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添字採桑子》通過描寫什麼表達詩人的感情

2021-05-23 06:28:34 字數 3773 閱讀 3000

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詠芭蕉抒發了懷戀故國、故土之幽情。上片描述芭蕉樹的「形」與「情」。芭蕉樹長在窗前,但卻能夠「陰滿中庭」,這就間接地寫出了它樹幹的高大,枝葉的繁茂,樹冠的伸展四垂。

接著,詞人將描寫範圍縮小到芭蕉樹的細部——蕉葉和蕉心。蕉心捲縮著,蕉葉舒展著,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脈脈,相依相戀,情意無限深摯綿長。芭蕉有「餘情」,自然是由於詞人有情;詞人將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創造了情景相生的藝術境界,極其形象地表現了她對中原故國、家鄉故土的綿綿不斷的思念和懷戀。

下片寫夜聽雨打芭蕉聲。由於「餘情」是深遠綿長的,所以詞人直到夜晚臥床時仍處於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輾轉反側,無法成眠。本已是枕上落滿傷心淚,更加上三更時分窗外響起了雨聲,雨點滴滴噠噠地敲打著芭蕉葉,聲音是那樣地單調,又是那樣地淒涼。

雨打在蕉葉上,如同滴落在詞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痛苦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澀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傷心之淚。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詞人的淚水更是傾瀉如注;雨打芭蕉聲是那樣地淒涼,詞人的啜泣聲更加悲切。

詞人將「點滴霖霪」,組成迭句,不但從音韻上造成連綿悄長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涼悽絕的氣氛。結句用「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煞住,看似平淡,實極深刻。從字面上看,「起來聽」似乎純系由於「北人不慣」,但這裡的「北人」,實際上應解作「流離之人」、「淪落之人」,因此,這種「不慣」也就絕不只是水土氣候上難以適應的不慣,而是一種飄零淪喪的異鄉之感。

深懷著這種飄泊淪亡感的詞人起坐聽雨,從這淒涼的雨聲中她聽到了些什麼呢?她又想到了些什麼呢?詞的尾句就這樣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想象餘地,也留下了詞人面垂兩行思鄉淚,坐聽雨打芭蕉聲的感人形象,收「言已盡而意無窮」之效.

所以應該是借描寫雨中芭蕉表達對故土無限的思念之情。

希望對你有幫助。

2樓:春天就下雨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主要是描寫 窗前芭蕉樹,三更夜雨流。由此,述說思鄉、思人之情。

通過地點歌詠芭蕉:窗前,芭蕉樹長在窗前,但卻能夠「陰滿中庭」,樹蔭可以遮掩到屋內,這就寫出了它樹幹的高大,枝葉的繁茂,樹冠的伸展四垂。

接下來,詞人將描寫範圍縮小到芭蕉樹的細部——蕉葉和蕉心。蕉心捲縮著,蕉葉舒展著,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脈脈,相依相戀,情意無限深摯綿長。芭蕉有「餘情」,自然是由於詞人有情;詞人將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創造了情景相生的藝術境界,極其形象地表現了她對中原故國、家鄉故土的綿綿不斷的思念和懷戀。

懷念至深處,淚水不覺流。有懷念、思戀,到悲傷、憂愁,心不知不覺中開始流淚,落在枕上,溼了枕,更無心睡眠。三更時分,雨淅淅而落,點點滴滴不停的落在芭蕉葉上,滴滴嗒嗒的聲響是那麼的單調,她彷彿只聽到了這種單調,夜很靜,靜的只有這種單調的嘀嗒聲,顯得場景是那麼的淒涼。

「點滴霖霪」,連用兩次,由此組成跌句,就好像作者在自言自語的說話,又好像芭蕉在說話,配合這點點滴滴的嘀嗒嘀嗒的雨聲,讓讀者彷彿看到雨水不是落在芭蕉上,而是落在了作者的心上,那種淒涼不在是夜景的淒涼,而是作者的淒涼,思念的痛苦,有誰知道呢?我們只能去想象。

淒涼,加上思念,」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已經不是思念,已經不僅僅是思念,是愁苦,是傷心。流離之人,淪落於此,任由雨水淋溼,不適應水土人文,孤孤單單,淒涼度日。

煎熬,因為痛苦已經浸透了作者的心。

讓讀者讀到此處,不覺潸然淚下,好像雨水,也滴在了我們身上。

3樓:雲相一夢

添字採桑子

芭蕉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此詞是詠芭蕉的,當為李清照南渡後流寓江浙,投宿某館舍所作。寫她日見庭院中的芭蕉樹,三更兼聽雨打芭蕉的淒厲聲響,通過環境描寫突出詞旨,語言淡而雋永,表現了她深沉濃重,痛苦難耐的思國懷鄉之情。

李清照的《聲聲慢》的主題思想和情感調 10

求李清照,蘇軾,陸游等小傳

4樓:匿名使用者

1,李清照 (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開的,從開始的情仇,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淪陷的國仇.這紛繁的愁緒令她一步步地邁上了文學的聖殿.真可謂萬古愁心!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2,蘇軾(1037~2023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3,陸游(1125-1209.11)南宋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

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詩人。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

4,秦觀(1049-1100),字太虛、少遊,號淮海居士。高郵人。北宋文學家。

宋神宗元豐八年(2023年)進士。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祕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於文詞。

5,柳永,白衣卿相柳永(987年—2023年),崇安(今屬福建)人。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

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

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耽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託。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製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6,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

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與蘇軾並稱「蘇辛」。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描寫芭蕉的詩詞

5樓:匿名使用者

寫芭蕉的詩就更多了。李清照的《添字採桑子》寫道:「窗前誰種芭蕉樹?

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李煜詞曰:「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蔣捷寫有:「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李益也說:

「無事將心寄柳條,等閒書字滿芭蕉」……

詩人們往往還將芭蕉和雨聯絡在一起,如白居易:「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杜牧:「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楊萬里更得雨打芭蕉之三昧:

「芭蕉得雨更欣然,終夜作聲清更妍,細聲巧學蠅觸紙,大聲鏗若山落泉。三點五點俱可聽,萬簌不生秋夕靜,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風收卻雨更休。」

為什麼這麼多詩人總將芭蕉和雨聯絡在一起?我覺得這是因為芭蕉的葉子寬大厚實,聽雨打芭蕉,其聲清脆渾厚,有一種大氣雄闊的感覺。再者,聽著聲音大小,分辨雨量疏密,有著充分的想象空間。

作為主人我每每站在芭蕉葉下只是靜靜地看、靜靜地想,有一種怡然自得的感覺。而詩人們只要芭蕉葉子夠大,雨點夠響,託得住三五十個字的就行了。

三.結合作品談談李清照前後期創作審美內涵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李清照前期詞的風格及特點:以清新,秀麗、婉轉的格調抒寫真摯情。

採桑子重陽譯文,採桑子原文及翻譯

人生易老去,蒼天卻難老去,年年都有重陽。今天又是重陽,戰地上菊花盛開格外芬香。一年一度的秋風格外強勁,不像明媚的春光。但她勝過明媚的春光,寥廓的江天之間霜葉無邊。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譯詩 人之一生多麼容易衰老而蒼天不...

採桑子歐陽修的名句賞析,《採桑子》歐陽修的賞析

採桑子 歐陽修 名句賞析。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時寫了十首 採桑子 網上講的比較多的有兩首。採桑子 群芳過後西湖好 第四首 宋 歐陽修。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採桑子 輕舟短棹西湖好。宋 歐陽修。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

夢到樹上採桑子吃意味什麼

吉凶指數 92 夢見桑樹,預示著生活順利 事事順心。夢見桑樹,代表你對某人不滿,有很多意見。夢見桑葉,預示著不久會看到或收穫自己的勞動成果。夢到桑樹長在井上面,這表示因為你事情處理不當,留下了許多穩患,所以讓你一天到晚憂心重重,難以安枕。夢見很多桑樹和桑果,運氣還不錯的一天。工作和學業上會見到成績,...