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炎帝和黃帝被稱為華夏族祖先

2021-03-19 18:35:54 字數 5917 閱讀 9118

1樓:匿名使用者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

《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左傳·定公十年》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書經》曰:「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

《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可見,古人是以服飾華採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

「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國民,也是有漢朝以前對漢族先民的稱謂。也可代指漢族,如: 明朝· 葉盛《水東日記·喜信和勇》:

「佛本夷人,固宜神。則有當事者而弔祭之禮不知,則是其自異於華夏矣。」 郁達夫 《滿江紅·閩于山戚繼光祠題壁》詞: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欠歇。

「華夏」也指華夏族所居住的我國中原地區,後復包舉我國全部領土而言,遂又為我國的古稱。《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三國志·蜀志·關羽傳》:「 羽威震華夏, 曹公 議徙 許都 以避其銳」。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中上游的黃帝族和炎帝族,後來這兩部落的聯盟在戰勝蚩尤後進入中原。華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統治。

隨後有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簡稱「夏」。

華夏之祖:

華夏之祖即黃帝。《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釋黃帝:「中國古史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華夏族形成後被公認為全族的始祖。

」 至於華夏一詞的來歷,有考古學家認為「華」即花,原為我國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種標誌」,後來和燕山腳下的龍圖騰標誌的部族,形成中華文化的共同體,所以有「華山玫瑰燕山龍」演變發展為「夏商周及晉文公」之說。「夏」即歷史上夏朝的先人之稱,《大百科全書》說是「黃帝族後裔中的一支進入今山西南部,創造了夏文化」,稱為夏族,「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

在商朝末期,周人聯合流亡的夏人,炎帝系統的姜姓諸族(其代表為姜太公),以及遷徙到南方的楚人等起兵。進而推翻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朝,周人自稱「華·夏」,後又將自己分封出去的諸侯國稱作「諸夏」或「諸華」。

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有「楚失華夏」之說,這是關於「華夏」一詞的最早記載。

經過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以及戰國時期的強邦吞併弱邦,更有秦始皇的統一中原,終於使得華夏族這一龐大族群第一次完全得以統一。經過強大漢朝,族名華夏轉變為漢,華夏人就成為了漢人。

2樓:匿名使用者

統一了部落,形成了華夏族的主體

為什麼黃帝和炎帝被稱為華夏民族祖先?

3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講,黃帝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部落首領,就是華夏部落(基本早黃河流域活動),還稱為有熊氏。

然後有了炎帝,成為姜姓部落(長江流域在活動啦)的首領,也被稱為神農氏。

我們現在被稱為炎黃子孫也就是這兩個人的緣故啦。

只有關於炎黃子孫的資料

炎黃子孫

相傳在上古時代,中國的黃河流域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他們按照親屬關係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聯合起來組成了部落。黃帝和炎帝就是其中兩個大部落的首領。

那時候,人們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災,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時候,來到了黃帝部落佔據的地方,他們看到那裡條件很好,就決定長期住下來。

可是黃帝部落的人不願意,結果雙方互不讓步就打起仗來。經過三次戰鬥,炎帝部落被打敗了。炎帝向黃帝認輸,表示願意聽從黃帝的命令。黃帝就答應了炎帝部落住下來的要求。

黃帝的妻子親自教給炎帝部落的人養蠶繅絲,黃帝讓人把造車、造船的技術教給他們。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藥送給了黃帝。他們相處得很好。

後來,他們聯合在一起組成了炎黃部落聯盟,黃帝成了這個聯盟的領袖。中華民族的歷史,從此就開始了。所以中國人就把黃帝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並自稱是「炎黃子孫」。

汗族人為什麼把炎帝和黃帝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自稱是「炎黃子孫」

4樓:過往love遺忘

炎帝和黃帝兩個部落結成聯盟在河域繁衍,成為後來華夏族的主幹,華夏族吸收融合周邊民族部落形成漢族。所以後世的漢族人把炎帝和黃帝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自稱炎黃子孫

5樓:揚波集團

這是最早有記錄的人皇始祖

6樓:南城以南溫暖如初

為中國早期人類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帝和炎帝為什麼被稱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

7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講,黃帝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部落首領,就是華夏部落(基本早黃河流域活動),還稱為有熊氏。

然後有了炎帝,成為姜姓部落(長江流域在活動啦)的首領,也被稱為神農氏。

我們現在被稱為炎黃子孫也就是這兩個人的緣故啦。

只有關於炎黃子孫的資料

炎黃子孫

相傳在上古時代,中國的黃河流域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他們按照親屬關係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聯合起來組成了部落。黃帝和炎帝就是其中兩個大部落的首領。

那時候,人們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災,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時候,來到了黃帝部落佔據的地方,他們看到那裡條件很好,就決定長期住下來。

可是黃帝部落的人不願意,結果雙方互不讓步就打起仗來。經過三次戰鬥,炎帝部落被打敗了。炎帝向黃帝認輸,表示願意聽從黃帝的命令。黃帝就答應了炎帝部落住下來的要求。

黃帝的妻子親自教給炎帝部落的人養蠶繅絲,黃帝讓人把造車、造船的技術教給他們。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藥送給了黃帝。他們相處得很好。

後來,他們聯合在一起組成了炎黃部落聯盟,黃帝成了這個聯盟的領袖。中華民族的歷史,從此就開始了。所以中國人就把黃帝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並自稱是「炎黃子孫」。

8樓:殘雨後的落葉

因為黃帝和炎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漢族的祖先是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

黃帝(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炎帝,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9樓:匿名使用者

炎帝,神農氏(有說為神農後人)部落首領的名稱,姜 姓 ,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是中國傳說時代(或稱上古時代),約西元前

三、四千年,今陝西、湖北一帶姜氏族部落的共主,據傳出生於烈山,所以炎帝之後又稱烈山氏。

傳記 姜氏族為西戎一支,原為遊牧民族,很早期便由西方進入中原。而當時在今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居住著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有說獨苗族),雙方因部落發展而發生長期衝突,炎帝不敵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帶。據說因「炎帝欲侵淩諸侯」,後又與軒轅氏族姬姓之黃帝進行三次激烈的戰役,此次被認為是華夏民族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稱為阪泉之戰 (阪泉,一說北京延慶境內的阪泉村)。

面對著統領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部落的強大對手,炎帝終告不敵,與之結盟並歸順之,黃帝以勝利的姿態結束了這場戰爭。

炎黃聯盟不斷擴充套件,歸順之部落越來越多,但蚩尤始終不服,大戰一場在所難免。蚩尤帶領著九黎,與聯盟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為傳說時代的第二場戰爭,稱為涿鹿之戰。最後蚩尤被打敗。

從此姜氏族便與黃帝在中原安定下來了。「炎黃子孫」一詞,則為人們對中華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黃帝的追溯和尊奉。

炎帝是中華民族公認的人文始祖之一,也稱神農氏。傳說中的古帝,姓姜,由於以火得王,所以稱為炎帝。大概其執政時間早於黃帝,所以《史記》雲『軒轅之時,神農氏衰。

』但是所謂『氏衰』並非指神農本身,而是指他所在的部落。《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婦,遊於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

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得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徒魯。

又曰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 炎帝一生有五個方面的貢獻:第一,用木材製造兩種翻土農具,教農民墾荒種地。

第二,發明農業,種植糧食作物。第三,從前人們沒有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時才開始製造出來。第四,炎帝時發明紡織技術,使赤身**的人穿上了衣服。

第五,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嘗百草是為了知道百草的藥性,進而發展用草藥治病的技術,炎帝也因此貢獻了偉大的生命。炎帝在我國民間被尊為農業之神、太陽之神、醫藥之神,與黃帝共同被尊奉為華夏人文初祖。

傳說 因為在炎黃時代並未有完整文字,故多為口耳相傳之傳說。而有關炎帝的傳說也有不少。但亦有古籍用神話般的形式提及到炎帝的一些事情。

《易經‧繫辭》「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至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

《太平御覽》引《周書》「神農耕而作陶」。

《史記‧補三皇本紀》「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藥」。

《世本》「神農和藥濟人」。

《淮南子》「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炎帝之先祖

古籍記載,在黃帝之前,神農氏活了五百歲。現代學者普遍認為神農氏是一個氏族,與黃帝合併之前,在黃河流域已經發展有一個農業民族在生活,並已有五百年的歷史,他們已進入原始社會的末期,當時有相對較高的文化水平。而所謂燧人氏、伏羲氏、有巢氏和神農氏,其實是指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四個不同進化階段。

而神農氏相傳姓姜,這或許顯示其曾以羊為主要肉食(有說因為生於姜水),並顯示仍依存有母系社會的傳統,羊加女合二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徵)。

炎帝之後人

炎帝被打敗後,部落分散了,部份被趕出中土,部份受黃帝所統治。被趕的神農部族,文化水平本來較黃帝部族為高,但因為其後來遠處偏遠之山間,日久之後,文化並無進步,抑且退化,反而成為了化外之民。鄂、湘、貴間均有苗族生活,因先祖以務農,故而見稱,因此有人認為他們是神農部族之後。

湖北西部山區,也有一地稱為「神農架」,或許亦與此有關。

有說神農被稱為炎帝,是因其焚林闢地有關,古藉有所謂「烈山澤而焚之」,而神農氏之族民亦稱為「烈山氏」及「共工氏」,被後人奉為稷神及杜神。

炎帝故居

相傳炎帝出生於烈山,而「炎帝神農故居」 為順應國內外炎黃子孫的意願,便「修建」在湖北距隨州北四十公里的厲山鎮列山神農洞。 「炎帝神農故居」,設有神農洞二處(一為穀物藥村貯藏,一為居住),並有神農亭、神農塔、神農廟、山南建神農茶室、神農花卉、九龍亭及山北神農母安登浴池,百草園等十數處。

神農洞和神農碑

距離隨州市區五十五公里處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傳說是神農氏所用的器物。烈山還有神農井、神農宅、神農觀、炎帝廟等古建築。歷山鎮北有「炎帝神農氏」碑一座,儲存至今。

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根據記載,號軒轅氏、有熊氏,姬姓,一說姓公孫,姬姓部落首領,傳說中上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個。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中國古都學會(中國七大古都確認機構)認為軒轅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鄭州市軒轅丘,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

黃帝出生於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源關降龍峽,農曆二月初二(參見二月二)。在傳說中黃帝的母親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說是夜晚)突然看見北極光,然後就懷孕、生下了黃帝。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建都在涿鹿。他推算曆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發明指南車,造舟車弓矢;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

今日在陝西省的橋山有黃帝陵,相傳黃帝年老時鑄鼎乘龍**,臣子放箭阻攔,龍被射傷,飛過橋國時降下休息,黃帝被橋國人拉下一隻靴子,埋葬於此。

黃帝與炎帝都視為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傳說中黃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

據《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後世對黃帝的神化是逐漸進行的。《莊子》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列仙傳》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

相傳我是炎帝和黃帝的後裔,因此被稱為

炎黃子孫bai。中國人的一du種自稱,比如,每zhi年都會祭奠黃帝陵,炎帝陵。dao認為這是中華文化版 的發源,也是共同的祖先權。其中,炎 指炎帝,以姜水成。黃 指黃帝,以姬水成。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傳說他們出自同一個部落,後來成為兩個敵對的部落的首領。兩個部落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

黃帝和炎帝的塑像為什麼建在黃河邊

因為黃河是母親河,它倆是祖先,祖先不和祖母在一起,怎麼辦。漢民族的起源就在黃河流域。所以黃河也叫母親河 炎帝和黃帝巨型塑像為什麼建在黃河岸邊 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我們之所以成為炎黃子孫就是這樣得來的.之所以為什麼他們的塑像建在黃河岸邊,那是因為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是中華古代農業文明起源的地方...

後人為什麼如此重視祭祀黃帝和炎帝呢

黃帝炎帝的部落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使那裡逐漸變得富強。炎帝也稱神農,他改進農具 教人農耕 嚐遍百草 發明醫藥 開闢集市 發明陶器。皇帝造出宮室 車船 衣裳 兵器等,還發明文字 曆法 算術和 他的妻子嫘 音同雷 祖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所以炎帝黃帝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贏得了萬代後人的敬重。炎黃子孫就是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