:匿名使用者

《獄中題壁》表達了作者,對流亡的戰友寄予厚望,以及他忍死求生,笑對死亡的豪情和他堅信變法一定會成功的思想感情!

7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膽相照,像崑崙山一樣巍峨高大。

獄中題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8樓:a紫依藍夢

表達了詩人對流亡的戰友寄予厚望,以及他忍死求生,笑對死亡的豪情和他堅信變法一定會成功的思想感情

9樓:閃亮歌唄之歌

表達了作者為變法情願獻出張儉生命的決心,表現了詩人以身殉國、慷慨赴難的愛國熱枕和崇高的獻身精神。

譚嗣同的《獄中題壁》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對你有幫助:在譚嗣同身陷獄中, 面臨酷刑和死亡時的自白. 面對死亡, 詩人大徹大悟了生命的真義, 為自由和光明, 他寧願赴死, 而他堅信『他的靈魂』將同崑崙山一樣,屹立不倒,激勵著無數中國人為著推翻封建主義,迎來民主自由而奮鬥。

11樓:匿名使用者

為革命獻身的大無畏精神,堅持理想信念的反抗精神。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甘心做奴才、受壓迫的陰霾時代,一個懷著信念和先進理想、為民族覺醒而奔走呼號最後獻身的形象顯得尤為鮮明動人,蕩氣迴腸。

12樓:匿名使用者

:其一,「崑崙」不是指人,而是指橫空出世、莽然浩壯的崑崙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詩人的該詩句中,「去留」不是一個字義相對或相反的並列式動詞片語,而是一個字義相近或相同的並列式動詞片語;其三,「肝膽」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氣;其四,「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總體詩義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崑崙一樣的浩然之氣吧!

也即是「留得肝膽若崑崙」的意思。—— 此詩頗近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為什麼這樣解?

因為本人認為,解詩不能僅著手於詞字,更要著手於詩的總體寓意,並且要尤其著手於詩人寫作該詩的特定歷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狀態。特別是對這樣一種反映重大歷史事件,表達正義呼聲和抒說自我胸懷的作品,更要從作者當時所處的背景、環境和心情、心境出發去仔細揣摩。

獄中題壁的作者是誰?

13樓:匿名使用者

1.《獄中題壁》作者是:譚嗣同

(版本一):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版本二):

望門投趾憐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

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

2.創作背景

光緒二十四年(1898)是農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緒皇帝實行變法,八月,譚嗣同奉詔進京,參預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並開始大肆捕殺維新黨人。康有為、梁啟超避往海外。

許多人勸譚儘快離開,但他卻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來」,決心留下來營救光緒帝。幾位日本友人力請他東渡日本,他說:「各國變法,無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

有乏,請自嗣同始。」9月21日,他與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楊銳、林旭等五人同時**。這首詩即是他在獄中所作。

14樓:匿名使用者

譚嗣同《獄中題壁》是近代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譚嗣同於光緒二十四年(2023年)在獄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獄中題壁後兩句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情感?

15樓:

1 。認為「兩崑崙」指逃走未去赴死的康有為和梁啟超,兩句詩的意思是:我自慷慨赴死,無所畏懼,也無所遺憾,因為留下了「兩崑崙」(康梁)可以繼續未競之事業。

2 。認為「兩崑崙」指康有為、梁啟超和大刀王五,句意同上。此說多基於民間傳說,傳奇色彩太濃,可信度不是很大。

(據傳大俠大刀王五曾隻身潛入獄中救譚,但譚拒絕逃走,臨別時譚將此詩交予王五。)

3 。 認為「兩崑崙」不指人,崑崙就是崑崙山。「去留肝膽兩崑崙」意為留下那如崑崙一樣的浩然正氣,「去」無實在意義,類似於「去想一下」裡的「去」的用法。

也有人解為:(我)無論去留都如崑崙一般巍然挺立,浩氣長存。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i g li li l

17樓:蘆洲道人

視死如歸,不成功便成仁

譚嗣同《潼關》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8樓:dark毛毛

對王朝更替興亡的感慨,對廣大被壓迫人民的同情

王之渙的涼州詞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涼州詞 王之渙 詩詞概述 該詩又名 出塞 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詩詞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譯文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

鄭愁予的《錯誤》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表達了詩人思念他的妻子,在深深地思念他,對愛人的最忠實的感情。錯誤 是中國臺灣當代詩人鄭愁予於1954年寫作的一首現代詩,全詩以江南小城為中心意象,寫出了戰爭年月閨中思婦等盼歸人的情懷,寓意深刻,是現代抒情詩代表作中之一。鄭愁予的 錯誤 沒有哭哭啼啼。江南女子的愁怨,給我們的感覺,是那麼的清新雅緻,...

山村詠懷錶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1 原詩 山村詠懷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十枝花。2 譯文 到二三裡遠的地方,有四五個生著炊煙的人家。路過六七座亭臺樓閣,周圍有十幾枝花。3 賞析 這首詩最大的特色是用一連串的數字將詩歌中的山村景物連線起來,未必是實寫卻饒有趣味。村子很小而且是 煙村 可見炊煙裊裊,一派濃郁的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