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哪些方面

2021-03-19 18:35:34 字數 5277 閱讀 6792

1樓:匿名使用者

一、企業競爭力評價的原則: (1)指標體系的評價必須具有促使企業關注財務目標,重視財務實績,遵守財務紀律的功能。 (2)指標體系的設計,必須與現有的會計統計制度相銜接,其計算依據資料在企業現有核算資料中 應該很容易取得。

(3)科學合理。各指標之間,在涵蓋的經濟內容上不重複,在解釋功能上要互相配合。 (4)簡便易行。

指標計算要力求簡單,指標的個數不能太多,指標的含義要準確明確。

二、 企業綜合評價應在立足財務目標和財務紀律的基礎上,考證企業的財務實績,具體包括10方面內容:1勞動投入與產出比率;2資產佔用與成果比率;3經營所費與所得比率;4墊付資本與收益比率;5經濟規模變動;6經營效率;7財務實力;8償債能力;9貢獻水平;10遵紀守法。 1.

勞動投入與產出比率。

勞動投入和勞動產出有多種表達方式。 經反覆比較, 我們選擇了「支付工資總額」與「增加值」兩項指標,使勞動投入與產出比率成為反映生產效率的綜合指標。

工資增加值率=工業增加值/支付工資總額×100%

反映支付1元工資費用提供了多少元增加值。

2.資產佔用與成果比率。

為了使本指標具有較強的概括力並與其他指標在反映經濟內容上有適當的分工,我們選取了「資產平均餘額」與「稅息前利潤」兩個指標。

資產報酬率=稅息前利潤/資產平均餘額×100%

反映1元資產的創利水平。

3.經營所費與所得比率。

經營所費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生產經營所發生的耗費和付出。從理論上講,可有多種指標表示。經比較,比較適宜作為經營所費與所得比率指標的是「產成品發出成本與期間費用總和」,簡稱「成本費用總額」。

經營所得是指企業一定時期所取得的經營收益和現金收入。為使指標表達的含義正確,我們選擇了「營業利潤」。在會計上,營業利潤是基本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總和(已扣除期間費用)。

這樣,經營所費與所得比率指標的計算式為:

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100%

反映耗費1元錢所取得的報酬水平。

4.墊付資本與收益比率。

設定這一指標,主要目的是為了反映預付資本的獲利(收益)能力。

墊付資本,有以下指標表示:1實收資本;2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之和;3所有者權益;4「所有者權益扣除公益金」。我們認為,確定墊付資本的規範表達指標,必須明確墊付資本在評價指標中的主要意義。

按我們的設想,企業評價指標中包括的「墊付資本」,是指對企業稅後利潤有分享權的那部分資本,或者說是「股東之所以成為企業股東的原因即股東出資額」,「墊付資本收益率」,表示股東出資後企業一定時期能給予多少的報酬。因此,資本與收益比率指標中,墊付資本的正確表現形式應是「實收資本」。

墊付資本的收益,一般有以下幾種指標可資選用:1實現利潤;2稅後利潤;3計提盈餘公積金後的稅後利潤;4期初期末淨資產的差額;5分派的股利。為使本指標與相關指標在表達企業經濟活動的具體功能上有個合理分工,我們選擇了「稅後利潤」。

如此,墊付資本與收益比率的具體指標是:

資本收益率=稅後利潤/實收資本×100%

反映墊支1元資本而得到的報酬水平。

5.經濟規模變動

經濟規模變動,實踐中有多種表達方式,人們對此的界定很不明確。具體有:職工人數;全部資產總額;產品生產總量;銷售收入總額;實現利潤;工業淨產值或增加值;利稅總額等。

經比較,我們認為, 企業經濟規模變動以「銷售收入總額」表示最為合適。其一, 這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做法。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企業排序一般都按「銷售收入」進行;其二,在市場環境中,銷售收入表示社會承認企業擁有市場的份額,是企業有效的經濟規模;其三,銷售收入是企業最終的總量成果,是社會承認企業價值的綜合指標,是已經完全實現的生產價值。

因此,選擇「銷售收入」作為衡量企業經濟規模變動的綜合指標,符合企業經濟規模衡量「總量性」、「最終性」、「有效性」、「客觀性」等基本要求,而其他指標卻不能完全具備這些特性。

銷售規模變動率=本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100%

反映本期與上期相比,銷售規模擴大了(大於1)還是縮小了(小於1)。

6.經營效率.

企業經營效率,用何指標合適,我們作如下討論。

(1)以「週轉率」指標表示。這是一種通常的做法,具體包括應收賬款週轉率、存貨週轉率、流動資產週轉率、固定資產週轉率、全部資產週轉率等。但已如上述分析,由於我們上面已設計了資產報酬率指標,而資產報酬率指標已包含了總資產週轉率指標。

因此,在我們的指標體系中,已不宜以「週轉率」表示企業的經營效率。否則,會使評價指標之間反映內容產生重複。

(2)以「生產率」指標表示。具體包括全員勞動生產率、裝置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生產工人勞動生率等。因我們指標體系中已有「 工資增加值率 」這一「生產率」的衍生指標,故經營效率不宜再選用「生產率」指標了。

(3)以「產銷平衡率」指標表示。一般方式為:產品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100%,反映一定時期企業生產成果為社會承認的程度,比較客觀地反映著企業經營效率,而且沒有與我們設計的指標體系中其他指標在表達意義上產生重複,因此是表現企業經營效率的理想指標。

7.財務實力。

財力實力是企業財務實際能力,是企業經營能力和發展能力的綜合表現。在討論中,一些同志提出瞭如下指標來表示企業的財務實力。

(1)自有資金規模。認為自有資金規模大,佔企業全部資產的比重大,財務上就有實力。

(2)長期資金規模。長期資金=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認為這部分資金可供企業長期使用,其佔資產比例大小,將反映企業財務實力的強弱。

(3)有效資本規模。 有效資本=所有者權益-無形資產-其他資產-待處理財產損失。認為只有這部分資本才真正代表了企業自負盈虧的能力,其大小及佔總資產比例高低,是衡量企業有無財務實力的綜合指標。

(4)對外投資規模。 認為現代企業財務實力不僅僅表現在賬面上可支配資金的多少,更主要表現在對外擴張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上。

(5)對外籌資規模。 認為一個企業對外籌資規模不斷擴大,表明企業信用良好,社會各界對其雄厚的財務實力深信不疑。更為客觀、全面。

(6)實收資本規模。 認為實收資本規模大,佔資產總額比例大,表示企業財務實力強。

(7)貨幣資金總額。 認為企業擁有一定規模的貨幣資金,可以保證短期內不受支付能力不足的困擾,是企業具有財務實力的基礎。

(8)高盈利產品收入比率或出口創匯收入比例。 經驗表明,這兩個指標高,企業財務狀況就不會惡化,長遠看不會有支付能力方面的顧慮。

(9)技術開發費比率。 一個企業技術開發費佔營業收入比例高低,綜合地反映了企業的經濟發展後勁,也表現著企業當前財務實力。凡是技術開發費比率高的企業,都是前景看好,財務上很有實力的企業。

(10)自我積累率。 計算公式為:本期提取的盈餘公積÷工業增加值×100%。認為這一比率高,肯定會增強企業的財務實力;反之,表明企業財力捉襟見肘,難於實現經濟的發展擴充。

(11)**充足率。 「盈餘公累積計÷實收資本×100%」。認為這是企業資本充裕和財力通暢的一個綜合指標。

按《公司法》,這個指標值達50%,表明企業財務實力最強,低於25%則表明企業財務實力較弱。

(12)還貸能力。 還貸能力是「本期實際還貸數」與「本期應還貸數」之比。比值≥1,表明企業財務有實力;比值小於1並越小,表明企業財務缺乏實力或實力越來越弱。

(13)資本增值能力或淨資產規模。淨資產是資產減負債的餘額。這個數額越大,說明企業經濟處於發展階段,財務實力越來越雄厚;反之,就會削弱企業的財務實力,最終使企業陷於萎縮經營的困境。

經過比較分析,按本文提出的選擇具體指標原則,我們認為,以「淨資產規模及增長狀況」指標反映企業財務實力比較恰當。其餘各項指標,或與我們設計的指標體系中其他指標在表達意義上有所重複,或表示方式過於間接,或並不能完全準確反映企業財務實力,因此,被我們捨去。

淨資產增長率=期末淨資產/期初淨資產×100%

大於100%,表明企業財務實力加強;小於100%,表示企業財務實力削弱。 償債能力與獲利能力,是傳統企業評價中兩大基本領域。在長期的評價實踐中,已如上面介紹,人們已探索出了很多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

不過,在我們的評價指標體系中,不能毫無保留地照搬目前企業評價中的各項償債能力指標,只能根據評價目標對現有的償債能力指標作出取捨。經比較,我們以「流動比率」表示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以「資產負債率」表示企業長期償債能力。通過這兩個指標,試圖較為綜合地反映一個企業的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資產負債率=期末負債/期末資產×100%或

年度負債平均水平/年度資產平均餘額×100%

兩個指標都屬狀態指標,其數值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處於一定的彈性區間才為適宜。例如,流動比率一般認為數值在160%至250%之間為宜, 資產負債率則保持30%-60%為相對合理。但按國際通行標準,流動比率應為200%,資產負債率標準是30%。

9.貢獻水平。

現代企業無論就自身而言還是外界要求,都不再是純經濟營利組織。現代企業可以犧牲自己的經營業績,但不能忽視社會正義,不能違***公德,同時不能不盡社會責任,對社會要有所貢獻。企業綜合評價必須包括這方面的內容,從而產生了「貢獻水平」指標。

所謂「貢獻水平」,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對整個社會和**所作的貢獻。具體有兩大指標:

(1)社會貢獻率 =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資產平均餘額×100%

=(企業增加值-折舊)/資產平均餘額×100%

(2)社會積累率=上交稅利/企業社會貢獻總額×100%

以上兩個指標從社會角度對企業經營質量作出判斷。

10.遵紀守法。

把遵紀守法情況納入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必須是可以定量計算的具體指標,而且最好以一個綜合指標來概括反映。我們立足目前的財會、統計制度,同時為方便指標計算,設計了「罰項支出比率」指標,試圖為定量衡量並綜合反映現階段我國企業遵紀守法情況找出一條捷徑。

罰項支出比率=罰項支出總額/企業收入總額×100%

罰項支出總額:包括企業支付的各種罰金、罰款、罰息、滯納金、賠償費、訴訟費等,這些支出的發生與企業遵紀守法狀況直接相關。這些資料在目前會計記錄中非常容易取得,但對外報表卻未予披露。

為此,我們建議,今後企業損益表附註必須增加這方面的資料。

企業收入總額:是營業收入與營業外收入之和。

顯然,罰項支出比率越高,企業遵紀守法狀況越差。公開企業這一比率,有助於督促企業守法經營、規範分配。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基本上確立了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大致。為便於理解和推廣應用,我們把上述12項指標歸結六個方面:

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償債能力評價 (1) 流動比率

(2) 資產負債率

2.獲利能力評價 (3) 成本費用利潤率

(4) 資產報酬率

(5) 資本收益率

3.經濟效率評價 (6) 工資增加值率

(7) 產銷平衡率

4.發展能力評價 (8) 銷售增長率

(9) 淨資產增長率

5.貢獻能力評價 (10)社會貢獻率

(11)社會積累率

6.遵紀守法評價 (12)罰項支出比率

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力如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 構建優秀的團隊,提高執行力 提高競爭力,使企業找到更好的經營方式,強化自己在市場的競爭地位,或者創造出新的商機,同時也能提供成長所需的資金。目前市場的競爭歸結於人才的競爭,一個成功的企業具備五種力 1 競爭力 市場競爭中獲利的能力 2 執行力 把事情做對的能力 3 成長力 持續獲利的能力 4 生...

為什麼要提升企業競爭力,企業如何提高競爭力

在演藝圈內,每個人都可能因一個事件而迅速走紅,當然也有很多明星也會因為一件事情迅速被 然而,還是有很多明星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即使他們在一天天老去如果不是主動退出演藝圈還是受很多人關注。這就是一些明星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而達到的效果,我們也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呀,就好像一個歌星,從最初的小歌手,發...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包括哪些方面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有哪些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於不同企業,以及不同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是不同的。通常來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指對企業的競爭優勢形成最有力的核心要素。1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般表現為規模優勢 技術優勢 經營模式優勢 市場佔有優勢或品牌優勢。製造業企業,最常見的核心競爭力是品牌優勢和規模優勢 網際網路企業,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