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瀑布聯句》出自什麼歷史典故

2021-03-19 18:22:57 字數 2102 閱讀 3490

1樓:勺子

李忱(810-859),憲宗李純第13子,穆宗李恆的弟弟,武宗李炎的叔叔。

李忱自幼口吃,長得有點呆頭呆腦,而且還不愛說話,給人的印象就是這孩子弱智。

長大後,濤聲依舊,沒有變化。

史書上評價李忱:晦而內朗,嚴重寡言。

這個「弱智」的叔叔常常被人們取笑,但有一個人不笑,他就是皇帝李炎,李炎好像看出了什麼,小心翼翼,對李忱嚴加防範。

以下是傳說,正史中沒有記載。

一天,李忱被幾個不明身份的人突然綁架,一頓毒打之後,仍進廁所,武宗命令「斬立決」,執行者為宦官仇公武,可能是善心突發,仇公武競將李忱給放了,從此,李忱流落民間,當了和尚。

為僧期間,遊歷江海山川,表面上無所事事。

一次,李忱遊覽廬山,路上碰遇一位禪師,2人結伴而行,老禪師慧眼識人,見李忱氣度迥異,絕非俗類,引起了老禪師的極大興趣。

見到廬山瀑布,老禪師想起李白那首千古名篇,有了主意,說道:「如此壯觀景色,也想學李白,吟一首詩」,李忱來了興致:「禪師請」

禪師:「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這2句吟出後,禪師打住。

李忱還想往下聽,見禪師沒有往下的意思,不解。

禪師笑了笑:「老衲無才,請續接如何?」

李忱略想片刻:「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話一出口,老禪師拍手稱快,相信了自己的判斷。

【原詩】:

《 瀑布聯句》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禪師)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李忱)

唐代李忱的《瀑布聯句》的譯文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千巖萬壑不來辭勞, 遠看方知出自

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翻譯:溪流不辭辛苦,穿過千巖萬壑來到山崖前,從遠處看去,可以發現這溪流的源頭在很高出;

但是小小的山溝怎麼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終會流入大海化成洶湧的波濤。

包含的哲理:

1、艱難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鍊人的意志和品格,增長人的知識和才幹。

2、具有高遠志向的人,決不會滿足於現狀,陶醉於已取得的成績,必定要繼續努力,決心幹出一番大事業來,方足遂願。這足以啟示和勉勵人們:要棄燕雀之小志,而效鴻鵠以高翔。

3樓:匿名使用者

千巖來萬壑不辭勞, 遠看源方知出處高。

溪澗bai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du翻譯:

溪流不辭辛苦zhi,穿過千巖萬壑dao來到山崖前,從遠處看去,可以發現這溪流的源頭在很高出;

但是小小的山溝怎麼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終會流入大海化成洶湧的波濤。

包含的哲理:

1、艱難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鍊人的意志和品格,增長人的知識和才幹。

2、具有高遠志向的人,決不會滿足於現狀,陶醉於已取得的成績,必定要繼續努力,決心幹出一番大事業來,方足遂願。這足以啟示和勉勵人們:要棄燕雀之小志,而效鴻鵠以高翔。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瀑布聯句 唐·香嚴閒禪師李忱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4樓:手機使用者

瀑布聯句

【唐】 香嚴閒禪師、李枕

千言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5樓:此生可帶

(1)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中描寫的瀑布不辭勞苦,一路流出崇山峻嶺,並勇敢地衝破溪澗的阻撓,最終奔向大海,化作洶湧澎湃的波濤。(重點答出瀑布的形象)

(2)哲理:1、艱難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鍊人的意志和品格。2、人要著眼長遠,要有凌雲壯志,不必拘於眼前的處境和得失。

3、具有高遠志向的人,決不會滿足於現狀,陶醉於已取得的成績,必定要繼續努力,幹出一番大事業來。分析略。(哲理只要有其一即可)

6樓:胎髮工藝品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黃檗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李忱

唐宣宗李忱曾經遁跡山林為僧。有一次與香嚴閒禪師同行。禪師說他吟誦瀑布得到一聯詩,但後面的接不上了。

宣宗願意續成。於是禪師說出前兩句,宣宗續出後兩句,合成了一首氣勢磅礴、富於激情的千古名詩。

項羽說我舉,出自什麼歷史典故

霸王舉鼎 傳說而已 楚霸王姓項名籍字羽,公元前232年生於相 今宿遷 城南梧桐巷。公元前206年項羽踏平咸陽,封劉邦為漢王,自己稱西楚霸王,此後人們便尊稱項羽為霸王。在宿遷民間關於 霸王舉鼎 的典故流傳著兩個不同版本的傳說。一個是說,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24歲的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

巾幗出自何典故誰能幫幫我,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

巾幗 古代婦女的頭巾和髮飾。晉書?宣帝紀 亮 諸葛亮 數挑戰,帝 司馬懿 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新唐書?東夷傳?高麗 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幗。後因以為婦女的代稱。明 沈璟 義俠記?征途 鬚髯輩巾幗情人間羞殺丈夫稱。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二班 媼亦以陶椀自酌談飲俱豪不類巾幗。董必武 武昌東湖九...

華夏中的華出自什麼典故,華夏 中的 華 出自什麼典故

三千絲出自佛典。三千煩惱絲是指頭上的頭髮。這是佛家的一個術語,三千 就是指 很多 的意思。三千絲就是許多的煩惱。佛家一塵世為一個人煩惱的起源,而要求人出家避世修煉。這就要捨棄塵緣,剃去頭上的頭髮以表明志向。剃去頭髮,就代表出家了,去除煩惱來了。因此,頭髮就是三千煩惱絲。釋家稱頭髮為 煩惱絲 出家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